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從 BAT 到 ATM,互聯網寒冬了嗎?


從 BAT 到 ATM,互聯網寒冬了嗎?

近日,21數據新聞實驗室發佈了《2020最新中國上市公司市值500強》表單。相比2019年年初,阿里憑藉64.08%的市值增長,以3.97萬億人民幣的總市值,超過了騰訊,躍居全國第一。

從 BAT 到 ATM,互聯網寒冬了嗎?


互聯網行業中,騰訊、美團點評、京東、拼多多依次位列第二至第五位。2019年百度市值跌幅達19.65%,位於互聯網行業的第六位。

從 BAT 到 ATM ,許多人對於M到底是誰爭議許多,螞蟻金服、美團點評、小米眾說紛紜,許多互聯網公司都曾試圖攀上第三的寶座。從2019年市值變化上看,美團是這場爭奪的最後贏家。

好幾年了,每年似乎都有「互聯網寒冬」的說法。寒不寒,互聯網行業冷暖自知,不變的是,除了金融行業能壓它一頭,互聯網永遠是市場上最活躍的行業。

失去了活力的互聯網公司被市場淘汰,新的互聯網公司也會逐漸崛起。美團點評、京東、拼多多“人均”100%的市值增長,他們寒冬了嗎?事實證明,寒冬是部分人的寒冬,不是所有人的寒冬。


從 BAT 到 ATM,互聯網寒冬了嗎?

風向在變,風量不變

一段時間以來,名牌高校大學生畢業後進入互聯網行業是一種體面的選擇。

1. 「風口」

互聯網一直是風口,只是風向在變。其實近幾年年輕人的價值觀早就告訴了我們這一答案:不管是BAT還是京東美團,二馬一李等人已經成為當代的精神偶像,遠超過去的史玉柱、李東昇、潘石屹。


傳統行業的老闆們都開始向互聯網轉型,生怕一不小心落後被顛覆,更何況是還沒入行的大學生,誰不想去一個前景好的行業?

2. 「名氣大」

互聯網產品多半是與普通人生活息息相關的,不管是 QQ 、微信、360安全、搜狗輸入法、WPS Office ,但凡會上網的人都知道,還包括家裡的父母親戚那一輩。這一點也許就是虛榮心吧,我認為本身不是什麼問題,名校名企名門自古至今都是大眾追捧的對象。


我當年大學畢業拿到金山 offer 的時候,給家裡打電話,家裡一聽就知道是他們電腦上用的金山毒霸、金山詞霸、WPS Office 那個公司,我根本不用解釋這個公司是做什麼的。他們和親戚分享這個信息時,也不用多去解釋大家都知道。

除了互聯網以外,以下哪個行業你能數出最多的知名企業?寥寥無幾吧。


從 BAT 到 ATM,互聯網寒冬了嗎?


3. 「錢多」


在校招企業裡,會給毫無經驗的應屆生開出高薪的並不多,主要有諮詢、金融、互聯網。而諮詢和金融兩大行業通常習慣僅在頂級高校中挑選,對學歷的要求很高。而互聯網則比較不拘一格,不管是985 or 211,還是二本三本,死摳學歷的公司反而會被業內瞧不起,這點也給了大部分人機會。


即使是實習生,互聯網行業也願意給出高薪。據瞭解,2019年互聯網公司開出的實習生工資相當驚人:騰訊6000一個月、字節跳動400一天,猿輔導800一天……

互聯網行業校招裡最為著名的就是 BAT 競賽,起薪早就超過了1w,騰訊年薪包甚至可以達到20w+。


從 BAT 到 ATM,互聯網寒冬了嗎?


