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6 日本人當年為什麼要籤《廣場協議》,難道不知道後果嗎?

我們經常會看到不少觀點認為,當年日本與美國、英國等簽定的《廣場協議》,是導致日本經濟崩潰的原因,導致日本“失去了20年”,那麼日本人當年不知道簽定這個協議的後果嗎?還是說上了美國人的當?​

日本人當年為什麼要籤《廣場協議》,難道不知道後果嗎?

​對這些問題,我有不同的看法:

第一,當年日本為什麼要籤《廣場協議》,難道他們沒有預見到後面的影響嗎?現在回頭看,一切很清晰,後果很嚴重。但處在當時的歷史洪流中,確實沒有人可以完全能預計一件事情的後續影響,並且當時籤廣場協議的不光有日本,還有其他國家,德國就沒有發生日本之後的崩盤,所以簽訂《廣場協議》並不是導致日本經濟崩潰的直接原因。

第二,日本當年可以不籤這個協議嗎?我認為是不能的,因為這個協議是美國讓籤的,日本是美國的盟國,軍事上還需要依賴到美國,作為一個極度缺乏安全感的小國(地理上),日本不敢和美國鬧翻,而此協議的目的是為了改善美國的貿易逆差情況,當年只有美國有足夠的消費力吸收日本的出口,如果日美不能達成協議,日本貿易停擺,影響更大。

第三,日本經濟真的是因為簽了《廣場協議》而崩潰的嗎?我認為並不是,這個協議一共有五個國家簽定,並非單一針對日本。此協議只是日本經濟泡沫破滅的引子,在簽定協議後,日元大幅升值,本身就有很多套利資金流入到日本,而日本居然還實行極寬鬆的貨幣政策,結果自然是將股市和房產的泡沫推高到登峰造極的程度,崩盤是一定會發生的,主因是日本貨幣政策不當。

第四,日本樓市股市崩盤後,真的如媒體所說的“失去了二十年”嗎?我認為這個看法也是不對的,此次崩盤雖然讓日本經濟步入了蕭條,但日本在上世界90年代就已高度工業化,泡沫破滅後日本進行了深度的產業升級,徹底擺脫了依賴金融推動的虛擬經濟模式,而走上了科技興國的道路,這些年來,日本在很多領域的技術實力都是全球領先的。

因此,關於這個問題,回顧歷史,應該是讓我們從歷史演進的脈絡中去審視應對之策,太陽底下沒有新鮮的事,過去發生的事情,在未來依然會發生,以史為鑑可以少走彎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