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7 就算《小丑》在中國禁了,也沒什麼可惜

榮獲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看完了《小丑》,筆者的關注點似乎清奇,有很多批評。

影評 |就算《小丑》在中國禁了,也沒什麼可惜

性別與種族

首先是人物的設定上,亞瑟的兩位心理諮詢師、他所謂的幻想女友以及影片開頭惡意中傷亞瑟的那位母親,也是黑人女性。

兩位心理諮詢師本應是最該給予他幫助的人,卻忽視他。影片開頭中傷亞瑟的母親,看到亞瑟的病,本應理解,卻投出鄙夷的眼神。這種人物、衝突的設定,明顯不是巧合,而是某種意識形態的暗示與表達。

影評 |就算《小丑》在中國禁了,也沒什麼可惜

女性(性別)和黑人(種族)構成了冷漠而邪惡的一端,對亞瑟這位白種男人,種種的忽視與壓迫,形成一種壓迫者和反壓迫者的關係。這在西方電影中很常見,《飛越瘋人院》也是其中一部。

在影片結尾,亞瑟殺掉黑人女性,似乎打碎了這種壓迫與被壓迫的權力結構。至此,影片高調結束。但這樣的結尾令人嗤之以鼻,隱諱地表達種族歧視,把這樣的意識形態埋在電影中,且還是拿了威尼斯大獎。

算是應了某知名影評人對威尼斯電影節的不屑(第一屆威尼斯電影節的誕生是墨索里尼為了政治宣傳而設立),一個法西斯產物——意識形態的宣傳工具。

影評 |就算《小丑》在中國禁了,也沒什麼可惜

殺戮與狂歡

而更有趣的是,電影的每一個情節的收尾均是:亞瑟在殺戮。無論,亞瑟的殺戮行為是因為什麼,被欺辱也好,底層的悲苦也好。

這背後無疑都在表達“殺戮以為攻擊,殺戮以求自保;為了鍛鍊自己而殺戮,為了愉悅自己也去殺戮;他為了殺戮而殺戮。他是洋洋得意的恐怖之王,想要得到一切,誰也不能阻擋。”

影評 |就算《小丑》在中國禁了,也沒什麼可惜

底層與殺戮,與種族歧視。像極了二戰前夕的德國,將經濟的衰敗轉移至種族歧視,將底層的怨恨轉移至猶太人身上。熱烈的民族主義,擁抱專制,以希特勒為國家復興的偶像符號。而影片中的小丑便是這樣的存在,一個因殺戮而被群眾擁抱的符號。

也許,《小丑》是後現代思想的精華之作,精神病成為了群眾的英雄。但走向非理性,真的是大勢所趨嗎? 除了狂歡,還可以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很多討論的空間與議題。

電影上映期間,北美警察甚至是在各大影院駐紮了很多天,確保不會再次發生槍擊襲擊案的發生。當年《黑暗騎士崛起》的槍擊案,可能大家都忘記了。

影評 |就算《小丑》在中國禁了,也沒什麼可惜

宣傳與評價

“專業”影片人方面,爛番茄指數69%,Meta59分,作為一部拿了威尼斯大獎的電影,不得不說有點搞笑。但大部分觀眾還是很友好,缺席了中國市場還拿到10億票房,成為R級電影的票房冠軍的《小丑》,可以說是商業傳奇了。

也看到國內很多平臺的文章,實在不知從什麼角度切入,給這部影片好評,除了色彩配樂,花邊新聞以外幾乎沒有更多好評,也是令人感到有趣。

也聽到不少對《小丑》負面評價的指正,看到一篇文章引用知名紀錄片導演摩爾的話,試圖將影片中的殺戮合理化,但對於以拍紀錄片知名的摩爾而言,說出“如果影片中的暴力讓我們震驚,那也不過是我們在逃避真正的暴力。”是非常合理的,紀錄片可以承擔這樣的責任。

但電影不過是穿著花衣的小姑娘,隱藏意識形態的媒介。1975年《飛越瘋人院》(其原著是美國作家肯·克西在撰寫博士論文時,在精神病院觀察到的真實狀況)上映時,引起譁然。甚至被學者評價為唯一具有反叛精神的電影。

影評 |就算《小丑》在中國禁了,也沒什麼可惜

影片的結尾影片是主角被摘除腦葉,再無感知,其同伴成功逃出瘋人院。《週末報》評價說:“影片向我們展示的兩種權力較量的結果,而反觀現有制度力量是一個失敗。”然而真實的意識形態輸出是,你認為現有制度不合理,你可以逃避它,千萬不要反抗它。”

縱觀電影史,從來沒有電影有過真正意義上的對社會的批判。不過是最敏感地從最真切的社會問題切入,然後從虛假的夢幻式解決離開。將電影作為對政治制度缺陷的批評,未免過於抬高電影本身的作用了。

也一如《小丑》電影的結局,以進入精神病院,殺害黑人心理諮詢師收尾。告訴你不過是:“你反抗我便把你送進精神病院。”

影評 |就算《小丑》在中國禁了,也沒什麼可惜

電影本身

以小丑角色衍生出的劇本,即講述“小丑為何成為小丑”。電影的商業成功,可以說小丑本身是決定因素。

然而視聽語言方面實在平凡。在電影語言中景別常常決定影片的風格,影片的戲劇性常常依賴近景,特寫這樣較小的景別,以此將觀眾帶入到電影的氛圍中,忘記現實世界。

影片的視覺方案圍繞在小丑身上,中景、近景、特寫佔據了大部分的鏡頭,可以說是為了增加戲劇性而簡單明瞭的視覺設計。以開場的大特寫為例,小丑在其中歇斯底里,演員的表演完全佔據上風。而之後的每一個段落幾乎就是這樣簡單粗暴的設計。色彩方面,並不出彩,但陰暗的顏色設計很合宜。

劇作方面,三幕劇,以兩次大殺戮為大情節轉折,很老套也很標準,是完整且工整的敘事,沒有其他敘事技巧。

在小丑的現實生活與幻想生活之間,簡單的插敘,也沒有視聽語言上的明顯差異設計,一部這樣高戲劇化的爆米花電影,拿到威尼斯大獎實屬過譽。

當然,電影配樂與小丑的起舞很精彩,這裡應該要給配樂師希爾迪加雞腿才對。

個人打分

作為非常喜歡諾蘭版本電影的粉絲,只能說完全沒有心情關注與蝙蝠俠相關的驚喜情節與細節,總之對這部電影十分失望。

這並不是一個像漢尼拔那樣令人痴迷的反派角色,而是一個被塑造成形而上的希特勒的角色,除了保持冷靜與距離,無法言說其他。

1.齊澤克:《小丑》講述的是對政治秩序本身的絕望

2.理查德·沃林 《非理性的誘惑》—從尼采到後現代知識分子

3.戴錦華大師電影課 52倍人生

4.《通向電影聖殿--北京電影學院分析課教材》

5.知乎話題 如何評價小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