瞭解真實的互聯網行業


當然,互聯網也是一個很辛苦的行業,並不適合每一個人,所以如果有應屆生僅僅是因為覺得互聯網行業錢多而入行,建議趁早放棄。


「知道互聯網行業有前途」和「瞭解互聯網行業」之間的差距不是一點點。

我微信朋友圈有這樣一群人,整天分享例如「 O2O 是大風口,得 O2O 者的天下」、「互聯網+就是 O2O 」、「互聯網思維」、「 O2O 行業十大風雲人物」等等類似標題的文章,乍一看以為是個資深互聯網從業者,私下一交流發現滿嘴跑火車,什麼概念都只聽說一點,就以為自己已然走在時代大風口的前列。


你以為你很懂互聯網,事實上你只是一名互聯網用戶。


把自己代入到互聯網產品的內部邏輯和模式思考上,只有反過來懂了互聯網用戶,才敢說是懂互聯網這個行業。話說你瞭解自己嗎?


吃過高檔料理,和成為做料理的大廚。這二者有本質的差別。


因此,進入互聯網行業一定得去 BAT 等互聯網大廠體驗,沒有了解就沒有發言權。

這話是兩年前我說給自己聽的:進了互聯網行業,如果不去 BAT 體驗下,終究有些遺憾。為什麼?我想見識一下國內最頂尖的公司裡是怎樣一套運行邏輯,是怎樣做出上億用戶產品的。於是,一年前我來了百度。


畢業後的第一家公司其實會對人的工作習慣產生很大的影響,就像給你打開了味蕾,你會覺得這就是最應該的樣子。我入行的第一家公司是金山,一家已經有接近30年曆史的公司,在業內屬於爺爺級的古董,幾千人的規模也不算小公司。


金山的文化裡,非常講兄弟情誼,有一句叫「勝則舉杯同慶,敗則拼死相救」,所以至今我很喜歡金山文化類似的團隊風格,這也成為我換工作時會特別看中的點。

從 BAT 到 ATM,互聯網寒冬了嗎?


選擇互聯網的N個理由


下面講一下互聯網公司真正值得選擇的地方在哪裡,有些東西,在選擇行業之前體會不到,選擇了之後才知道「真香」。

1. 項目

大公司的產品立項都必須走流程,哪怕是一個副總裁想進入某領域,也得有詳細的商業計劃書去和決策層 PK ,說服 CEO 願意投入資源去做。在整個項目初期會有公司的產品專家一直跟隨項目發展,從初期開始給予指導,以免偏離方向。這一點,和創業型公司裡很多事全靠領導拍板截然不同。

2. 領導

去任何一家公司,能否很好地融入團隊、幹得是否開心,其實和直屬領導有很大的關係。不可否認 BAT 裡現在也有很多渣渣領導,但是有一點,能在 BAT 裡混上領導位置的,不管什麼級別,工作年限和工作經驗是有明確要求的,至少不會是什麼都不懂的新手。


從 BAT 到 ATM,互聯網寒冬了嗎?


3. 平臺資源

作為一個互聯網人,最有成就的事情莫過於做過一個牛逼的產品,比如用戶上億,或者社會影響力巨大。比如微信,放在任何一個創業公司都做不出這樣的量級和高度。


4. 薪酬福利

BAT 等大公司能給你合理的薪水,打車報銷、餐補等福利,可以至少不為在北京這座城市如何生存下來而擔憂,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工作和學習上。

從 BAT 到 ATM,互聯網寒冬了嗎?


5. 培訓制度

培訓這種事情,只有大一些的公司才願意做。據我所知騰訊有騰訊學院,百度有百度學院,百度學堂的網站上有很多學習資料,前人的分享視頻,不定期有公司內的大牛做分享講座,公司還會邀請外面的人。我大學實習的時候也在創業型公司待過,培訓這種東西基本看老闆興致。

6. 圈子

互聯網圈有很多集中的圈子,比如百度系、阿里系、騰訊系、金山系、網易系等等,我們從金山出來的離職員工都自稱「舊金山」。當然圈子這個事情,能有多少收穫,取決於你能在這個圈子裡貢獻什麼。


說到最後,想進互聯網行業的同學,還是要早點定下目標,以 BAT、ATM 為目標,或者以其他頂級互聯網公司為目標,都是不錯的選擇,平臺越高,起點越高,永遠不要低估自己的實力。


風口上的風還要刮不少時間,就看你抓不抓得住風向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