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經驗|猛虎嗅薔薇——作文不跑題的訣竅

經驗|猛虎嗅薔薇——作文不跑題的訣竅

——作文不跑題的訣竅

王玉強(山東淄博教研室)

寫材料作文,如何審好題?如何不跑題?這裡有沒有訣竅與方法?本文就此試作一探討。我以為,不跑題的訣竅有三:

一、抄題目

如何抄呢?如果人家讓寫命題作文,你就直接抄上題目就行了。如命題作文“熟悉⋯‘懷想天空”“見證”“我與英雄的一天”等,你抄就行了。因為這是命題作文,題目早就規定好了。

如果人家給你的是話題作文,我覺得也要抄。為何?儘管人家給你的是一個話題,但為了保證不跑題,你還是抄上為妙。因為如果你替換的題目不夠恰當,反而得分低了。如“必須跨過這道坎”“春來草自青”這樣的話題,如果把“必須跨過這道坎”換成“母親”,閱卷老師要問:母親與必須跨過這道坎有何關係?要突出題目還要大費一番周折。把“春來草自青”換作“秋到自然成”,其含義相同嗎?實際上這道題是比喻性命題,暗含著“尊重規律”的立意,你不小心一換就可能沒有這個含義了。所以,我的辦法就是“抄”。當然,你如果不照抄,也可以變通一下,抄核心詞語。如“坎,必須跨越”“春一草一青”也是很好的。

二、抄核心語句

如果人家給你的作文題目是一句名言,你就可以抓住名言中的關鍵、核心詞語來確定題目。如2014年四川卷:“人,只有在自己站起來之後,這個世界才能屬於他。”一位考生的題目是《人類的三步站立》,題目突出了“站立”這個核心詞語,他具體分析了從猿到人的站立,發展到精神心智的站立,要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另一位考生的作文題目是《世界為立心者鼓掌》,他突出了“站立”世界的核心是“心”,所以要“立心”,觀點就是抄的核心語句“世界屬於站著的人,世界為立心者鼓掌”。再如湖南卷“心在哪裡,風景就在哪裡”,一位高分考生的題目是《心之所安,一路風景》,就抓住了“心”與“風景”這兩個核心詞語。

如果人家給你的是材料作文,如何不跑題呢?例如2010年安徽卷的作文材料是清詩一首,審題有些難度。其詩日: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萬家。

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

這個題目的含義很深邃,涉及很多觀點。如:一切從實際出發;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合理規劃,按照規律辦事;不要一刀切,做事不要絕對化;揚長避短,量力而行;與自然和諧相處;等等。如果你要保證不跑題,在題目上可以這樣寫:種菱種稻種荷花。就是抽取材料作文裡的核心詞語“深淺”“不深不淺”,加以規整,凸顯因地制宜的思路,或否定一刀切的思想。這樣一方面可以保證不跑題,另一方面可以在第一自然段中申明自己的主張。比如下面這則作文材料:兩個獵人到森林打獵,得到一種優良的樹種。一位放到自家的花盆裡,培植成了優美的盆景;一位種在庭院裡,長成了參天大樹。

這則材料中,關鍵詞語是“優良的樹種”“優美盆景”“參天大樹”,說明什麼? 首先是種子優秀:兩者儘管環境不同,都成才了。如果讓我寫個題目,也可以是《種子、盆景與大樹》。首先保證不跑題,然後在第一段確立觀點:首先是選好種子,你如果是優良的種子,不管在什麼環境下都能成才。

如果是多元觀點的材料作文,如何審題?例如北京卷2011年的作文題:

鹿特丹世乒賽結束後,師生們一起議論:

生甲:太好了,中國隊又包攬了全部冠軍!這叫實至名歸。競技體育就得靠實力說話。

生乙:但我更願意看見外國選手成功挑戰中國名將。一個國家長期壟斷某項體育比賽的金牌,其實並不利於這一項目的發展。

生丙:有人主張中國隊應讓出一兩枚金牌,我不贊成。如果故意輸球,就有違公平競賽的原則和奧林匹克精神……

老師:同學們說的都有一定的道理,有些道理不僅體現在乒乓球運動上,也適用於其他社會生活領域。

實際上這樣的命題是最容易審題的,就是按照甲乙丙中的一種觀點闡發,而不是三種觀點一起寫;否則,得分會較低。甲的觀點是“靠實力說話”,乙的觀點是“壟斷不利於發展”,丙的觀點是“讓與不讓”。你可以根據其中一人的核 12,語句,確立作文題目。2011年北京卷的兩篇高分作文是這樣寫的:一篇為《“包攬”後的反思》,是根據甲的觀點確定的,作者具體分析了實力的根源—— “中國乒乓球的實力在於其運作體制的科學與完善”。另一篇《讓與不讓》則是從丙的觀點分析的——我們可以讓出技術,而不是讓出金牌;我們可以讓出科學的訓練方法,但不能故意削弱自己的實力。而乙的觀點“壟斷不利於發展”就可以直接抄上作為文章的題目。

