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博羅橫河大籠粄清甜黏糯,好意頭好味道代代相傳

在博羅地區,“大籠粄”是客家人年俗中的必備品之一。按照傳統,大籠粄都是用“一斗六”的糯米手工做成,每個添丁的家庭都要買來放在新生男嬰的房間,寓意新丁健康成人到16歲。到了正月十六,添丁家庭會召集親朋好友來家裡吃飯“接燈”,飯後會把大籠粄切開,每個人帶一塊回家分吃,整個上燈的禮儀才算完美結束。2019年,這種看起來並不起眼的大籠粄被列入了博羅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

博羅橫河大籠粄清甜黏糯,好意頭好味道代代相傳

臨近春節,記者來到位於橫河市場的大籠粄店時,看到黃張炳正和兒子黃俊杰一起製作大籠粄。父子倆分工合作,一人將融好的糖分次加入糯米粉中,另一人則使出渾身力氣用木棍將糯米粉和糖水攪拌均勻。約半個小時後,將攪拌均勻的粄倒入圍好蕉葉的竹籠中,沉澱一會兒,再放到大爐上隔水蒸10多個小時便可製成。

博羅橫河大籠粄清甜黏糯,好意頭好味道代代相傳

博羅橫河大籠粄清甜黏糯,好意頭好味道代代相傳

博羅橫河大籠粄清甜黏糯,好意頭好味道代代相傳

技藝雖然簡單,但操作非常複雜。黃張炳告訴記者,因為大籠粄不放添加劑,不易保存,又不可能提前生產存放著賣,因此,只能預訂,過年經常賣斷貨。

東莞的黃女士是黃張炳家大龍粄的忠實粉絲,這次回到橫河,她身負重任,要幫東莞的街坊鄰居們帶20多個大籠粄回去。因為曾從老家橫河帶大籠粄請東莞鄰居們品嚐,人人都說很好吃,現在個個都讓她來做代購。

博羅橫河大籠粄清甜黏糯,好意頭好味道代代相傳

博羅橫河大籠粄清甜黏糯,好意頭好味道代代相傳

記者瞭解到,裝粄所用的竹籠都是手工編織的,每一個格都是六邊形,寓意著六六大順。此外,大籠粄的讀音與客家話“大本事”諧音,寓意著長輩對後輩的祝福。

說起當初為什麼會做大籠粄?黃張炳告訴記者,那還得從兒子黃俊杰1993年出生那年說起。那時候,為了給兒子準備上燈的大籠粄,黃張炳跑遍了整個橫河鎮都沒有找到一家做粄的,一氣之下,黃張炳便決定自己做。憑著祖輩做大籠粄的經驗,再加上自己對製作方法的琢磨,終於做出了給兒子上燈用的大籠粄。分給親戚朋友和街坊鄰居吃過後,大家都覺得非常好吃,於是,黃張炳便決定,要用自己的手藝服務街坊鄰居們。

博羅橫河大籠粄清甜黏糯,好意頭好味道代代相傳

博羅橫河大籠粄清甜黏糯,好意頭好味道代代相傳

這一做就是20多年。由於黃張炳的堅持和鑽研,其製作的大籠粄,很少出現過蒸不熟和逾期交貨的情況,因而生意較好。在黃張炳看來,能讓鄉親準時拿到大籠粄搞儀式,比什麼都重要。

博羅橫河大籠粄清甜黏糯,好意頭好味道代代相傳

如今,黃張炳已經把店裡大部分生意都交到了兒子手中。今年26歲的黃俊杰中專畢業後就去佛山打工,6年期間做到總裁助理,月入過萬。2016年,黃俊杰最終選擇了回到橫河傳承父親經營了大半輩子的手藝,扛起這份責任。

純天然、無添加的手工製作是大籠粄難以長期保存的原因,預定購買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籠粄的銷售。因此這幾年,黃俊杰一直琢磨開發能夠讓更多群體瞭解、接受的大籠粄,以打破被動銷售局面。

博羅橫河大籠粄清甜黏糯,好意頭好味道代代相傳

博羅橫河大籠粄清甜黏糯,好意頭好味道代代相傳

博羅橫河大籠粄清甜黏糯,好意頭好味道代代相傳

2019年,大籠粄被列入博羅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單,黃俊杰也將接好接力棒,子承父業,打造屬於橫河人的大籠粄品牌,他自豪地說:“這是時代賦予我的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