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巴比倫雄獅往事---薩達姆.侯賽因(6)

在完成對工業設施的轟炸後,美軍又把轟炸的範圍擴大到了伊拉克的地面部隊。

CBU-87是美軍配備的一款集束炸彈,每一枚炸彈中含有202顆長20公分、直徑6公分的爆炸物。

當炸彈被投下後,202顆子炸彈會在空中被自動釋放,落地後以爆炸碎片對人員和車輛進行大面積殺傷,最大爆炸範圍可以覆蓋大約三個足球場的面積。

巴比倫雄獅往事---薩達姆.侯賽因(6)

巴比倫雄獅往事---薩達姆.侯賽因(6)

這樣的炸彈,美軍在整個海灣戰爭中一共投下了一萬枚。

面對聯軍壓倒性的空中優勢,薩達姆並沒有什麼辦法。不過,在空襲的第一天,伊拉克人從一架被擊落的英國戰機上活捉了兩名英國飛行員。於是這兩個倒黴的飛行員就成了他們發洩怒火的對象。

巴比倫雄獅往事---薩達姆.侯賽因(6)

這兩名飛行員在遭到毒打之後,被伊拉克人拖到了電視臺。其中一名飛行員被迫在電視上承認,針對伊拉克的戰爭是錯誤的。

巴比倫雄獅往事---薩達姆.侯賽因(6)

英國飛行員被毒打的畫面也許可以讓薩達姆在伊拉克民眾中勉強挽回一絲尊嚴,但這並不能阻止聯軍的空襲。

薩達姆知道伊拉克空軍不是聯軍的對手,但他仍然堅信伊拉克在地面戰中可以對聯軍造成大面積傷亡。為了把聯軍儘快拖入到地面戰中,薩達姆用盡了一切手段,其中包括“環境恐怖主義”。

從一月下旬開始,薩達姆向波斯灣中倒入了上百萬桶原油,在海水中形成了十幾公里長的石油汙染。這些被傾瀉進大海中的原油將會干擾沙特的海水淨化設備,影響沙特東部的淡水供應。

同樣是在一月下旬,薩達姆命人將科威特境內的油井陸續點燃。

薩達姆這樣做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方面,石油燃燒的濃煙可以影響聯軍的空襲;另一方面,滾滾燃燒的石油嚴重破壞了科威特的生態環境,這將會給聯軍施加輿論壓力,讓他們儘快開始地面戰爭。

1月29日,伊拉克地面部隊出其不意地主動出擊,佔領了沙特東部距離邊境線十幾公里的城市海夫吉(khafji)。

一架盤旋在空中的美軍無人機觀察到了伊拉克軍隊越過沙特邊境線的全過程。兩天後,聯軍的地面部隊在空中力量的支援下把伊拉克部隊又趕回了科威特。

面對薩達姆的各種挑釁,聯軍地面部隊並沒有立即行動,但美軍指揮官知道,他們不可能永遠等下去。

伊斯蘭教中的齋月在這一年開始的時間是3月18日,為了避免引起阿拉伯盟友的反感,美軍必須在這個日期之前結束地面戰鬥。

最後,聯軍把開始地面作戰的日期定在了二月底。在開始地面作戰前,美軍在海灣中進行了兩棲登陸演戲,這樣做是為了迷惑伊拉克人,讓他們搞不清楚聯軍的進攻究竟會來自東面的海上,還是來自於科威特南部的邊境線。

事實上,聯軍真正的主攻方向既不是海上,也不是科威特的南部。在地面行動開始前,美軍主力已經悄悄移動到了伊科邊境線的西側。他們將從這裡北上深入伊拉克境內,然後再掉頭向東,從背後截斷伊拉克共和國衛隊的退路。

這個進攻路線被美軍形容為“左勾拳”:

巴比倫雄獅往事---薩達姆.侯賽因(6)

2月24日,薩達姆盼望已久的地面戰終於開始了。

這一天,美軍越過了伊拉克人佈下的地雷帶,進入到了伊拉克境內。武裝到牙齒的美軍顯然不需要使用人力去排雷:

巴比倫雄獅往事---薩達姆.侯賽因(6)

巴比倫雄獅往事---薩達姆.侯賽因(6)

巴比倫雄獅往事---薩達姆.侯賽因(6)

配備了夜視儀的美軍士兵在夜間也行動自如:

巴比倫雄獅往事---薩達姆.侯賽因(6)

此時的伊拉克地面部隊已經遭受了40多天的不間斷轟炸,早已無心作戰,在聯軍的攻勢下一觸即潰。伊拉克的精銳部隊共和國衛隊對聯軍的攻勢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但他們的T-72坦克無論火力還是射程都不如美軍的M1A1主戰坦克。

