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十年後再看《神話》,我們同情的是高要而不是小川


大秦國廚升職記

十年前,我曾經追過這麼一部電視劇,以為男主的帥就可以壓倒一切。現如今再次重溫這部電視劇的時候,發現男主的渣無法用主角的光芒來去掩蓋,甚至讓我覺得劇中的大反派才是值得我去同情,這部劇就是胡歌主演的《神話》。

十年後再看《神話》,我們同情的是高要而不是小川

不禁讓我想起了網友所說的一句話":很多人都想要活成小川的樣子,其實到頭來才發現我們都活成了高要。"

高要是個什麼樣的人?一個在大秦無依無靠 無權無勢 連基本的歷史知識都不懂的廚師。他剛來到大秦的命運簡直就是用一個慘字來形容,先是被易小川拜把子兄弟劉邦陷害,一路上受盡了侮辱和毒打,還慘被人閹割成了太監。

十年後再看《神話》,我們同情的是高要而不是小川

成為太監之後的高要,以為可以憑藉自己的廚藝在大秦立足,沒想到的是遭到了同僚的一頓暴打,甚至把廚具給摔爛,廚具代表著什麼?那可是高要一輩子打交道的東西,摔爛它那就意味著自己最後連做廚師的尊嚴都不可挽留。

十年後再看《神話》,我們同情的是高要而不是小川

多少人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人,正是因為被人毒打 被人侮辱,所以才造就了高要性格黑化,並且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高要可是一個有夢想的廚子,拿破崙曾經說過"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一個好士兵。"對於高要而言":不想當國廚的廚子不是一個好廚子。"曾經的我們不也和高要一樣嗎?夢想著有一天自己可以順利實現自己心中的夢想,可是麼夢想卻被現實碾個粉碎。


在夢想的破裂之下,高要想到的是不擇手段,正如他所說":哪怕做太監,我也要做最有出息的那一個。"我們其實也是高要,命運就像小溪流一樣,流到哪裡就是哪裡?都說人往高處走 水往低處流。高要在痛苦中摸出了自己的生存哲學,那就是往上爬,一步步往上爬,抓住每一個機會往上爬。

十年後再看《神話》,我們同情的是高要而不是小川

人生可是需要運氣的,運氣就像是流星一樣稍縱即逝,只有順利抓住運氣這個尾巴,才能夠高人一等。在他得知胡亥公子要找一個廚子給他做飯時候,他抓住了這個好的機會。很多人其實都不願意給胡亥做飯,因為胡亥是個混小孩,性格可以用喜怒無常來形容,你要知道,人命不值錢的古代,伺候不了王侯公子輕則要被毒打,重則是要被殺頭的。

十年後再看《神話》,我們同情的是高要而不是小川

很多太監都不敢碰這個燙手的山芋,雖然燙手但畢竟也是山芋。

風險和收益都是共存的,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自信和勇敢,只要足夠勇敢,山芋還是可以吃到的。高要主動接下了這個差事兒,並且發揮自己的廚藝,輝煌的人生邁出了第一步。後來也是因為胡亥公子,高要才會變成趙高,趙高也因為胡亥才開始權傾朝野,胡亥可是趙高(高要)的第一位貴人呀。

高要真的很慘嗎?高要確實很慘,不過後面的高要卻被運氣所包圍。麗妃娘娘因為厭食(實際上是相思病),給了高要再次展示自己廚藝的機會。這次機會直接讓高要做上了御膳房的總管,專門主管皇帝和妃子的飲食。掌管御膳房實現了高要成為國廚的夢想,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活著確實如此,有一門手藝就不會餓死人。

高要還迎來了人生第二次運氣,成就高要的是易小川。易小川因為著急救玉漱公主,偷走了皇宮裡面的夜明珠,夜明珠的失竊造成了總管太監畏罪自殺,高要由此當上了皇宮的總管太監,這是高要人生的第二次轉機。

十年後再看《神話》,我們同情的是高要而不是小川

在沒有和易小川決裂之前,高要的人生就像是開掛了一樣,平步青雲 一發不可收拾。

高要還有他人生的一次重大轉機,那就是他終於找到了自己夢寐已久的"搖權樹"趙高。歷史上的趙高是個宦官,而且工於心計,可眼前的趙高結結巴巴呆頭呆腦的,和一個傻子沒有什麼區別。趙高還稀裡糊塗的得罪了秦始皇,眼看著就要被殺頭了,高要的人生就快跌入人生谷底,可是命運卻給他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趙高被殺,自己卻成為了歷史上的趙高。高要的人生經歷告訴我們,我們一直都在找幸福,其實仔細發現幸福就在我們的身邊。

十年後再看《神話》,我們同情的是高要而不是小川

高要和小川的決裂更是全劇的轉折點,眼前的高要不再是曾經那個愛貪小便宜 畏首畏腦的高要了,就像他說的一樣":我也是從一個小紅帽變成一個大灰狼的。"他的人生格言甚至變成了"我要做趙高,我要做一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趙高"。

