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未來十年,什麼樣的能力最重要?

據世界經濟論壇預測,到2020年,15個主要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將有500萬個工作崗位被機器人替代。花旗銀行和牛津大學預測,中國77%的工作都有被機器人代替的可能,“被替代率”高居全球第二。

也就是說在三年之後,100個人裡將有77個沒有工作。

OECD教育司司長施萊歇爾所說的那樣,“在快速變化的互聯世界中,為了使學生在生活中取得成功,教育必須改變。因為互聯網知道一切,所以現代全球經濟不會為你知道什麼就付給你錢,付給你錢是要看你能運用你所知道的做什麼。”

在全面貫徹落實核心素養的今天,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但真正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卻不知道如何是好。

想要培養孩子,首先你要知道未來什麼能力最重要。

未來什麼能力是最重要的?

為應對未來的挑戰,國際組織、發達國家都在21世紀初就紛紛提出21世紀能力和核心素養要求,這些核心素養既包括特定學科領域的素養,也包括跨領域的通用的素養。

儘管不同國家提出的素養存在具體細節上的差異,但是與傳統的能力要求相比,這些框架都有兩個方面的共同的鮮明特徵:一是在認知技能方面突破傳統,強調批判性思維、創新、問題解決和信息素養;二是重視人際交往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這兩種“軟技能”,包括溝通合作能力、學會學習和終身學習、自我認識和自我調控、公民責任和社會參與等。

我國也提出了我們自己的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包括文化基礎、社會參與和自主發展,其主要內容與國際大趨勢是一致的。

未來十年,什麼樣的能力最重要?

未來人類有哪些優勢是人工智能所不能替代的呢?世界經濟論壇預測,到2020年,大多數職業所需的核心技能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尚未被認為對今天工作至關重要的技能。總體而言,社會技能(如說服力、情感智力和教育他人)在各個行業之間的需求將高於狹窄的技術技能。

例如,央視的《開學第一課》,有53根手指的機器人和小朋友比賽彈鋼琴,但郎朗很容易就能分辨出哪個是機器人彈的。這說明人工智能的確很強,可是那些真正需要發自內心情感來做的事情,比如音樂,機器人是怎麼也不可能像人類一樣演奏得那般動人、溫暖。

柯潔說,阿爾法機器人在圍棋技術上戰勝了人類,但我沒有感受到它對圍棋的熱愛和熱情。人類相比機器,最寶貴的是鮮活的感情和靈動的思想。所以人類的優勢在於創造性、情感態度和社會責任等。

未來十年,什麼樣的能力最重要?

未來所需能力的困境

雖然我們面對智能AI時,有著不小的優勢,但很可惜的是這些優勢並沒有具體量化的指標。

你要知道在教育中許多條件、考核標準是可以通過量化指標考核出的,但絕大部分是無法考核的。

比如領導力,比如自我學習能力,比如科學素養的高低,比如財商能力。

在面對未來撲朔迷離的環境時,我們對孩子的幫助無法像今天面對語文、數學一樣查漏補缺,1+1就是等於2,某個漢字橫豎撇捺也只有規定的筆畫。但在未來我們無法在孩子需要領導一個小組時,準確的告訴他應該怎麼做。

未來十年,什麼樣的能力最重要?

我們能做的,只有在身邊人海茫茫中,找到一些成功的人,成功的事,告訴孩子應該如何借鑑,如何學習。

其實這些能力都與孩子的財商能力掛鉤,像少數派一樣思考,學習成功者那些成功的經驗,讓孩子面對未來不再迷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