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圖說蘇德戰爭9:推進500英里俘虜蘇軍40萬的斯摩稜斯克戰役


1941年7月2日,鐵木辛哥接過西方方面軍的指揮權。西方方面軍仍有近千輛坦克,雖然這些坦克幾乎全部是老式的。古德里安的第18裝甲師沿著奧爾沙-斯摩稜斯克汽車路進攻蘇軍第20集團軍和第13集團軍殘部時,在別烈津納河岸遭到配備有新式的T34坦克莫斯科第1摩托化步兵師猛烈的反突擊。7月6日,第3裝甲集群的第57裝甲軍,在蘇軍空襲下強渡德維納河獲得成功,遭到蘇第22集集團軍的阻擊。

魯道夫·施密特的第39裝甲軍在7月5日和6日被猛烈的翼側進攻阻擋在維切布斯克的外圍。發動攻擊的是庫羅奇金的蘇軍第30集團軍和第5、第7機械化軍。已經是一片火海的維切布斯克,被德軍第20裝甲師從北面包圍,於7月9日陷落,但西南方錫葉諾附近蘇軍機械化部隊防守的地區,激烈的戰鬥持續到7月10日。

德軍統帥部命令"中央"集團軍群:合圍防守西德維納河和第聶伯河地區的蘇聯紅軍,攻佔奧爾沙、斯摩稜斯克、維捷布斯克地域,開闢一條通往莫斯科的捷徑。古德里安指揮的德國第2裝甲軍團及由霍特指揮的德國第3裝甲軍團對蘇聯紅軍一場大型包圍戰:斯摩稜斯克戰役拉開帷幕。


鐵木辛哥的蘇軍西方方面軍改為西部戰區,此時有七個集團軍,從北向南數,有:維切布斯克以北的伊薩柯夫的第22集團軍、維切布斯克以東作為預備隊的科涅夫的第19集團軍、奧爾沙附近的庫羅奇金的第20集團軍、第聶伯河莫吉廖夫附近的列梅佐夫的第13集團軍、南翼的格拉希緬科的(後由V·I·庫茲涅佐夫指揮)第21集團軍,作為預備隊的盧金的第16集團軍和第4集團軍。據說多數集團軍的人數與步兵軍相差無幾。

在維切布斯克-奧爾沙戰役之後能作戰的蘇軍坦克,據說只剩不到二百輛,可是蘇軍的兵力兵器仍比德國人想象的要多得多。 每天都有蘇軍增援部隊開到,在斯摩稜斯克以東的後方正組建一些新的集團軍。不過蘇軍在這一戰場的處境險惡,而且每況愈下,部隊的士氣已被暫時擊垮。

德軍方面,尤其是中央集團軍群,個個信心百倍,步兵更是如此。此時,有多大忍受艱辛的耐力和行軍速度就有多大勝利。第52步兵師緊跟著古德里安前進,在博勃魯伊斯克附近的森林中遇到一支隱藏著的幾千人的有組織的蘇軍隊伍及其司令部。德軍小心翼翼地避免驚擾他們,急忙通過這個地區,繼續向第聶伯河邁進。


德軍坦克兵從戰爭爆發的第一天起一直在連續作戰,其生命和戰鬥力與坦克息息相關,霍特說,他的裝甲集群的傷亡一點也不比在法國作戰的部隊傷亡大。可是,俄國的地形和氣候對人員和坦克來說要比西方惡劣得多。敵人的性格和景色的單調易使德軍情緒消沉。另一影響德軍情緒的因素是蘇軍強烈的仇恨,這是以前沒有料到的。

蘇聯工兵埋設反坦克地雷。鐵木辛哥的西方方面軍的形勢繼續惡化。右翼側伊薩柯夫的第22集團軍現在處於孤立暴露的位置,因為它受到中央集團軍群和北方集團軍群的雙重攻擊。攻克波洛次克和涅韋耳,將向前推進到維利基盧基。蘇軍西北方面軍和西方方面軍的基石就這樣被敲掉了。在南翼古德里安的第2裝甲集群邁進第聶伯河,並於7月10日和11日渡河,在奧爾沙以南和新貝霍夫以北建立橋頭堡。

在南翼古德里安的第2裝甲集群渡過第聶伯河建立橋頭堡後,開始迅速地向東方的斯摩稜斯克和克里切夫推進,追擊當面的列梅佐夫的蘇軍第13集團軍,在莫吉廖夫附近包圍了四個師和第20機械化軍的部分兵力。格拉希緬科的蘇軍第21集團軍在博勃魯伊斯克對古德里安的南翼側發動反突擊,但無進展。