十年後再看《神話》,我們同情的是高要而不是小川

易小川害怕高要會變成趙高,可是他從來都沒有想過,高要為什麼會變成一個不擇手段的趙高,那是因為恨,恨從哪裡來?恨從內心而來,高要受過太多太多的委屈了,不知他人苦就莫勸人大度。

如果有的選?誰TM不想好好地過完一生呢?可是人生太可悲了,太多的痛苦在裡面了。

趙高的狠毒一部分來自貪慾無度,另外一部分來自於走投無路。他的內心沒有了自責,只有指責"你了不起,你清高。

十年後再看《神話》,我們同情的是高要而不是小川

可是你把我帶來這個世界,你有沒有把我從這個世界裡面帶回去。"是呀?易小川,有沒有想著要把高要帶回去。你想的是如何泡妞?如何結拜劉邦項羽?如何大秦一日遊?可是你想到你朋友趙高的苦嗎?沒有半點的同情,卻要打著道德 善良的招牌去指責別人。


他不是主角,又不是什麼高尚的角色,就只是小小的平凡人,一個小人物,這一切會讓弱小的他感到無比痛苦。


易小川是個渣男

易小川剛開始的時候就是一個玩世不恭的時尚青年,他有眾多的女友和自由自在的生活,就算自己是個時尚浪子,可是也有那一份現代人的善良和天真。不過這份善良和天真在現代也許能夠被人認可,可是這種善良和天真放在亂世之中就有可能傷害到自己不想要傷害的人。

高要第一次見到易小川的時候,是那麼的親切,簡直就像是遇到自己的親人一般。

崔文子救好了易小川的病,還給他做了一頓北京烤鴨。

易小川犯下偷竊夜明珠的罪責,按照大秦的律法是要被殺頭的,可是高要卻幫易小川抗下了所有的罪責。

更讓高要不能夠接受的是,為了炫耀自己易小川居然和劉邦串通一氣。劉邦把易小川和高要整個要死,尤其是高要幾乎廢去了一個做男人的尊嚴。易小川面對劉邦的時候,卻聖母心爆棚,還在高要準備追殺劉邦的時候,多次幫助自己的仇敵出逃。自己的痛苦可以忽略不計,但把別人的痛苦熟視無睹,這樣的人未免太沒有同情心了吧。

喜歡易小川的女人一樣都沒有好下場,為什麼這麼說?第一個是呂雉。

十年後再看《神話》,我們同情的是高要而不是小川

雉是什麼意思?意思就是華麗的羽毛。她和小川的相識也是從一件金絲羽衣開始的,她和小川的結束也是從這件金絲羽衣結束的。易小川對呂雉的感情更多是出自於撩而不是娶,劉邦想的卻是如何佔為己有?

十年後再看《神話》,我們同情的是高要而不是小川

他得知劉邦喜歡他的時候,卻不顧呂雉的反對,硬要把呂雉塞給劉邦,這也引起了劉邦的厭惡小川之心。呂雉失去妹妹之際,對呂雉想到的不是如何同情?而是說出歹毒的話來傷害呂雉,這也給自己的結局埋下了伏筆。後來呂雉果然和趙高聯手,拆散了易小川和玉漱,這也算是一報還一報。

十年後再看《神話》,我們同情的是高要而不是小川

全劇中最慘的還是呂素,她原本只是大戶人家的傻白甜。因為易小川的搭救,而對愛情利令智昏,被愛情衝昏頭腦的呂素自然落下了悲慘的結局。身染重病的她主動放棄了自己治療的機會,選擇了拿自己的生命挽救易小川。

第三個女人就是小月,她是古代高嵐的另一面。除了樣貌相似之外,性格大相徑庭。小月為了易小川做了太多的犧牲了,他在易小川的身邊一直都是做第三者,而且心甘情願地去做第三者。她明知道易小川喜歡的不是自己,卻要為易小川和玉漱的愛情做"嫁衣",到頭來卻什麼也沒有得到?

十年後再看《神話》,我們同情的是高要而不是小川

小月為了玉漱和易小川的愛情犧牲太多了,即使易小川被打入天牢,小月還要給自己不愛的男人求情。事情敗露,為了保護易小川還要在秦皇面前撒謊,差點被打死。

十年後再看《神話》,我們同情的是高要而不是小川

高要的一席話點清楚了易小川的為人,你少給我裝糊塗,別人以為你是正人君子,我是小人,其實你是一個偽君子,我會騙人,但我不會像你一樣欺騙別人的感情。

十年後再看《神話》,我們同情的是高要而不是小川

最後一個就是他的摯愛玉漱,為了治好玉漱,易小川可以不顧一切放棄自我,甚至是他人的生命。治好玉漱之後,崔文子勸易小川遠離朝廷的是是非非,這樣做不僅對自己好 對玉漱也好,萬一落下了偷情的罪名,玉漱也會受到牽連。可是易小川卻沒有把崔文子的話放在心中,這樣做差點害了自己,也害了他人。

