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馬六甲海峽是一個重要的國際貿易交通港埠,最窄處只有37千米

馬六甲海峽:又譯做麻六甲海峽(英語:Strait of Malacha;馬來語:Selat Melaka):是位於馬來半島與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之間的漫長海峽,由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三國共同管轄。馬六甲是馬來西亞近代一個重要的國際貿易交通港埠,國際上習慣用它稱呼該海峽。區別:新加坡海峽只是其中的一小段。


海峽呈東南-西北走向。它的西段屬緬甸海,東南端連接南中國海。海峽全長約1080千米,西北部最寬達370千米,東南部的新加坡海峽裡最窄處只有37千米,是連接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國際水道。
經馬六甲海峽進入南中國海(從新加坡到臺灣附近)的油輪是經過蘇伊士運河的3倍、巴拿馬運河的5倍。馬六甲海峽對於日本、中國、韓國,都是最主要的能源運輸通道,是"海上生命線"。

馬六甲海峽是一個重要的國際貿易交通港埠,最窄處只有37千米

馬六甲海峽有悠久的歷史。約在公元4世紀時,阿拉伯商人就開闢了從印度洋穿過馬六甲海峽,經過南海到達中國的航線。他們把中國的絲綢、瓷器,馬魯古群島的香料,運往羅馬等歐洲國家。公元7-15世紀,中國、印度和中東的阿拉伯國家海上貿易船隻,都要經過馬六甲海峽。

馬六甲海峽是一個重要的國際貿易交通港埠,最窄處只有37千米

16世紀初,葡萄牙航海家開闢了大西洋至印度洋航線。
馬六甲是馬來西亞近代一個重要的國際貿易交通港埠,國際上習慣用它稱呼該海峽。
1869年,蘇伊士運河貫通,大大縮短了從歐洲到東方的航路。馬六甲海峽的通航船隻急劇增多。過往海峽的船隻每年達10萬多艘,成為世界最繁忙的海峽之一。
沿岸的新加坡港,是世界著名大港,吞吐量為世界第四。港內碼頭岸線長達三四千米,可同時容納30餘艘巨輪停泊。擁有40萬噸級的巨型船塢,能修理世界最大的超級油輪。
通航歷史遠達兩千多年,是環球航線的一個重要環節。每年有五萬多艘貨輪、油輪及其他船隻通過該海峽。

馬六甲海峽是一個重要的國際貿易交通港埠,最窄處只有37千米

馬六甲海峽的沿岸國家,即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三國。其中印馬兩國一直反對外部力量介入馬六甲海峽,認為這將是對其主權的侵犯。
一直以來,沿海三國對處理馬六甲海峽事務遵循三原則:
沿岸國家對附屬海域擁有主權和維護安全的義務;
承認相關大國在該區域有利益;
一切行動必須尊重國家主權和依據國際法。
沿海三國於1971年11月簽訂了關於馬六甲海峽的公約,反對海峽‘國際化’,宣佈三國共管海峽事務。
專家認為,沿海三國會有選擇性的接受各大國的幫助,但只是提供裝備、後援、訓練之類的低度、間接幫助,只能間接地提供幫助來加強對海峽的巡邏能力,從而有效地控制和減少海盜以及恐怖襲擊事件的發生,而不是讓大國直接介入馬六甲海峽事務。

馬六甲海峽是一個重要的國際貿易交通港埠,最窄處只有37千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