霍特令魯道夫·施密特的第39裝甲軍從維切布斯克東進,自北面包圍斯摩稜斯克。由於第57軍已調往維利基盧基,第39裝甲軍是霍特唯一可用的部隊。 7月15日霍特的先頭部隊到達斯摩稜斯克以東的亞爾策沃附近。 次日,古德里安的第29摩托化步兵師從南面佔領斯摩稜斯克。 德軍對奧爾沙與斯摩稜斯克之間的蘇軍差不多已完成合圍。

在亞爾策沃與斯摩稜斯克之間,通往莫斯科的主要公路以南還留有一個缺口。儘管霍特不斷催促,古德里安還是不能封住缺口,因為他的主要兵力向南伸展過遠,而且不斷遭到反突擊,在耶耳尼亞突出部,反擊尤為猛烈。蘇軍盧金的第16集團軍和庫羅奇金的第20集團軍的大部兵力(據德方估計約十到十五個師)同大量的小分隊和掉隊的士兵被圍在斯摩稜斯克口袋內,正在設法突圍。蘇軍最高統帥部即奮力援救被圍的蘇軍和掩護莫斯科的接近地。

為減輕鐵木辛哥重擔,使他能集中力量解救被圍的部隊,西方方面軍南翼的第13和21集團軍被抽調出來。 7月14日,蘇軍最高統帥部又著手建立另一個預備方面軍,守衛北起伊耳緬湖南至布良斯克的新戰線。這個預備方面軍由司令員波格丹諾夫指揮,編成內有新編第29、30、24、28和31集團軍。在這些集團軍後面,還有一個方面軍保衛莫斯科。它由第32、33和34集團軍組建起來的,由莫斯科軍區司令員阿爾捷米耶夫指揮。


從波格丹諾夫的預備方面軍調到前方十六個步兵師和四個坦克師,組成數個臨時的戰術兵團,其中之一由羅科索夫斯基指揮。它們從別累伊、亞爾策沃和羅斯拉夫耳向斯摩稜斯克方向進行反突擊,企圖闖入包圍圈。西方方面軍部署在斯摩稜斯克以北和耶耳尼亞的第30、19和34集團軍也發動攻擊,轉移德軍的注意力。反突擊持續了整整7、8兩個月。

德軍戰線已呈弧形。它南起貝霍夫,經羅斯拉夫耳到耶耳尼亞和別累伊向外突出,然後折向北面的維利基盧基附近地域。德軍兩個裝甲集群和施特勞斯第9集團軍的部分兵力既要頂住鐵木辛哥西方方面軍的進攻,同時還要防止被圍之蘇軍突圍。在斯摩稜斯克以東,有些地方蘇軍幾乎突破包圍,卡恰洛夫的第28集團軍發起突擊,獲得進展,古德里安指揮第24裝甲軍和第7步兵軍進行反擊。 一當德軍步兵部隊開始到達,戰鬥結局就確定無疑。

8月5日,斯摩稜斯克包圍圈中的蘇軍停止最後抵抗,約30萬人被俘,損失坦克三千餘輛。三天後,古德里安又肅清羅斯拉夫耳包圍圈內蘇軍,主要是第28集團軍,又俘虜蘇軍38000人,繳獲坦克二百輛。然後德軍第24裝甲軍又揮戈南下,直奔蘇軍中央方面軍的後方。第24裝甲軍從北部向克林齊進攻,魏克斯的第2集團軍從博勃魯伊斯克向東進攻,兩路德軍全殲了中央方面軍。到8月24日,蘇軍又有78000人被俘。


從7月8日明斯克戰役結束到9月初西方方面軍覆滅,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共俘虜蘇軍約40萬人,擊毀並繳獲蘇軍坦克3300餘輛。 不過蘇方史料稱,羅科索夫斯基的集群在8月4日和5日曾突入斯摩稜斯克包圍圈,使被圍部隊的主力得以逃脫。事實並非如此。

中央集團軍群完成了分配給它的任務,它向前推進了五百英里,直至斯摩稜斯克,遠遠超過德維納-第聶伯河一線,離莫斯科約二百五十英里。它消滅了白俄羅斯地區的蘇軍,俘虜蘇軍約六十萬,摧毀並繳獲坦克五千餘輛。 可是,在9月份,從列寧格勒到黑海的整個前方地域,蘇聯部署的部隊仍有二十七個集團軍之多。

由於斯摩稜斯克交戰是在近650公里的正面和近250公里的縱深展開的,德國軍隊作戰部隊異常疲憊,停止了向莫斯科的推進,而暫時轉入防禦休整。蘇聯紅軍統帥部為準備莫斯科防禦和爾後在莫斯科會戰中粉碎德國軍隊贏得了時間。事實上根據德軍統帥部的命令,巴巴羅薩指令和以後的各項作戰計劃是以下述前提為基礎的,即一旦到達斯摩稜斯克,德軍主要兵力將轉向列寧格勒,可能還轉向烏克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