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中科院公眾科學日:兩千多科學家“科學秀”

中科院公眾科學日:兩千多科學家“科學秀”

5月19日上午,2018年中國科學院在沈科研機構公眾科學日活動在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啟動。曾擔任重要科考任務的“潛龍三號”、深海科考型ROV系統兩款水下機器人,首次與社會公眾見面。本報記者 劉勇攝/光明圖片

戴上一個黑色臂環,手臂伸向屏幕,然後左右扭動,就能控制電子遊戲中飛機的飛行路線——5月19日,在中國科學院計算研究所的公眾科學日上,嘗試肌電手勢遊戲的人躍躍欲試。

5月19日至20日,中國科學院第十四屆公眾科學日開啟大幕,中國科學院下屬120個科研機構向社會公眾開放,2000多名科學家與公眾現場互動,給全國公眾上演一場華麗的“科學秀”。

生動的科學課

中午12點30分,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外已經排起了長龍。為了方便大家參觀,自動化所把相關的演示設備和智能機器人都搬到了一樓大廳,還特別開放了以往不對外的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該所黨委書記牟克雄上午參加完北京科技周主會場的活動後,馬上趕到現場指揮協調。

中科院物理所每年公眾科學日都會給觀眾帶來新感受。朱楠已經是第四年帶孩子過來了,“今年特別吸引我們的是寫了物理公式的井蓋,孩子看了就喜歡,也願意去了解。”

吳江已經是大學生了,他和同學們一起約在中科院計算所參觀芯片的研發。他告訴記者:“我們想來看看計算所的研發新進展,計算所是我將來考研的選擇之一。”

從科普報告到互動實驗、從科學原理展板到個性化講解、從線下活動到網絡直播,不同年齡、不同受教育水平的參觀者都可以在這裡找到適合自己的科普活動,上一堂生動的科學課。

推動科普常態化

我國公眾對科普的需求日益高漲,一個週末的開放並不能讓大家“解渴”。如何推動科普向常態化發展,這是中國科學院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各個研究所在這方面也都做了很多有益嘗試。

中科院自動化所開展了多種多樣的科普活動,本次開放日,自動化所還引入了新浪微博直播和騰訊科普直播的方式,讓不能來到現場的公眾也能實時感受科技的魅力。

中科院計算所科普主管沈哲介紹,計算所將推出每月一次的科普課堂活動,把百名中小學生請進計算所,請科研人員為他們作報告或進行科學實驗演示、科普遊戲。

中科院物理所已將科普作為研究所新名片來打造。已經運營三年多的物理所公眾號總關注人數超過50萬。同時,物理所還積極參加大眾媒體科技類節目的策劃和製作,成為傳播科學知識和科學精神的中堅力量。

公眾科學日也變成了“科學傳播月”。中科院北京分院黨委書記馬揚說:“為了滿足公眾更多的科普需求,北京分院聯合京區研究所在科學傳播月的每個週末,組織策劃多個專場科普活動。”

科學普及和科技創新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局長周德進說:“中國科學院有12家分院、100多個研究單位,130多家國家重點實驗室;有8000多名正高級研究人員、近6萬名碩士博士研究生。這樣一支龐大的科研力量,既是國家和民族科學進步、科技創新的中堅力量,也為科普事業和科學教育事業提供了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