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海南省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建築群,原來是在這裡


海南三亞市崖州區保平村,位於崖州古城西南八里,古稱畢蘭村,是古崖州的邊關重鎮、海防門戶。畢蘭村歷史悠久,沿革甚遠。唐時因李德裕謫居畢蘭而揚名,後因寧遠河水衝畢蘭,村民移居黎地。此後不斷遷來的居民,聚居於畢蘭村北,取名"保平村",意為保世代平安。

保平村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歷史,全村居住區面積約0.8平方公里,其中古民居保護區面積為0.25平方公里。

保平村的傳統民居最早建於明代,大部分建於清代,少量建於民國時期;仿古風貌建築多為20世紀80年代前興建,帶有明顯清代建築特色和崖州地方特色。

為何能使如此大規模的傳統民居建築保存到今天?一是古時候村民比較富裕,幾乎每戶都建有一個獨立的院子,所以古建築多;二是過去村巷狹窄、道路難行,建築材料難以運進村中,所以往往選擇在村子外圍建新房,老房子得以保存下來;三是到今天一個院子往往是好幾戶共有,要拆舊涉及利益關係複雜,不如直接去外面蓋新的。

村中小巷雖然依舊狹窄,但已經鋪上了水泥路,安裝起了路燈。在村子的核心位置,可以看到有好幾個院落是翻修過後的,雖然用上了水泥、新磚,但整體風貌與村中古建築保持得較為一致,也同樣有著傳統的簷角、木雕、彩畫等民居修飾,基本上做到了修舊如舊。


儘管從保平村列入國家歷史文化名村名錄以來,三亞市裡和崖州區裡採取了許多措施對村子進行保護,村子的古建築風貌大體上得到了保護,但隨著人多地少、住房難以滿足需求等矛盾的增加,還是有6棟1949年前的老建築被拆掉建新房,村民新建的房子又很難保持傳統風貌。

儘管保平村目前的傳統村落保護仍面臨著一些困難,但令人欣慰的是,保平村並沒有因為歷史文化名村的榮譽而盲目引入商業、旅遊開發。

中國民協名譽主席馮驥才認為,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不能過度依賴和消費這樣的文化遺產,不能讓古村落揹負太多經濟責任,否則勢必會對原生文化造成破壞,甚至產生很多偽文化、偽民俗。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在保平村中,與村民坐在屋簷下、老樹前喝茶談古,看著兒童散學從村巷中走過,總能想起陶淵明詩句中描繪的鄉村畫面。

沒有商業利益的糾絆,每日洗衣做飯、下地務農,保平村人延續著千百年來的生活習慣。人與傳統村落融為一體,傳統村落也因此有炊煙,人也因此有了家園。

小時候,村民們在田間地頭勞作時,總會忍不住唱起崖州民歌,那是保平村祖祖輩輩傳下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現在成立了崖州民歌傳習所,讓大家勞作之餘學民歌唱民歌,崖州民歌文化在這裡得到傳承和發揚。,要真正保護傳統村落,不僅僅是對老建築的保護,也要守住當地居民的文化傳承和生活方式。

村民是傳統村落的締造者,是農耕文化的守護者,只有讓他們生活得更有尊嚴,對自身的文化更有自信,這樣的傳統村落才是有魅力的和可持續發展的。

這些古民居世代記錄和標示著保平的建村史,見證了保平村的興盛繁榮,不論從保平村的經濟文化發展史、革命鬥爭史,還是這些民居本身的建築藝術、歷史價值,都曾經閃耀過它獨有的光輝。如今還在繼續書寫和歌頌著保平村昔日的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