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高考作文指導——如何讓作文更優美

語言要通順是對作文語言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求語言運用規範、準確、連貫、得體,讀起來文從字順,通暢流利。語言要有文采。這是在“語言通順”的基礎上提出的高一層次的語言標準。或是詞語生動,或是句式靈活,或是善於運用修辭手法,或是文句有意蘊,這些都是有文采的表現。可以這樣理解,考生在運用語言方面,只要有某一點閃光耀彩的地方,都應該加以肯定和鼓勵,以使他們在通順的基礎上所展示的各種語言風采能夠得到應有的評價。

高考作文指導——如何讓作文更優美

一、語言通順

1.語言規範

在寫作中,要符合語言規範的要求要注意三個方面:一是用詞要體會詞義的輕重、詞語適用範圍的大小、詞語的感情色彩,不能隨自己心意生造詞語;二是句子不能有成分殘缺、搭配不當和誤用關聯詞語等毛病;三是除了在記敘性文章中為了描寫風土人情的需要可以適當使用方言、俚語外,一般不使用方言俚語。

2.語言準確

要符合語言準確的要求就要注意有些問題有些看法要表達得十分準確才行。“我認為”“大家都這樣看”“一部分或者說是一小部分人的不良行為”“從全局看是好的”“這只是一個人或少部分人的看法”“不是有不少人這樣去幹嗎?”“我願意這樣”等等,是全稱還是特稱,一定要搞清楚,千萬不要以偏概全,以個別人的不良行為加到全體人員身上。有些說法還需要婉轉。

【例如】“發牢騷,是人們將內心積壓的意見、見解、看法說出來,雖然有時態度或形式有些不太合適,但終究是一些真實的意見,當然裡面不免有些偏激的成分,但是我們幹部一定要認真地對待啊!”這段文字,考生掌握的分寸就比較好,“有些不太合適”,“裡面不免有些偏激的成分”,兩個“有些”馬上界定了牢騷的特點,使人們更清楚地認識到了“牢騷”的弊端。這正是語言“準確”的集中體現。

3.語言連貫

要做到語言連貫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文章中的每一段文字,都要統一於一個話題,圍繞著一箇中心;

二是一段話要按照各句與中心的關係以及各句之間的關係合理地組織起來,可以根據人們認識事物的客觀規律,根據句子的意思和思路的展開依次排列,也可以憑藉語法手段(關聯詞、方位詞、數詞、代詞等)或修辭手段(排比、對偶、層遞等)來組合各個句子;

三是句子之間要有語言和語氣上的聯繫,如用主語承前省略、利用代詞呼應、使用關聯詞語、適當重複上下文的內容或語言等方法來確保語言呼應;四是增添必要的過渡性語言,避免由於思維的速度大大高於表達的速度而帶來的中間環節被省略或淡化了的“跳躍”現象。

4.語言得體

要達到語言得體的要求一要注意表達對象,“心中要有讀者”是寫作的重要原則,只要試題中規定了寫作對象,語言的運用就要考慮到這一條件。二要注意區分不同的文體:記敘性文體要以情動人,以敘述、描寫為主,語言形象生動;議論性文體要以理服人,以闡述、議論為主,語言嚴密概括;說明性文體要以知授人,以解說、說明為主,語言準確簡明;應用性文體要以事告人,以敘述、說明為主,語言平實簡潔。

高考作文指導——如何讓作文更優美

二、詞語生動

詞語生動是指在恰當的基礎上增強詞語的表現力,就是要求我們選用恰當精妙的、新鮮傳神的、具有形象性的、極具表現力的詞語,使所描述的對象給人如聞其聲、如見其形、如臨其境的感覺,以增強感染力;把所闡發的事理表達得清楚明白,深刻透徹,以增強說服力。

1.精心錘鍊動詞

動詞是文章活的靈魂,動詞運用得妙,就能增強文章的精確性、鮮明性、生動性,使文章富有文采,令人耳目一新;動詞運用得有靈氣,還能增強文章的氣韻,使文章活起來,給人以美的享受。

【例如】史鐵生的《我與地壇》描寫地壇:“四百多年裡,它一面剝蝕了古殿簷頭浮誇的琉璃,淡褪了門壁上炫耀的硃紅,坍圮了一段段高強又散落了玉砌雕欄,祭壇四周的老柏樹愈見蒼幽,到處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由坦蕩。”“剝蝕”“淡褪”“坍圮”本來都是不及物動詞,不能帶賓語,而作者在此卻突破常規,使它們都帶上了賓語,精確而又形象地描述了作者當年在“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腿時的失魂落魄的精神狀態。

2.精心錘鍊疊音詞

運用疊音詞,增強語言的音樂美,同時使詞語描述更形象,表情更細膩濃烈,增強語言的意境美。

【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描寫月光:“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如果說,僅僅把月光比作流水不算稀奇,那麼一個“瀉”字配上“靜靜地”這一疊音詞,就準確生動地寫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傾瀉,又無聲響,引起讀者無限的遐思。

