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從敘事架構、家庭人物、主題呈現解讀喜劇電影《囧媽》的魅力

對於這部電影,很多人都是從故事內容來解讀,這未免過於侷限。想要看懂導演的良苦用心,必須從多種角度來進行解讀。


由徐崢導演並主演的電影《囧媽》在各大平臺免費上映,在播出之後雖然褒貶不一,但仍然獲得許多人的認可與喜愛。《囧媽》是“囧系列”的第三部作品,在風格上沿用了前兩部《泰囧》和《港囧》的有笑點有淚點的公路喜劇風格。

影片主要講述了男主徐伊萬想前往美國解決和妻子的商業糾紛,卻意外同母親坐上了通往莫斯科的火車。在旅途中伊萬與母親多次爭吵,同時還要為事業和妻子鬥智鬥勇。為了幫助母親抵達莫斯科,母子在路途中逐漸克服彼此之間的隔閡。

在故事框架上《囧媽》使用了很多以往的設定,一是依然以無厘頭的意外事故為故事拉開序幕,二是在旅途之外設定主人公“家庭危機”的困境。但故事所表達的情感卻與前兩部有著本質上的不同,本部影片主要突出的是家庭糾紛和人物之間的親情。

《囧媽》不是隻為博人一笑的影片,它還是一部具有教育意義的影片,在展現主人公與親人矛盾和差異的同時,也敘述了家庭人物的成長曆程。影片在平凡的敘事中,向我們展現了關於血緣和自身意願的艱難抉擇,感人的同時又留給了我們很多思考。

我想很多人對於本片的解讀都是從“故事內容”來展開的。所以我就換個角度,從影片敘事架構、家庭人物矛盾、主題呈現手法等角度來挖掘本片更深邃的魅力:

·敘事架構:以通往莫斯科的“火車之旅”為主線,又以在美國的“商戰”為副線,凸顯故事張力

·家庭人物:主人公與“母親”和“妻子”的兩天感情線相互交錯,突出徐伊萬內心的焦慮和苦悶

·主題呈現:獨具特色的拍攝手法,加上多重情節的設定,擴增內容的同時使主題更加明確

從敘事架構、家庭人物、主題呈現解讀喜劇電影《囧媽》的魅力

01、從敘事架構分析,把主人公與母親的矛盾作為故事主線,與妻子的商戰作為副線,烘托出人物所面臨的不同難題和困境之下的掙扎

作為徐崢的影迷,在看完《囧媽》之後我相信很多朋友都會跟我一樣,有前所未有的情緒與靈魂的碰撞。雖然從故事角度而言“家庭矛盾”沒有太大的新意,但故事的每一個情節、每一次強有力的對話都是更深層次的表達和吶喊。

主人公徐伊萬為了自己的生活和前途,他在這場旅行中不斷掙扎又慢慢妥協,接下來我主要從“主線”和“副線”兩部分來剖析:

第一,故事主線圍繞主人公和母親在火車上的爭吵展開,凸顯影片的核心內容

電影主線故事的開始,是徐伊萬為了前往美國阻撓妻子張璐的發展,找母親盧小花拿護照,卻意外坐上了通往莫斯科的火車,開始了一場為期6天的“囧途”。導演選擇把主線故事封閉在狹小的火車上,讓主要的故事都在這裡發生,一方面是創造人物發生接觸的客觀條件,另一方面火車狹小的空間也寓意著主角所面臨的困境。

在前往莫斯科的路上,導演通過很多細節來刻畫母親盧小花對兒子的照顧,展現“中國式母親”的經典形象。不論徐伊萬是工作還是休息,母親都孜孜不倦的往他嘴裡塞東西,就算兒子不愛吃也總有一百種理由讓他吃下。

依我看,就是這樣的關愛為之後的爭吵做了紮實的鋪墊,因為母親過度的干涉讓兩個人爭吵不斷。而之後的劇情也以此為中心,牽連出了一連串的問題。從宏觀角度考慮,我認為這部電影最本質的內容就是兩代人思想上的隔閡與矛盾。

從敘事架構、家庭人物、主題呈現解讀喜劇電影《囧媽》的魅力

故事中徐伊萬和母親之間的爭吵貫穿始終,其中是無數真實案例的濃縮,那在家庭中父母和子女如何有效的溝通並處理問題呢?

首先,父母和子女雙方都要意識到這樣一個事實,即:我們無法把對方改造成我們希望的樣子,我們能做到的僅僅是包容現實與理想的不一致。這一點在影片中有多次體現,比如在一幕中徐伊萬和母親說到:在你心裡住著一個幻想出來的兒子,他應該吃幾塊紅燒肉,什麼時候該生孩子。這麼多年過去了,難道你沒發現我並不是你想象中的兒子?

