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這座特殊的“工廠”,讓44名殘疾人迴歸社會


我要工作,我要掙錢,掙了錢給奶奶治病,奶奶腿不好……”當25歲的重度智力殘疾人呂玲玲,有些吃力地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坐在一旁的奶奶陳濱不禁潸然淚下。誰能想到,早在3年以前,這個女孩連一句完整的話都說不出口,甚至基本的生活都不能自理。而來到李滄區向日葵殘疾人輔助性就業中心後,她不僅學了手藝,有了工作,還在工作中學會了與人溝通、交流。

上午9點簽到,9點半開始工作,在一個個獨立的“車間”裡,有人做首飾,有人畫油畫,還有人做鑽石貼畫。吃過午飯後可以午休,可以打牌下棋,也可以使用健身器材鍛鍊身體……可以說,位於李滄區滄口街道永安路上的向日葵殘疾人輔助性就業中心,像是一座特殊的“工廠”,有44名智力殘疾職工每天都在這裡工作、學習、娛樂,呂玲玲就是其中之一。陳濱:“是‘向日葵’給了我孫女第二次生命,給了我孫女一個比家更溫暖的‘大家庭’!”

不久前,作者來到這裡,見到了這座特殊的“工廠”。在現場記者發現,這裡沒有冷冰冰機械設備和嘈雜的聲響,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類似課桌的工位和安靜而溫馨的工作環境。在其中一個工位上,呂玲玲正埋著頭串珠子,製作手鍊。看得出,她的動作並不敏捷,甚至可以說是緩慢,但每當串上一個珠子,她都會反覆地端詳、檢查,確保珠子的數量符合要求。時不時地,她還會掰著手指頭數珠子數量,那股認真勁,看起來像個埋頭苦讀的小學生。


呂玲玲旁邊坐著一位頭髮花白的老人,是她的奶奶陳濱,今年79歲了,一有時間就來這裡陪孫女工作。說起自己的孫女,陳濱唏噓不已。原來,25年前,呂玲玲出生時難產,出生後頭部嚴重變形,宣告腦死亡,是老兩口把孩子帶回家,經過照料奇蹟生還,但是落下了重度智力殘疾。雖然已經25歲,但呂玲玲僅有相當於3歲小孩的智商,22歲之前,她連一句完整的話都說不出口。

陳濱:“為了給孩子做康復,家裡前前後後花了幾十萬。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家裡的負擔越來越重,我也累出了腿病。如果不是政府給了這個工作機會,真不敢想象我們能堅持多久。”來到向日葵殘疾人輔助性就業中心後,呂玲玲靠著做手工,一個月能拿到2000元工資,還能享受職工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等。中心多種多樣的康復訓練和像家一樣溫馨的管理模式,也讓呂玲玲有機會與更多人溝通交流,有機會融入社會。

李薇也是一名智力殘疾人,與呂玲玲一樣,中心創立之初她就來這裡工作了。她告訴作者,在她人生的前30年,她從來沒有工作過,後來在家人的幫助下才學會了做手工塑料項鍊。因為手不靈便,手部動作比較慢,她一天只能做兩三條項鍊,滿打滿算能掙15塊錢。來到中心以後,她沒想到自己又學會了做鑽石貼畫。如今,她兩週時間就能做出一幅鑽石貼畫,工資也是以前的好幾倍。


據向日葵殘疾人輔助性就業中心主任燕正暉介紹,殘疾人創作的作品雖然數量不多,但很受市場歡迎,不少小首飾被銷往全國各地,殘疾人創作的油畫和鑽石貼畫還曾被來自意大利的商人相中,買回去作紀念。燕正暉:“我們希望在培養殘疾人勞動意識的同時,讓他們更清楚地認識自己,進而認可自己,找到自身的價值所在。很多殘疾人在這裡學會了畫畫、串珠的手藝,有了手藝,他們就有了樂觀面對生活的動力。”

據瞭解,為提高對殘疾人的服務水平,促進社會穩定和諧,2017年,向日葵殘疾人輔助性就業中心在李滄區殘聯和滄口街道的聯合指導下正式創建。成立以來,中心始終以幫助殘疾人群體獨立踏上社會為己任,建設了全類別功能教室,做到殘疾人生活、康復、工作、文體娛全覆蓋;同時中心配備了康復治療師、社工、心理諮詢師、技能指導師等多名細分工作人員,為殘疾職工的工作、生活、康復等提供全方位指導,為殘疾人職工融入社會鋪平道路。

在向日葵殘疾人輔助性就業中心,像呂玲玲、李薇一樣的殘疾人還有四十多名,他們都有不同程度的智力殘疾。中心在區殘聯和滄口街道辦事處的指導下,為殘疾人們制定了不同的工作項目,幫助他們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


李延康是滄口街道辦事處專職幹事,負責街道的殘疾人工作,他見證了向日葵殘疾人輔助性就業中心的從無到有。因為經常在中心開展工作,這裡的殘疾人對李延康非常熟悉,大家都稱呼他“康哥”。在李延康看來,這並沒有不禮貌的意思,反而是一個親切的稱謂。“他們叫我康哥,說明他們認可我們的工作”。

李延康告訴作者,向日葵殘疾人輔助性就業中心不僅解決了殘疾人的就業問題,也把他們從孤獨的狀態裡解放出來,給了他們自食其力的信心。“很多殘疾人剛來的時候並不適應工作,因為他們以前在家裡很少勞動,我們就手把手地教,一對一地進行心理輔導,看著他們慢慢地敞開心扉、愛上工作,我們這些工作人員都非常高興,甚至感動。”

最讓李延康感動的,是不久前他收到的一封感謝信,這封信來自一個剛剛進入中心工作幾個月的孩子。“那個孩子19歲,也是智力殘疾,他來中心工作的第二個月,有一天下班的時候,他遞給我一張紙,上面密密麻麻寫了幾百字。大體意思是,在這裡工作他很開心,他用第一個月的工資給媽媽買了新衣服,當他把衣服給媽媽的時候,他從來沒見過媽媽笑得那麼燦爛過。”看似簡單的一封信,卻是對向日葵殘疾人輔助性就業中心最有力的讚許!


其實,每位殘疾人都渴望融入社會、自食其力,減輕家庭負擔,像李滄區向日葵殘疾人輔助性就業中心這樣的輔助性就業機構,正是開闢了一條關愛殘疾人的新路子,讓特殊群體在得到社會關愛的同時,又擁有一個穩定的就業機會,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屬於他們的新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