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炸麻葉 蒸花饃 年味開始瀰漫

在咱們渭南許多地方,過年蒸花饃、炸麻葉可以說是傳統習俗了,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要蒸一些花饃,用於走親訪友;炸一些麻葉,當做的孩子們零食或者用來招待前來拜年的親友。現在也到年跟前了,華州區高塘鎮薛底村的幾位阿姨已經開始忙活了。

炸麻葉 蒸花饃 年味開始瀰漫

記 者:您和麵準備幹啥呢?

華州區高塘鎮薛底村 村民 王秋俠:炸麻葉。

記 者:咱炸麻葉用的是醒好的面還是死麵?

王秋俠:把面揉好以後醒上二十分鐘,再一擀就行了用死麵。

炸麻葉 蒸花饃 年味開始瀰漫

王阿姨告訴我們,炸麻葉主要有和麵、翻花、炸制三大關鍵的製作步驟。在和麵的時候,可以根據口味的不同,放鹽或者加糖。然後將所以的料混合在一起,拌勻揉到麵粉裡面。將和好的面擀開,擀薄,

華州區高塘鎮薛底村 村民 王秋俠:現在就是切成長方形的樣子,在中間一劃,這樣一翻就可以了。

炸麻葉 蒸花饃 年味開始瀰漫

炸麻葉 蒸花饃 年味開始瀰漫

接下來就可以扔進滾燙的油鍋開始炸了。炸的過程中,時間和火候一定要把握好,炸老了容易焦糊,炸嫩了,生軟無味。稍微翻滾幾下麻葉就可以出鍋了。在與王阿姨交談期間,前來幫忙的一位大姐已經把炸好的麻葉打撈出來了。一個個顏色金黃的麻葉散發著濃濃的香味,我們的記者小武也是迫不及待嘗上一口。

炸麻葉 蒸花饃 年味開始瀰漫

王阿姨說,小時候大家生活條件不好,這些油炸食品都是比較稀罕的。只有在過年的時候,他們才能吃上各種各樣的炸製品。

華州區高塘鎮薛底村 村民 王秋俠:提前支油鍋,炸些豆腐、紅薯、炸些麻葉,炸得很多,娃娃都在外面等著急得想吃。

炸麻葉 蒸花饃 年味開始瀰漫

現在物質生活比較豐富了,再也看不到過去那麼熱鬧的場面了。炸紅薯、炸麻葉、炸麻花這些東西,即便是在農村也不稀罕了。

華州區高塘鎮薛底村 村民 王秋俠:現在這樣那樣的吃的也比較多,炸得也少了。炸好了,待客的時候,客人來了閒著,瓜子、麻葉、水果都放著。

炸麻葉 蒸花饃 年味開始瀰漫

記者:其實在咱們薛底村乃至整個高塘鎮,過年的時候除了要炸麻葉、炸麻花做一些油炸的東西之外,還要蒸一些花饃,咱們現在就來看一下花饃是怎麼蒸的。

炸麻葉 蒸花饃 年味開始瀰漫

記 者:阿姨,我想問一下這個是什麼花饃?

郝 俠:那個是袋鼠。

記 者:咱們過年的時候都要蒸花饃?

郝 俠:恩,蒸花饃給娃娃送燈籠。娃娃出門的時候,親戚家有老人的拿這個,再拿個油角角。

炸麻葉 蒸花饃 年味開始瀰漫

當地花饃以素為美,造型質樸、簡潔明晰,一般不著色。花饃的捏製過程中需要用到擀、剪、切、扎、等多種手法,使用剪刀、筷子、梳子、竹籤等工具,就地取材以紅棗、豆子等為輔助材料,就可以製作出一個花饃。說話間,一個個造型各異的花饃就蒸好了。不管是何種花饃,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花饃的運用貫穿於一年四季的傳統節日和人生禮儀的全過程,是當地使用最廣泛的民俗禮品。都成為當地過年時走親訪友的必需品。成為聯絡感情的載體。寄託著人們美好的祝願。

郝 俠:這個是老虎。

記 者:老虎花饃有什麼寓意呢?

郝 俠:給娃娃送燈籠的時候拿著,寓意叫娃歡、活潑。

記 者:這個有什麼寓意?

郝 俠:這個是遺留下來的,我們這裡人叫棗三。過年的時候,娃娃來拜年的時候,把錢給娃,再給娃拿這種花饃。

郝 俠:這個是油角角,裡面包著油,孝敬老人的饃。過年出門的時候,首先要拿這種花饃。都是好的象徵。

炸麻葉 蒸花饃 年味開始瀰漫

炸麻葉 蒸花饃 年味開始瀰漫

現在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過年的時候,幾乎家家戶戶吃的都是大魚大肉,儘管如此,炸麻葉、蒸花饃這樣的傳統民俗依然是保留了下來,為節日增添濃濃的喜慶氣氛。

來源:渭南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農家四季》欄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