其次,對父母而言,要放下長輩的身份,以一個平等的態度去和孩子溝通。很多父母最常見的錯誤就是以自己過去的經驗來恐嚇和打壓孩子,結果總是適得其反。在現實生活中這種事總是不斷上演,這就導致孩子越來越叛逆,就像影片中的徐伊萬。所以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來進行溝通,不要試圖控制孩子。

最後,以平靜的情緒和對方溝通,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平復情緒這一點在我看來是最重要的一點,也是改善雙方關係的精髓所在。父母和子女之間溝通的失敗往往來自於糟糕的情緒,這就導致了隔閡越來越多,最後無法收場。

故事的最後徐伊萬和母親心平氣和的坐在一起,彼此說出了自己內心的痛楚和煩惱,也正是這一次的交流讓母子之間重新建立了溝通的橋樑。所以,交流的成敗在於情緒的控制,勇敢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才能得到彼此的理解。

從敘事架構、家庭人物、主題呈現解讀喜劇電影《囧媽》的魅力

第二,以主人公和妻子之間的情感問題作為副線,從而對人物的思想變化進行補充

徐伊萬與妻子之間的婚姻問題從表面上來看是對主人公情感線的補充,但本質上卻存在著一種映射關係。把徐伊萬的婚姻和母親的婚姻在暗地裡相比較,讓人物的思想變化更加有理有據,從側面烘托出當事人的糾結。

在我看來,只有經歷過婚姻與家庭苦難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本部電影的價值所在。在《囧媽》中,整體上刻畫的是兩代人的失敗婚姻,而這兩代人失敗的原因卻不相同,第一代人的失敗嚴重影響了第二代的婚姻。

盧小花的婚姻悲劇體現出文化背景家庭背景對彼此的婚姻是至關重要的。雖然徐伊萬的父母之間也是彼此相愛的,可是在結婚之後因為背景的差異,問題也逐漸顯露,導致他們的家庭走向末路。

雖然我們總是認為相愛容易,但最難的其實是兩個人之間的相處,很多時候我們的相愛會敗給兩人的相處。影片以徐伊萬和妻子的爭吵作為故事的開始,在最後也是以和妻子的妥協為結局。

值得稱讚的一點是導演徐崢並沒有刻意迎合觀眾的喜好,強行讓兩人和好如初。相反,通過二人的和平分手讓人感到釋然,也直觀的表達出婚姻的殘酷。

從敘事架構、家庭人物、主題呈現解讀喜劇電影《囧媽》的魅力

02、從家庭的角度分析,以“婚姻生活”為載體映射出兩代人不同的價值取向,讓影片背後的哲思更加深奧

影片中對母親和徐伊萬兩代人的婚姻都有詳細的討論,雖然情節的推動和人物情感的流露都是通過“爭吵”來實現的,但導演卻從兩個家庭的因果關係上,讓觀影人陷入深刻的思考,並在其中產生共鳴。

1、通過回憶呈現盧小花的“失敗婚姻”,把“母親”的形象塑造的更加立體,讓人物的情感更深刻

徐伊萬的父親喜歡喝酒,但喝醉之後就會失去理智。就如母親對徐伊萬說的那樣,他根本不知道父親喝酒後是什麼樣子。一次母親和父親吵架,瘋狂的破壞家裡的東西,母親受了傷,而徐伊萬跑回家的時候,母親對他說是家裡進了賊,徐伊萬信以為真,卻不知道那是父親做的。

那時的徐伊萬對母親說到:媽媽,等我長大了,我來保護你。母親聽了這句話,放下了自己離開的想法,一心一意的把精力都轉移到兒子身上,她以後的人生就是為了兒子而存在。所以這也導致了母親開始控制兒子,他要吃什麼、喝什麼、做什麼,母親早已想好。

在我看來,盧小花為兒子奉獻了一生,但有時候卻很難得到孩子的理解和認同。徐伊萬隻看到了父親平常態度,卻沒看到在母親面前父親殘暴的一面。這段空白讓徐伊萬和母親之間有了更復雜的矛盾,也是導演埋藏的一個情感隱線。

從敘事架構、家庭人物、主題呈現解讀喜劇電影《囧媽》的魅力

2、母親的“控制慾”讓主人公陷入兩難的境地,把情感矛盾上升到人性的解剖

母親對兒子的愛越來越濃,這也成了徐伊萬的情感枷鎖。他受夠了跟母親在同一個包廂,母親的教導和強迫讓他只想逃離。如果徐伊萬不走出家庭的枷鎖,他很難在餘生裡找到自己的幸福。母親的疑心病讓徐伊萬不堪重負,與此同時這也影響著他自己的婚姻。

電影中有一幕,妻子對徐伊萬說:為什麼你要不遺餘力的把我變成你想象中的妻子?這句話很明顯的指出徐伊萬在理念上受到了母親的影響。在影片的結尾,母親終於回到了她四十八年前的那個舞臺,這也寓意著她重新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人生意義。而徐伊萬最終也走出了原生家庭的枷鎖,他對自己的婚姻做出了讓步,開始新的生活。