在天空中,美軍四處遊弋的武裝直升機可以對伊軍隨心所欲地進行獵殺。即使是在夜晚,配備了夜視裝置的美軍主戰坦克和直升機也讓伊拉克人沒有任何喘息的機會。

2月27日,在地面戰開始僅僅三天後,薩達姆命令伊拉克軍隊撤出科威特。在撤出之前,伊拉克軍隊點燃了科威特境內的700多個油井。科威特幾乎所有的油田都籠罩在一片火海中,每天被燒掉的石油相當於當時全世界日消費量的10%。

油井燃燒產生的濃煙一直上升到6千米的高空中,範圍橫跨上千公里,將白晝變成了黑夜。

巴比倫雄獅往事---薩達姆.侯賽因(6)

除了燃燒的油井外,從油井中噴出的原油在地面形成了許多深至一米、寬至幾公里的石油湖泊。在這些石油湖泊的下面是伊軍埋設的地雷,用以增加聯軍日後清理的難度。

巴比倫雄獅往事---薩達姆.侯賽因(6)

在這段時間飛過科威特上空的聯軍飛行員表示,現在的科威特完全就是一個燃燒的地獄。

巴比倫雄獅往事---薩達姆.侯賽因(6)

在戰後,人們花了整整八個月時間才完全撲滅了這場石油大火。

聯軍對撤退中的伊拉克部隊進行了猛烈的攻擊。2月26日,一支沿著高速公路向北撤退的伊軍遭到了聯軍空軍的無情轟炸。在看到轟炸結束的場面後,連美軍自己都被嚇了一跳。

高速公路上密密麻麻地擠滿了被聯軍飛機炸成廢鐵的各式車輛,一眼都望不到盡頭。這條高速公路被美國人稱作“死亡高速公路”。

巴比倫雄獅往事---薩達姆.侯賽因(6)

巴比倫雄獅往事---薩達姆.侯賽因(6)

在戰爭爆發後,美軍一直小心翼翼地控制著他們向媒體所披露的畫面。公眾在電視畫面上看到的都是美軍科技感十足的戰機、戰艦上發射的巡航導彈、準確命中建築物的激光制導炸彈。

很少有人會去想,這些落下的炸彈對於地面上的人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

巴比倫雄獅往事---薩達姆.侯賽因(6)

巴比倫雄獅往事---薩達姆.侯賽因(6)

巴比倫雄獅往事---薩達姆.侯賽因(6)

在死亡公路事件後,美軍迅速對局勢重新進行了評估:這場仗如果再打下去的話,就不是戰爭,而是屠殺了。如果死亡高速公路上的這些屍體讓公眾看到的話,恐怕又會在國際上掀起一場反戰浪潮。

2月28日,在地面行動開始100個小時後,美軍單方面宣佈停火。在這場耗時43天的戰爭中,聯軍取得了全面勝利。

在宣佈科威特恢復獨立後,布什政府決定不再繼續入侵伊拉克並推翻薩達姆的統治。美國政府相信,在遭受了這種程度的失敗後,僅僅是伊拉克境內的反對勢力就足以顛覆薩達姆政權。

在整場戰爭中,薩達姆都沒有對聯軍使用化學武器。這背後的原因大家可以盡情猜測,但肯定不會是因為薩達姆突然善心大發而主動放棄使用毒氣彈。

在海灣戰爭中,美軍只有148人在作戰中喪生,大大低於戰前的預測。戰爭所產生的600億美元軍費中的大部分由沙特、科威特、德國和日本承擔。

通過這場戰爭,美國沒花多少代價就確立了自己在後冷戰時代的全球霸主地位。

凱旋而歸的美軍官兵在國內受到了民眾的熱烈歡迎:

巴比倫雄獅往事---薩達姆.侯賽因(6)

巴比倫雄獅往事---薩達姆.侯賽因(6)

當美國人在安定繁榮的本土慶祝勝利時,無數的伊拉克人正在廢墟中為了生存而苦苦掙扎。作為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的國家之一,伊拉克完全有潛力成為像沙特一樣的石油富國。

但在薩達姆當政的12年裡,伊拉克有9年都在打仗。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聯軍系統地摧毀了伊拉克的發電廠、通信中心、煉油廠、工廠、橋樑⋯⋯總之,幾乎一切跟工業社會有關的基礎設施都被聯軍炸了個稀巴爛。

在戰爭剛結束的時候,伊拉克的發電量只有戰前的4%。電力的缺乏導致食物儲存、汙水處理、自來水供應等市政設施無法正常運轉,許多伊拉克人都面臨著營養不良和流行疾病的威脅。

這一切不過是伊拉克人在未來要承受的更多苦難的開端。在戰後,聯合國對伊拉克進行了嚴厲的經濟制裁。除了食物等最基本的人道主義物資外,伊拉克幾乎無法在國際上進行任何形式的貿易。

在嚴厲的制裁下,伊拉克就連用來淨化自來水的氯都無法進口,因為它也是製作化學武器的原料之一。

根據不同機構的統計數字,在海灣戰爭後的十年內,有17萬至50萬的伊拉克兒童由於經濟制裁而間接死亡。對於一個擁有巨量石油儲備的國家來說,這實在是一件難以想象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