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初冬,一碗豬油渣蝦皮炒蘿蔔絲的小確幸

初冬,一碗豬油渣蝦皮炒蘿蔔絲的小確幸


濟南的冬天來了。卻沒有老舍先生寫的那麼美。我是不太喜歡北方的冬天的。因為冷。也因為冬日裡缺了很多鮮活的滋味。

也有一些例外,比如霜打後清甜的白菜,香噴噴甜滋滋的糖炒栗子,熱乎乎甜蜜蜜的烤地瓜,酸甜酸甜的山楂串兒,還有,清脆的蘿蔔。

這個季節的蘿蔔最好了。從菜市場買來一支青蘿蔔,洗去汙汙的泥,便露了青翠的樣兒,卻不是完全的綠,從頭到尾從蘿蔔根鬚的白綠到蘿蔔梢的淺綠,再到蘿蔔蒂的臘綠,慢慢過度開來,泛著油潤的光。

初冬,一碗豬油渣蝦皮炒蘿蔔絲的小確幸


好的青蘿蔔,味兒是微辣清甜的,且是清脆的,生食就很美妙,拿一把刀,縱著來一刀分成兩瓣,再橫著切成微厚的片兒,刀滑進蘿蔔時,脆的似乎都能聽到刺啦開裂的聲響,像夏天開一隻西瓜般清脆的聲音。


捻一片,入口,觸牙的瞬間,便能感覺到蘿蔔汁水在口腔內微濺,是清涼和微甜,夾雜著青蔬特有的清香,還有,還有蘿蔔皮兒微微辛辣的味兒。


若是不喜歡這微辣的味兒,就在生食前把皮削去,卻不是削薄皮,是帶著一點蘿蔔的肉,削成一片片一塊塊微厚的皮,帶著點稜角和不規則,然後用鹽醃漬一會兒,調一個醬油陳醋香油的三合油的汁兒,拌個蘿蔔皮,這個下酒最好了。


這青蘿蔔除了生食好吃,還可以切了條晾乾了,拌上辣椒麵兒或花椒粉兒,做蘿蔔鹹菜下粥。切了絲兒,炒蝦醬蘿蔔絲,卷煎餅吃。要是有幾隻對蝦,那就做個蘿蔔絲大蝦,也好吃。

初冬,一碗豬油渣蝦皮炒蘿蔔絲的小確幸

初冬,一碗豬油渣蝦皮炒蘿蔔絲的小確幸


我小的時候,母親經常做一道豬油渣蝦皮炒蘿蔔絲。夾在煎餅裡,捲起來,我很是愛吃。

有一天想起這道菜了,就饞了,就去菜市買了一支青蘿蔔,割了點肉,煉了些豬油,家裡還有從榮成帶回來的蝦皮兒。下廚做一道。

白蘿蔔水氣太大,燉煮好吃,要是炒呢,還是用青蘿蔔的好,青蘿蔔在案板上切了細細長長的絲,起一個油亮的鍋,撒一把碎碎的黃黃的小蝦皮,在油中煸炒的油光光黃燦燦的,把蘿蔔絲兒倒進去,加一點鹽,兜炒,兜炒,青翠的蘿蔔絲兒變得柔軟起來,也變得半透明起來,抓一小把煉豬油剩的脆脆的豬油渣,撒進鍋裡,再兜炒幾下,出鍋。

初冬,一碗豬油渣蝦皮炒蘿蔔絲的小確幸


盛在碗中,蘿蔔絲兒是白中夾雜著綠,豬油渣和蝦皮兒都是黃的,卻又是不同的黃色,油渣是有些焦黃,而蝦皮是橙黃,卻都黃的燦爛,夾雜在白和綠色的蘿蔔絲間,倒像一個清秀的女子插在髮間的朵朵小黃花,清雅的很。


味道呢,也是清雅的。蘿蔔絲的素淡,和蝦皮的小鮮,在唇齒間像春風拂過,但豬油渣的油潤,卻為這春色平添了許多風情,有青蔬,有海鮮,有陸肥,吃著這道小菜小味道,突然有了些“小確幸”的滋味。

初冬,一碗豬油渣蝦皮炒蘿蔔絲的小確幸


“小確幸”這詞兒,據說這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發明,用以指代那些稍縱即逝的美好,記得有人說過一段話,小確幸就是那些看似微小卻能確確實實感受到的的幸福。比如吃一頓好飯,那這美味的享受就是小確幸;比如看到優美的風景,好心情便是小確幸。比如聽到一首打動心扉的歌,那這歌聲便是小確幸。

就像我現在,給自己做了一道想吃的油渣蝦皮炒蘿蔔絲,想起了很多幸福的往事,這,也算冬日裡的一點小確幸吧?而若是許多的小確幸合起來,不就是幸福的生活嗎?

初冬,一碗豬油渣蝦皮炒蘿蔔絲的小確幸

堅持原創美食文章,央視《味道運河》《吃貨傳奇》美食顧問,美食紀錄片《搜鮮記》總策劃王老虎與你共同搜尋舌尖上的“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