3.精心錘鍊色彩詞

色彩詞能增強語言的意境美、繪畫美。

【例如】朱自清的《春》描繪春景:“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作者抓住色彩的連鎖關係,寫景物色彩層次清晰、意趣盎然,洋溢著春之生命舞動的美感,烘托出了一個生機勃勃的春之世界,如詩如畫,意境優美。

4.精心錘鍊成語

成語及其他四字短語能形成一種整體和諧美。成語的主要特點是形式簡潔,意義蘊豐,可以達到言簡意賅的效果,成語的連用有時還可以有增強情勢的效果。

5.精心錘鍊詞的活用

①巧藉詞語。一個詞,由於詞義不同,色彩不同,就有了約定俗成的種種規矩。但在使用過程中,我們可以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臨時打破這些俗規,改變詞的適用對象、場合、範圍,改變詞的感情色彩和語體色彩,這樣就可以使語言富有風趣,充滿生氣,收到特殊的表達效果。

②活用詞性。活用詞性,就是臨時把某一類詞轉化為別的一類詞使用。其中最常用的情形是名詞活用為動詞、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名詞活用為形容詞、形容詞活用為名詞等。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和表情達意的需要,恰當地活用詞性,同樣是增強語言生動性的有效方法。

高考作文指導——如何讓作文更優美

三、句式靈活

句子有各種各樣的表現形式,按結構分,有單句和複句;按功能分,有陳述句、祈使句、疑問句、感嘆句等等,此外,還有主動句、被動句、把字句、是字句、肯定句、否定句、常式句、變式句等等。所謂“句式靈活”,就是指根據中心內容的需要靈活地運用多種句式。一篇文章,一段話,選擇句式,要根據表達的目的和具體的語言環境,靈活變換,綜合使用,這樣,能使語段更為和諧流暢,從而達到文采飛揚。

1.靈活運用長句與短句

長句字數比較多,結構比較複雜,節奏舒緩,表意嚴密、細緻、精確。短句結構簡明,節奏緊湊,表意簡潔、明快、有力。因此,我們在綴句成篇時,要根據表情達意的需要,根據整篇的語言格調,慎重選擇。或用長句,或用短句,或長短結合,如果調配得好,語言就能因此增色。

在一般情況下,記敘性文章多用短句,修飾成分較少,追求簡潔明快的風格;議論性文章多用長句,有較多的修飾、限制成分,常常靠虛詞來連接,追求嚴密周到的風格。

2.靈活運用常式句與變式句

變式句是相對於常式句的句子形式,常式句就是按照主語在前、謂語在後,前因後果,先輕後重等正常語序組成的句子;變式句則是為突出表達某方面的內容,臨時改變某些成分的位置的句子。變式句能取得常式句所無法達到的表達效果。變式句一般有下面幾種:句子成分的倒裝,正句和偏句倒裝(如“雖然……但是”的倒裝,“儘管……也”的倒裝等)。根據具體的語境,選擇恰當的句式,可以更好的表達情意。

【例如】孫犁的《荷花澱》寫水生嫂的問話:“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麼了,你? ’”寫水生嫂的問話,不用常式句,而用主謂倒裝的變式句,就更能突出她對丈夫的關切,情感表現力大大增強。

當然,如非特殊需要,儘量少用變式句。為了使句子生動,變式句偶爾用一用還可以,不能多用,畢竟我們說話和聽話還是以常式句為主。用一句現在流行的說法,變式句也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確實能產生語言新鮮生動的效果,用不好,就會傷了自己。

3.靈活運用整句與散句

運用整句即運用排比、對偶、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採用駢句、整句的形式,來議論點題、抒發感情、總領全文,以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整句適用於抒情和議論為主的文章。

【例如】高考作文《家》的開頭:“遠去的飛鳥,永恆的牽掛是故林;漂泊的船兒,始終的惦記是港灣;奔波的旅人,無論是匆匆夜歸還是離家遠去,心中千絲萬縷、時時惦念的地方,還是家。”用三個結構相近的句子組成排比句,用“飛鳥”、“船兒”、“旅人”類比來點題,形象生動而極富吸引力。有時文章老是用整句,也會顯得呆板而毫無生氣,這時就得運用整散結合句,形成一種整齊錯落有致之美。

高考作文指導——如何讓作文更優美

四、善於運用修辭手法

修辭,就是修飾詞句的意思。對於語言表達來說,語法是解決通不通的問題,邏輯是解決對不對的問題,修辭是解決好不好的問題。廣義的修辭包括煉詞、煉句等許多問題;狹義的修辭是指運用修辭格來增強語言的表達效果。