經過一番痛苦的經歷和刻骨銘心的愛情,他終於逐漸成長了起來,成為了一個心懷天下 肩負重任的將軍,並且挽救了很多人的性命。

豪爽的項羽和厚黑的劉邦

在這部劇當中,項羽和劉邦都是易小川的好兄弟,但兩人對小川以及後來的所作所為卻大不一樣。先來說說西楚霸王項羽,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是個典型的有勇無謀的武夫。面對忠義館的挑釁行為,項羽想到的是如何打?如何殺?導致人心離散。


不過項羽有一個好的優點,那就是為什麼闊達?講義氣。在得知自己的叔父要為難小川的時候,夾死了自己的坐騎成就了小川。面對自己心愛的女人,項羽也沒有嫉妒和怨恨小川,反而正大光明的和小川競爭,這也算的上是一個有情有義的大哥。

十年後再看《神話》,我們同情的是高要而不是小川

和項羽相反的就是劉邦了,劉邦典型的小人作風,準確來說就是厚黑學。生處在亂世當中,有哪一個帝王不厚黑呢?劉邦娶老婆 攀高枝 得高官,那靠的就是臉皮厚和心黑。

十年後再看《神話》,我們同情的是高要而不是小川

陷害了小川還恬不知恥的求小川給官做,喜歡呂雉卻不敢正大光明去追求。為了娶到呂雉想的是如何出賣小川的利益?而這些都被小川這一隻眼閉一隻眼。


小川的重要的人生導師————蒙恬

蒙恬在這個劇中真的是一個有意思的存在,在沒有遇到蒙恬之前,易小川甚至都不知道什麼叫做成長?蒙恬有三大優點:有勇有謀 忠肝義膽 仁義。

十年後再看《神話》,我們同情的是高要而不是小川

第一就是有勇有謀,當李斯要為難聚賢堂的時候,是蒙恬在暗中輔助扶蘇化解了危局。易小川被打入天牢,蒙恬用自己的性命替聚賢堂做出擔保,這才挽救了舉賢堂。

第二個就是忠肝義膽,他原本和易小川一樣喜歡玉漱公主,可是得知愛情一定會和自己的忠義發生衝突的時候,他狠狠地插了自己一刀,通過肉體的疼痛來忘記自己的疼痛。

十年後再看《神話》,我們同情的是高要而不是小川

蒙恬還是一個仁義之人,得知小川需要馬血的時候,他沒有選擇猶豫,而是答應了小川的請求。蒙恬並不想除掉李斯,即使自己處在李斯的上風。他說李斯為國為民,他和李斯就好比大秦國的柱子,自己不過是想要穩住這兩根柱子而已。他還勸自己的門生李由,也就是李斯的兒子,不要怨恨自己的父親,這是何等的胸懷呀?

十年後再看《神話》,我們同情的是高要而不是小川

蒙恬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易小川,他給予易小川的不僅僅是蒙毅這個稱號 也不僅僅30萬的蒙家軍。他教會小川的是如何扛下責任?他用九個匈奴女子的命運告訴了易小川,身處在亂世,有很多東西不是你想怎麼樣?就怎麼樣的?人生總是有很多身不由己的地方在裡面,即使一萬個不願意還是要扛下屬於自己的責任。

易小川在本劇中真的只是一個渣男嗎?那倒未必,至少他不過是一個不知人情世故的偏偏少年郎,但是他的心地還是善良的,並且做了不少好事。在所有民夫押解圖安的時候,他憑藉著自己的一己之力救了許多無辜的老百姓。這裡面有一個細節好評,那就是人性的抉擇,易小川和金將軍比賽,第二場比賽是射靶,不料舉靶的人走神,導致易小川射偏。眾人惱怒怪罪於這個舉靶的父親,一家三口帶著愧疚自殺,只有孩子生存下來。易小川悟出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一個人根本就救不了所有的人,你救得下一個人的肉體,可你救不下他的靈魂。那一家三口的死不是死在敵人的手裡,而是死在自己人的懷疑之下。

還有就是秦皇死後,需要成千上萬的人陪葬。易小川想到了讓秦兵馬俑做陪葬品,挽救了成千上萬的人,就這一點我真的很佩服小川。

十年後再看《神話》,我們同情的是高要而不是小川

小川算的上是一個渣男,可是渣男並不是自己賦予自己的,而是身處亂世,誰的由不得誰?他只不過無意之間傷害了自己不想要傷害的人。

你要說全劇當中誰的結局最好,要我說應該是崔文子。這位兄臺在全劇中看問題 看的最深刻,他早就料到了小川和玉漱的愛情不會善終,他還知道了高要不再是當年的高要,他知道宮廷危機四伏,救好玉漱之後只想浪跡天涯,做個閒雲野鶴,這樣的思想在混亂的世道不是誰都想得到的?很多人在愛情(易小川)權力(高要)面前就會疲軟,只有內心無波瀾的人才能夠一語中的。要想留個好的結局,最好的辦法就是遠離這亂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