三、要透過材料的表面挖掘本質內涵

近幾年的高考作文命題加大了審題的難度,特別是一些材料作文。如何才能透過表象看透本質呢?實際上就是從物質看出精神,從外表看出內心,從言語看出性格,從形象看出理性。

一般的作文命題常會給你一個形象、現實、具體的材料,其背後往往藏著深刻的哲理思考,所以要多分析、多領悟、多判斷,不要一對一的認識,不要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不要就事論事,不要只抓一點不及其餘。要全面、發展、辯證地看問題,要抓住人的本質、心態的本質、精神的本質。因為所有的事情,都是對人生的考查。作為人生的大舞臺,其核心還是人的態度、人的行為、人的心態、人的覺醒、人的合作、人的發現、人的創造使然,所以要關注人、事、物表象背後,命題人要說什麼。如2009年上海卷作文材料:“鄭板橋的書法,用隸書參以行楷,非隸非楷,非古非今,俗稱‘板橋體’。他的作品,單個字形看似歪歪斜斜,但總體感覺錯落有致,別有韻味,有人說這種作品‘不可無一,不可有二’。”這個材料就是說——鄭板橋書法很有創造性,很有個性,從最後一句話可以看出是獨一無二的。

英國詩人西格夫裡·薩松說:“心有猛虎,細嗅薔薇。”說明什麼?“猛虎”肯定是剛強的,“薔薇”肯定是柔軟的,含義就是人心要剛柔並濟。“荷馬是瞎子,貝多芬是聾子,拜倫是跛子”說明什麼?周國平說:“一個心靈美好的女人可能其貌不揚,一個靈魂高貴的男人可能終身殘疾。”就是說名人也有缺憾。

卡夫卡的隨筆《冷眼看世界》很難讀懂。他說:“你的左手不知道右手在幹什麼”,“一隻籠子在尋找一隻鳥”。說明什麼?左手與右手儘管是一個人的,但各不相干,說明不團結,分離了;一種籠子似的約束正等待著人們。卡夫卡還說:“什麼是財富?對於甲,一件舊襯衫就是一筆財富,而乙有一千萬元也是貧窮的。”這說明什麼?財富是相對的東西,藏著不同人的心態。川端康成說:“凌晨四點醒來,發現海棠花未眠。”說明什麼?海棠花在凌晨盛開,她沒有休息,她沒有因為無人欣賞而不芳。海明威說:“我站著寫,而且是一隻腳站著。……迫使我儘可能簡短地表達我的思想。”說明他的毅力與追求。蘇格拉底在雅典集市上說:這裡有多少東西是我不需要的啊。馬塞爾說:“擁有就是被擁有。”說明物質往往會禁錮人們的心靈,只有衝破這禁錮,才有精神的突圍。畫家達利說:“我同瘋子的唯一區別,在於我不是瘋子。”說明了他瘋狂的創作激情與瘋狂的求新探索。

例如2014年山東卷作文題:

窗子就是一個畫框,從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見一幅圖畫。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鬧,有人看到的是靜……

這是選自梁實秋散文《窗外》的第一段的文字,原文如下:

窗子就是一個畫框,只是中間加些欞子,從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見一幅圖畫。那幅圖畫是妍是媸,是雅是俗,是鬧是靜,那就只好隨緣。我寄居海外,棲身於“白屋”樓上一角,臨窗設幾,作息於是,沉思於是,只有在抬頭見窗的時候看到一幅幅的西洋景。

我引用出處的目的是說,高考作文命題根據名家文章裡的一些觀點或故事選取命題材料的開始居多了。山東閱卷組提供的材料表明,此材料的核心觀點是:不同的人,不同的風景,心態不同,景物也不同。或者說,角度不同,心態不同,看到的也不同。這是從整體看,當然也可以從一個角度思考:有雅心,才能看到雅景,等等。這告訴我們,審題必須要看到材料背後深藏的本質內涵,山東卷這一作文材料的本質內涵就是:不同的心態,不同的景物。

(本文選自《語文教學通訊B》,2016.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