1.修辭手段使表達富有文采

運用多種修辭手段,使語言駢散結合,形象鮮明,氣韻流暢。音調鏗鏘有力,這就是有文采;有文采往往可以使文章產生一種思辨的魅力。給讀者以藝術的享受,或者使文章具有內在的氣勢,引起讀者強烈共鳴。

2.力求鋪排取勢

表達能力強的考生在寫作中,最好側重排比,兼容對偶、比喻、擬人、引用等其他修辭,從而獲得充沛暢達的氣勢。排比可以各式各樣,有短語的排比,也有單句、複句的排比,還有段落的排比,交錯使用能各得其宜,各盡其妙。“鋪排”要講究對事物、事理的“立體透視”,進行多層面、多角度地認知和剖析,避免單調重複。

3.注意修辭新穎

作文中恰當地使用修辭手法,能使文章語言形象鮮明,氣勢貫通,音韻和諧,顯得文采飛揚。

【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寫荷花:“微風過處,送來屢屢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本句連用了通感等修辭手法,新穎靈活,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描繪了荷花的情態,讀之令人蕩氣迴腸,回味無窮。

4.注重情理美感

修辭,要合乎事物的情理、民族的習慣,要有審美情趣。漢族說“姑娘像花”,藏族說“姑娘像初升的太陽”,蒙古族說“姑娘像小羊羔”,都蘊含著各民族的願望,都富有美感。如果我們說“美麗的姑娘像狗尾巴草”,就不恰當了。

判定是否“善於運用修辭手法”,主要有兩方面依據:①從量上看,整篇作文是否多次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②從質上看,這些修辭手法是否恰當、精彩,是否有助於表情達意。如果全文僅使用一次精彩修辭,那算不上“善於使用”,因為每人都有靈感突現的時候;同樣,如果各種修辭手法貫穿始終,但大多庸俗、無聊、蹩腳,那更不屬於“善於使用”。只有作文達到了一定的“量”和高品位的“質”,才當之無愧於“善於使用修辭手法”。

高考作文指導——如何讓作文更優美

五、文句有意蘊

“文句有意蘊”主要是指在敘事、抒情一類的文章中,語言不直白,不淺露,言簡意賅,內涵豐富,含不盡之意於言外,讓讀者有咀嚼、回味的餘地。文句富有意蘊,啟迪人思考,給人以教益。

1.形象表達

運用象徵、比喻、擬人、雙關、婉曲等等手法,形象化地抒發情感、發表見解。

【例如】不說“我很悲傷”,而說“我心靈的天空一直下著雨”;不說“女人和男人應有平等的社會地位”,而說“女人應是一株木棉,和橡樹並立在一起”;不說“沒有錢”,而說“囊中羞澀”,說“與孔方兄無緣”,說“‘老人頭’不多”……都頗有意蘊。

2.注重引用

恰當地引用一些精闢的名言警句,能收到言簡意豐、增添文采的效果。

【例如】“面對玫瑰的豔麗,‘離離原上草’的我不會嘆息;面對高山的峻拔,‘低矮黃沙土丘堆’的我不會自卑;面對別人的榮耀,‘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我不會憂傷……”

但是,禁止以引用代替自己的議論。“引用”僅僅是表達個人觀念的手段,不是目的。但是有考生以“引”代“議”,一“引”便萬事大吉,造成了缺乏個性、潦草膚淺的弊病。

3.移花接木

優秀文學作品中的典型形象以及寓言故事、成語典故、歷史傳說等,這些材料表現了人們對社會現象的概括和總結,蘊含著豐富的內涵或哲理,具有永久的魅力。在寫作時,恰當地借用,或者作為論據來形象說理,或者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對此予以加工、演繹、包裝,即進行再創作……都能增強作文的意蘊。

4.留有餘地

質樸的語言讓讀者易於理解,平易近人,但質樸不等於簡單,不等於淺陋。如果能在質樸的語言中感受到作者深刻的思想,讓讀者深入思考,這樣質樸就和深邃結合在一起了。含蓄的語言能使讀者體會朦朧美,使文句之中有言外之意。這種暗示的方法也會取得好的效果。別忘了給讀者留下想像的空間。作品的真正魅力在於是否留下了讀者再創作的空間。當作者的創作結束時,正是讀者再創作的開始,這樣的作品才會有生命力。如果不能通過你的創作引發讀者聯想和想像,或是進行再創作的話,那麼,這樣的作品不是成功的。

總之,優秀的文章不管是議論文還是記敘文,不管是明白如話還是委婉含蓄,總有一些文句言簡意賅,辭約旨豐。或蘊含生活哲理,人生真諦,給人以理智的啟發,使人深刻地思索;或飽含深厚的情感,獨特的體驗,使人感悟到人生的況味,產生強烈的共鳴,從而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像。這樣的文章,篇中有餘意,句中有餘味,使玩之者無窮,味之者不厭。這類文章是最受閱卷者青睞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