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9 中國持續保持世界最大留學生生源國地位

教育合作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方式。當前,中國教育正在不斷敞開胸懷,努力推動不同文明交流互鑑和諧共生。目前,中國已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教育對外開放格局,在加強頂層設計、推動中外人文交流、培養高層次人才以及引進優質教育資源等方面成就凸顯。

5月17日,在清華大學,別具特色的國際文化節正在舉行,來自128個國家的3000多名國際學生,正在盡情地展示本國文化的魅力。隨著中國教育質量的提升,與早期留學生到中國學語言不同,如今,越來越多優秀的國際學生,來華學習理科、工科、農業等專業。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對此評價稱:“這些海外留學生完成學業之後,非常希望能服務於他們本國的創新實踐,能夠加強他們本國的企業、民眾和中國的這些企業之間的交往和合作。”

2016年4月,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份全面指導我國教育對外開放事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關於做好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佈,提出“豐富中外人文交流,促進民心相通”和“實施‘一帶一路’教育行動,促進沿線國家教育合作”。作為《意見》的配套文件,教育部2017年印發《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的通知。

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中,“絲綢之路中國政府獎學金”每年將資助1萬名沿線國家新生來華學習研修,中國教育還將為沿線國家提供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此外,中國—拉美教育交流平臺、金磚國家大學聯盟等一批教育合作與對外援助行動項目,正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獨特力量。

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在我國高等院校學習的留學生人數已經突破48萬,規模增速連續兩年保持在10%以上。與此同時,2017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首次突破60萬大關,同比增長11%,持續保持世界最大留學生生源國地位。

堅持將“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中國教育還在不斷創新中外合作辦學體制。截至今年1月底,我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已經有2644個。與此同時,中國高校還走出國門,向世界提供教育服務。目前,我國已經與188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教育合作與交流關係,與48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學習學位互認協議。中俄、中美、中英、中法、中歐、中印尼、中德、中非八大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制已經形成。十八大以來,中國已在全球146個國家和地區建立525所孔子學院和1113個孔子課堂。

發展中的中國教育,給世界注入了新的生機。從“魯班工坊”到“中非20+20”,從“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到“中國—阿拉伯大學校長論壇”,從“中國—拉美教育交流平臺”再到“金磚國家大學聯盟”……過去的5年中,中國在雙邊和多邊教育交流與合作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全球教育治理,亮出中國教育名片。

中國的教育,正在對世界教育產生影響。從今年1月起,英國8400多所小學開始選擇使用翻譯自中國的數學教材。

展望未來,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說:“2049年,中國教育將穩穩地立於世界教育的中心,引領世界教育發展的潮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