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重慶雲陽縣魚泉鎮:一段魚泉老鎮和馬槽鄉、鹿鳴鄉的故事

在重慶市雲陽縣北部,有一個名叫魚泉的小鎮。提到魚泉,可能有一部分朋友會想到萬州的魚泉中學以及魚泉榨菜,然而云陽的魚泉鎮與萬州的沒有太大的關聯。本文就來簡單介紹一下,魚泉鎮的現代歷史沿革。

重慶雲陽縣魚泉鎮:一段魚泉老鎮和馬槽鄉、鹿鳴鄉的故事

如今的魚泉鎮,是原馬槽鄉和鹿鳴鄉於1992年合併而來,並以魚泉老街而得名的。老魚泉鎮其實在上世紀50年代就已有之,所以魚泉鎮其實是魚泉、馬槽、鹿鳴三個鄉鎮共同參與的故事。

上世紀一段時間的區劃和現在有所差異,縣下轄區(公所),區公所下轄鄉鎮(公社)。1953年,從江口區劃出成立了沙沱區,沙沱鄉分成了馬槽鄉、沙市鄉、東陽鄉和魚泉鎮。在當時鄉很普遍的情況下,魚泉這個鎮顯得鶴立雞群,也說明了當時老魚泉鎮較為突出。

重慶雲陽縣魚泉鎮:一段魚泉老鎮和馬槽鄉、鹿鳴鄉的故事

1954年,馬槽鄉分出了鹿鳴、望鹿、白果3個鄉。這是鹿鳴鄉第一次出現在歷史舞臺。

1956年,鹿鳴、望鹿、白果3個鄉僅成立兩年,連同老魚泉鎮,一起合併到了馬槽鄉。老魚泉鎮暫時性告別。

重慶雲陽縣魚泉鎮:一段魚泉老鎮和馬槽鄉、鹿鳴鄉的故事

1958年公社化,馬槽鄉改為馬槽公社。

1961年,馬槽公社分出鹿鳴公社,鹿鳴再次出現。

1983年,公社改為鄉,即馬槽鄉和鹿鳴鄉。

1992年區劃調整,馬槽鄉和鹿鳴鄉合併建鎮,鎮行政中心駐馬槽(壩),不過新鎮的名字並不叫馬槽,而是以以前的魚泉鎮命名,告別了36年的魚泉鎮迴歸了。

魚泉的名字比馬槽要好聽很多,簡直是兩個畫面。魚泉以早年此地有泉水洞,每當漲水之時,就有魚從洞裡出來,故得名魚泉。馬槽鄉得名於馬槽壩,而馬槽壩原名馬草壩,傳說三國時期關羽的兒子在此草壩放牧戰馬。

重慶雲陽縣魚泉鎮:一段魚泉老鎮和馬槽鄉、鹿鳴鄉的故事

其實鹿鳴這個名字也很有詩意,“呦呦鹿鳴”,因早年此地有鹿子出現而得名。

魚泉的場鎮位於湯溪河畔,一江兩岸,場鎮建成區面積約0.5平方公里,是一個普通的山區小鎮。而鹿鳴場鎮更小,不成規模。

重慶雲陽縣魚泉鎮:一段魚泉老鎮和馬槽鄉、鹿鳴鄉的故事

魚泉鎮也有很多特色,境內煤炭、石灰岩等礦產資源豐富,是全縣老工業基地鎮、麵條經濟和農業養殖大鎮。這裡特產黴豆渣、袁皮蛋等,都是歷史悠久、聞名縣內外的特產。

(參考資料:《地名錄》。圖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