02.28 中國歷史上的天書,道教第一經(珍藏版)

中國歷史上有兩本書,曾被視為天書。一是《黃帝陰符經》,一是《黃石公素書》。其中《黃帝陰符經》又稱《陰符經》,與後來的老子的《道德經》為道學的雙璧,是值得研究探討的一部思想哲學文化極品之作。《陰符經》的作者,歷來說法不一。共有四種說法:

中國歷史上的天書,道教第一經(珍藏版)

第一種觀點認為是黃帝所撰,伊尹、太公、范蠡、鬼谷子等注;

第二種觀點認為是北朝道教的代表人物寇謙之所作,其根據是因為杜光庭《神仙感遇傳》謂此書是"上清道士寇謙之藏諸名山";

第三種觀點認為是唐代中期的李荃所作,持這種觀點的有宋代的黃庭堅、朱熹等;

第四種觀點認為是南北朝時一位"深於道者"所作。

中國歷史上的天書,道教第一經(珍藏版)

《陰符經》全文: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故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五賊在心,施行於天;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變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火生於木,禍發必克;奸生於國,時動必潰。知之修煉,謂之聖人。

天生天殺,道之理也。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為神也。日月有數,大小有定,聖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萬倍,三反晝夜,用師十倍。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於目。迅雷烈風,莫不蠢然。至樂性餘,至靜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炁。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於害,害生於恩。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人以愚虞聖,我以不愚虞聖;人以奇期聖,我以不奇期聖。故曰:瀋水入火,自取滅亡。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陰陽相推而變化順矣。是故,聖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制之。至靜之道,律例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萬象,八卦甲子,神機鬼藏,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進乎象矣。

中國歷史上的天書,道教第一經(珍藏版)

從世俗的角度講:

《陰符經》上篇主要內容是闡述天道與人事的關係。中篇主要內容是論述富國安民的道理。下篇主要內容是論兵法戰術的。

從歷史的角度看:

《陰符經》中有養身修心之道,有富國安民之法,有強兵勝戰之術,有明哲處世之方。是黃帝總結宇宙自然之道,物質陰陽調和矛盾,守靜之法則,奇門遁甲之測算來取得自身調節,富國強民,戰爭取勝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