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常見綠植——彩葉草

彩葉草(學名:Plectranthus scutellarioides (L.) R.Br.)是唇形科,鞘蕊花屬直立或上升草本。莖通常紫色,葉片膜質,其變異很大,通常卵圓形,先端鈍至短漸尖,基部寬楔形至圓形,邊緣具圓齒狀鋸齒或圓齒,色澤多樣,有黃、暗紅、紫色及綠色,輪傘花序多花,花多數密集排列,花梗與序軸被微柔毛;苞片寬卵圓形,花萼鐘形,萼簷二唇形,中裂片寬卵圓形,側裂片短小,卵圓形,花冠淺紫至紫或藍色,冠筒驟然下彎,冠簷二唇形,花絲在中部以下合生成鞘狀。花柱超出雄蕊,花盤前方膨大。小堅果褐色,具光澤,7月開花。

中國各地園圃普遍栽培,作觀賞用。印度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至波利尼西亞,各地亦見栽培。

彩葉草是園林和城市綠化美化、植物景觀營造的重要類群,以其株型美觀、色彩多樣、繁殖簡便和易於造景的特點,是具有觀賞價值的植物。


常見綠植——彩葉草

彩葉草為直立或上升草本。莖通常紫色,四稜形,被微柔毛,具分枝。

葉膜質,其大小、形狀及色澤變異很大,通常卵圓形,長4-12.5釐米,寬2.5-9釐米,先端鈍至短漸尖,基部寬楔形至圓形,邊緣具圓齒狀鋸齒或圓齒,色澤多樣,有黃、暗紅、紫色及綠色,兩面被微柔毛,下面常散佈紅褐色腺點,側脈4-5對,斜上升,與中脈兩面微突出;葉柄伸長,長1-5釐米,扁平,被微柔毛。

輪傘花序多花,花時徑約1.5釐米,多數密集排列成長5-10(25)釐米、寬3-5(-8)釐米的簡單或分枝的圓錐花序;花梗長約2毫米,與序軸被微柔毛;苞片寬卵圓形,長2-3毫米,先端尾尖,被微柔毛及腺點,脫落。花萼鐘形,10脈,開花時長2-3毫米,外被短硬毛及腺點,果時花萼增大,長達7毫米,萼簷二唇形,上唇3裂,中裂片寬卵圓形,十分增大,果時外反,側裂片短小,卵圓形,約為中裂片之半,下唇呈長方形,較長,2裂片高度靠合,先端具2齒,齒披針形。花冠淺紫至紫或藍色,長8-13毫米,外被微柔毛,冠筒驟然下彎,至喉部增大至2.5毫米,冠簷二唇形,上唇短,直立,4裂,下唇延長,內凹,舟形。雄蕊4,內藏,花絲在中部以下合生成鞘狀。花柱超出雄蕊,伸出,先端相等2淺裂。花盤前方膨大。

小堅果寬卵圓形或圓形,壓扁,褐色,具光澤,長1-1.2毫米。花期7月。


常見綠植——彩葉草

彩葉草的繁殖可採取扦插和播種2種方法:

扦插

扦插繁殖具有節約種子、縮短培育週期、品種特性保持好的特點。扦插時先從成熟植株上剪取10釐米左右嫩枝作為扦插苗,為減少蒸發量,儘量剪短扦插苗上的枝葉。扦插前要向育苗池中澆一遍透水,待池中水分大部分滲下,池土呈泥槳狀時,再行扦插。扦插時,將扦插苗根部向下垂直插入2釐米即可。扦插後注意不要晃動扦插苗,以防土壤產生裂痕,使扦插苗風乾致死。

播種

彩葉草由播種到生長至商品期需5個月,因此如需國慶期間上市,可在5月份播種。播種一般採用珍珠岩∶泥炭土為3:1的人工基質,因人工基質營養豐富、土質疏鬆,方便栽培管理。在配製人工基質時,可先用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800倍液對基質進行消毒。

播種前先在育苗盤中裝滿基質,然後用噴頭將基質淋溼。彩葉草的種子較小,直接播種很難撒播均勻,可在種子中摻細土再進行播種。播種時捏起摻有細土的種子,將種子與細土一起撒放至育苗盤。一般情況下,每個穴孔內撒放2-3粒種子。種子播好後,為防止種子風乾,還要覆土。覆土使用裝有細土的篩子向穴盤表面篩土,覆土厚度為1-2毫米,覆土完成後就可將育苗盤放置到育苗床上發芽。


常見綠植——彩葉草

栽培技術

土壤:盆栽彩葉草要求富含腐殖質、疏鬆肥沃、排水透氣性能良好的沙質培養土。

澆水:彩葉草對水分的需求在於要保持盆土及環境經常溼潤適度,忌乾旱、防積澇,以免葉片脫水失色,根系感染軟腐。

陽光:彩葉草在光照柔和充足時,葉色豔麗顯著,但忌盛夏晴空烈日強光直射致葉面粗糙失去光澤度。而在蔽蔭環境條件,葉色也不鮮豔。

溫度:彩葉草性喜氣候溫暖溼潤,空氣清新的環境條件,冬季室內適溫20℃至25℃,最低越冬溫度不能低於10℃,溫度過低葉片變黃脫落,5℃以下植株枯死。

施肥:彩葉草對肥料的要求不高,生長季每月施1-2次以氮肥為主的稀薄肥料。

修剪:彩葉草幼苗期應多次摘心,以促發側枝,使之株形飽滿。花後,可保留下部分枝2-3節,其餘部分剪去,重發新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