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達州如何“唱”好發展“大戲”?

達州是川東門戶、四川東出北上綜合交通樞紐;達州與重慶萬州、開州山水相連,協同共進……在中央提出大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利好中,達州如何放大優勢、搶佔先機、率先領跑?

達州謀定而動,在剛剛閉幕的市委四屆八次全會上明確提出,要主動融入成都、重慶“兩核”,抓好產業承接、創新鏈接、開放對接、要素銜接等各項工作;要深化與重慶萬州、渝北等重點區域合作,推動一體化發展。深度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已然成為達州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系統工程。

融入成渝,借勢借力,達州已嚐到“甜頭”

時間倒回到去年5月,重慶“西洽會”期間,達州舉行新材料產業專題推介會,共簽約項目19個,總投資額119.65億元,涉及新材料、電子信息、智能裝備製造、紡織服裝等多個領域。

幾個月後,成都“小西博會”期間,達州重點推介的“6+3”產業,吸引投資合作項目95個,投資總額652億元。其中,省外投資合作項目69個,投資總額473.6億元,佔投資總額的73%。

而就在這幾天,儘管鼠年春節將至,但大竹縣“川渝合作示範園”內的天寶錦湖電子有限公司仍在加班加點忙生產。該企業生產的“手機快充”新產品供不應求,正計劃新建生產線,今年產值有望突破5億元。

同在示範園內的OPPO公司有關項目,更是達州借力發展的生動實踐——2018年4月,在“渝洽會”後的一次交流中,得知OPPO公司將在重慶渝北建設智能生態科技園,達州多方聯動、主動配套,最終促使OPPO公司的檢測中心和一大批供應鏈企業成功落戶。

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達州如何“唱”好發展“大戲”?

大竹川渝合作示範園


數據顯示,達州招引重慶投資項目累計200餘個、總投資超1000億元,重慶已成為我市第一大投資來源地。

融入成渝,開放合作,達州正苦練“內功”

科學審視市情,不難發現: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達州優勢在區位、後勁靠人口、未來看產業。

從區位看,達州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形成“金三角”,三地在產業結構、資源配置、消費需求等方面具有極大的依存性、互補性。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對達州而言,關鍵是要做好開放合作這篇大文章。

當前,達州正按照“統籌推進、抓大圖強、量質並舉、超常突破”思路,發揮比較優勢,加快培育旗艦型大企業、建設引領型大園區、推進支撐性大項目、開展立體型大招商、形成支柱型大產業。

達州已啟動“工業集群發展年”活動,通過重點抓好天然氣、鋰鉀綜合開發,促進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加快轉變;聯動國內外行業領先企業,不斷壯大新材料、智能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農產品加工等產業,加快形成集群發展態勢。

建好產業園區,主動承接轉移。在全力推進達州高新區創建“國家級高新區”工作的同時,抓好第二工業園區、中國纖谷、川渝合作(大竹)示範園等建設,新建標準廠房100萬平方米以上。

做強現代物流,放大區位優勢。以現代物流業發展為突破口,做優做強東向、南向班列,開通“蓉歐+達州”班列,抓好保稅物流中心建設,啟動創建綜合保稅區和航空口岸工作,加快形成西部地區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物流樞紐。

在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浪潮中,“人”無疑是達州最大的底氣所在。按照“完善功能、優化服務、集聚人口、放大輻射”思路,進一步提升城市教育醫療、商貿金融和文化體育等功能,加快建設區域教育中心、醫療中心和商貿服務中心,更好地為川渝陝結合部提供優質社會化服務,不斷增強人口集聚能力,努力成為區域發展的引領區和輻射源。

融入成渝,一體發展,達州聚力再“出發”

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

機遇難得,不容等待。

“我們必須搶抓機遇,擔當作為,加快建設區域中心城市。”達州市委主要負責人表示,達州將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找定位、抓協同,繼續圍繞達州在成渝一體化發展中應當承載什麼樣的定位、承擔什麼樣的功能、實施什麼樣的路徑、展現什麼樣的作為等進行深入研究,完善政策,狠抓落實,確保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達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譚楚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