在我看來,問題的核心是母親對兒子過多的愛,這反而造成了兒子強烈的牴觸情緒。在某種程度而言,徐伊萬自身婚姻的失敗來自於原生家庭的不幸。這也導致了徐伊萬在母親和妻子之間不斷徘徊,進退維艱。

從敘事架構、家庭人物、主題呈現解讀喜劇電影《囧媽》的魅力

03、從主題呈現方式分析,通過多重的拍攝手法和事物佈局,巧妙擴增了影片內容的豐富度,使觀影人產生共鳴

拋開故事的主線情節不談,導演在人物的情感線之外還通過很多其他的因素來讓影片的內容更加的飽滿,仔細研究可見導演徐崢的良苦用心。

通過從不同的角度來打磨和刻畫,在提升影片質量的同時,也間接激起觀眾的情緒波動。接下來就讓我從三個方面來看看導演是如何讓故事情感更加飽滿的:

①通過設置驚心動魄的“事故”,讓觀眾平淡的情緒變得波折

影片中有兩段戲引起了觀眾的緊張情緒。一場是主角徐伊萬為了躲避母親,一個人跑到火車的末尾,然而卻被工作人員無意間鎖在外面,就這樣在大雪中過了一夜,還險些掉了下去。配合著電子音樂的背景,讓這場戲在驚心動魄的同時,又透露出一絲愉悅。

第二場依然是母子之間的爭吵,導致盧小花中途下車進入有棕熊出沒的森林。也是在這裡母子二人進行了一場深入的探討,母親也透露出自己人生的辛酸和無奈。在兩人化解矛盾之後大熊也不負眾望的出現,母親喊著:不要吃我兒子,來吃我吧!

在我看來,導演之所以安排這兩個橋段主要的目的是調動觀眾的情緒,如果所有的鏡頭和故事都在火車上,難免會讓觀眾感覺單調和乏味。而從整體效果而言導演達到了目的,並且以此讓人物之間的情感更加深刻。

從敘事架構、家庭人物、主題呈現解讀喜劇電影《囧媽》的魅力

②拍攝手法的不同方式,豐富了影片的藝術性,並巧妙展現出人物的思緒

不得不說從拍攝手法而言,《囧媽》這部電影已經做到了極致,它不僅是刻骨銘心的故事,更是一部美輪美奐的攝影教科書。由於火車和站臺是這部電影的主要拍攝場景,所以從視覺引導線和景深層次上而言,就必須展現的淋漓盡致。

從畫面構成上來講,壯麗的西伯利亞和貝加爾湖的風光,加上精心佈置的狹窄車廂,極大豐富了畫面的景別。鏡頭非常善於利用不同場景的特點,恰到好處的展現出導演想表達的意圖,以異常刁鑽的拍攝角度,呈現出特別的視覺衝擊力。

《囧媽》能如此助推畫面之美感,不僅打破了狹小空間的侷限性,更是完美的呈現出人物在每個時刻的思緒。從布光角度考慮,月亮下完美的逆光、復古環境裡的丁達爾光、傳統古典的美人光、還有頻繁呈現的冷暖光對比,每一道光都在詮釋著“美”的哲學,讓影片充滿濃厚的藝術氣息。

最後從調色技法來看,在不同場景中充分照顧了高調與低調畫面的密集穿插,讓正片表現出和諧的色彩氛圍。

鏡頭在暖色調和冷色調之間切換自如,極大提升了影片的畫面質感,在視覺上把觀眾推向高潮。

從敘事架構、家庭人物、主題呈現解讀喜劇電影《囧媽》的魅力

③通過佈置生活的細節,傳達出“中國式代溝”

跳出電影內容的束縛,站在現實的角度來看待本片,故事的每個細節都在傳達著“中國式的代溝”。隨著父母漸漸老去,有時候他們會顯得非常執拗和頑固,而在孩子眼裡他們也早已不是那個高高在上的“蓋世英雄”。

導演通過生活的瑣事來展現兩代人的不同,比如母親經常會給兒子發送60秒的語音方陣;徐伊萬給媽媽裝上密碼鎖,而母親卻守舊的焊上一把大鐵鎖;徐伊萬胡吃海喝,而母親卻相信很多養生觀念等等。

在我眼裡,這些矛盾或許就是現代大多數子女和父母之間的現狀,導演獨具匠心的設計讓這種“代溝”給觀眾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總結一下:

在我看來,這部電影雖然打著喜劇的旗號,但本質上卻展現了兩代人的辛酸史。如果我僅從故事內容挖掘本片,實在是過於侷限,因為其中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思。所以本文就分為三個部分來進行探討,由淺入深,從不同角度展現了該片的獨特魅力。

看完《囧媽》只後,讓我對家庭和生活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也許平淡和灰色才是人生的主色調。希望我們在經歷過人生的風雨之後,依然能重拾信心,找到內心的平靜。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