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2020年固收投資類展望

信託週報第14期

2020年固收投資類展望

2019年已步入尾聲,中國的宏觀經濟總體仍然圍繞穩增長和去槓桿策略運行,穩增長和去槓桿在一些時候本就存在矛盾,因此政策一直遊走在“一穩”和“一去”中間不停做取捨,不斷去尋求那個平衡點。

轟轟烈烈的去槓桿進程,這一年依然雷聲滾滾,團貸網、網信、東旭光電、康得新等諸多大戶被曝出債務違約;幾百家房地產公司申請破產、top100房企發生債務違約;化解地方債風險已作為一項治理目標,國企信仰、城投信仰均已打破。我們慢慢發現違約有從低評級向高評級、從小平臺向大平臺、從民營公司向國企蔓延之勢。

2019年經濟目標中其中的兩條,一是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二是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要與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增速相匹配。對這兩個經濟目標的簡要分析或許能夠間接解釋爆雷原因。

1、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結果:沒有發生,但實質也是暗流湧動,此處不便多說。

年初與年末,上層對金融風險的表述也有所不同,年初說的是“防守不發生”,年末說的是“打好防範重大風險攻堅戰,穩妥處理”。不同的話語代表了不同的看法和態度。當若干年前隱患埋下的時候,其實就已經預見了後面去槓桿進程中將會發生什麼。上層應該是有所準備的,例如2015年就出臺了存款保險條例,後又出臺資管新規打破投資理財剛性兌付,這些就是提前打好的預防針。

2、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要與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增速相匹配

結果:沒有達到。

廣義貨幣M2與社會融資規模和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增速有著緊密聯繫,為簡化起見,這裡只討論M2和社會融資總規模增速的變化,近兩年社會資金緊張的貨幣化原因大概就在這裡。

2020年固收投資類展望

從近幾年數據來看,m2有不斷走低的趨勢,並且m2增速要低於社會融資規模增速。以貨幣學的角度來解釋,因為社會融資不斷增加,m2的新增要匹配才能還本付息,而現在我們看到社會融資規模增速並沒有降低,但是M2的增速自2017年開始就降低到個位數。比如,截止到2019年11月,2019年11月M2總量較2018年末淨增1344萬億,而2019年11月社會融資總規模淨增加1567萬億,社會融資總規模要比M2淨多223萬億,通俗的解釋是多出的這223億貸款沒有存款相匹配,是還不上的。

之所以將以上兩條單獨列出來分析,是因為只有在穩定和相對寬鬆的金融環境中,我們投資虧損的可能性才會更低,而現在去槓桿尚沒有結束。從對上面兩條經濟目標的分析中,我們可以預測違約潮在2020年大概率會延續。在這種預期下,對固收類投資的考驗將大大增加。

1、信託類:挑選難度加大

去槓桿的這一年對信託業最直接的影響是整體資產規模下降和房地產類別信託規模下降。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全國68家信託公司信託資產規模為21.99萬億元,同比下降4.94%;較2017年末歷史最高點(26.25萬億元)減少4.25萬億元,累計壓降16.19%。同時,信託業風險項目1305個,風險資產規模為4611.35億元,信託資產風險率為2.10%。這就是說信託規模下降了,但是風險卻增大了。

而信託業的另外兩大重要類別,政信和房地產都發生了重要變化,2019年12月內蒙古城投債違約事件之後,投資界普遍認為城投信仰已打破,閉眼買政信信託的時代已經過去,選擇政信類信託將成為一門技術活。

對於房地產信託來說,這一年因為房地產信託融資的收緊,大部分房企現金裡緊張。房地產業是中央和地方的博弈,從目前的趨勢來看,雖然越來越多的城市會放開限購,但是上層並沒有對房企融資產生放鬆的跡象。

我們還是堅持那幾條重要挑選原則,政信類主要看地域經濟發展狀況和地方債務情況,房地產類只做強一二線城市和top20房企。這些在我們的新書裡也有詳細講解。

2、私募類:不建議碰

我們一向不建議做私募類投資,因為私募產品收益普遍在10%以上,這意味著它的風險比信託要高很多,因為一家企業在四處融資無門的時候,才會選擇私募,而且私募機構眾多質量參差不齊,管理上也普遍缺乏規範性。

據中基協的數據,截止2019年11月,總共已有955傢俬募機構失聯。11月25日,央行發佈的《2019年金融穩定報告》中,就提到私募亂象多亟需整頓。報告指出:“私募基金存在違規募集資金、違規開展投資業務、日常經營管理不規範等問題。少數私募基金違反合同規定開展投資業務,給委託人的資金帶來較大風險,甚至一些行為已涉嫌嚴重違法犯罪。一是採取多種形式隱蔽設置資金池。少數私募基金公司募集資金與投資項目不匹配,將募集來的資金部分投資於約定項目,部分償還其他到期產品的約定收益,不斷“募新還舊”,從而積聚風險。二是挪用基金財產,利用 私募基金搞關聯交易和利益輸送。少數私募基金公司將募集來的資金投入私募基金公司實際控制人所投資的關聯企業或相關項目,涉嫌利益輸送和侵佔基金財產。”

過去央行很少在年度《金融穩定報告》中將私募基金單獨進行評價,這樣鄭重地提出是因為已經發現了相關風險,因此明年對此整治力度必定會進一步加大,明年爆雷潮將繼續。

3、銀行存款和理財:收益率大概率會降低

放眼世界金融環境,2019年美聯儲已多次降息,目前大部分國家都在走寬鬆路線。就國內目前宏觀經濟而言,又巨大的債務壓力需要化解,這些債務每年光利息就數額驚人,為了化解風險,降息降低融資成本也是一項必要措施,因此明年央行降息的可能性是很大的。隨著貸款利率的降低,銀行存款利率和理財產品的收益也會一路跟隨走低。

在這個年末,我們發現監管已經對靠檔計息智能存款產品動手了,一些地方要求下架相關產品。智能存款我們在前期文章裡講過,它是民營銀行的主要吸儲手段,因為兼顧定期存款的收益性和活期存款的靈活性而受歡迎,對我們普通大眾來講是個不錯的理財渠道。現在監管層要求下架並不是因為它存在風險,而是因為它的高收益增大了銀行的負擔,因為銀行最終會將這項負擔轉嫁到貸款者身上,這也是我們看到很多民營銀行、股份制小銀行貸款成本要普遍高於工農中建幾家大銀行的原因,因為他們吸儲成本本就高一些。所以下架智能存款產品最終目的還是為了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如果有閒錢只想做低風險低收益理財,可以趁現在存一年以上的定期或者購買相關理財產品提前鎖定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