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與克林頓的著名事件已過去21年,被世界羞辱的萊溫斯基怎麼樣了?

與克林頓的著名事件已過去21年,被世界羞辱的萊溫斯基怎麼樣了?

你能挺過來。我知道這很難,肯定會伴隨痛苦,肯定不會又快又輕鬆,但你可以通過你的堅持,書寫一個不同的故事結局。——莫尼卡·萊溫斯基

是否有這樣一個男人,他風神俊朗、談吐不凡;他氣宇軒昂、風流蘊藉。他像浩瀚的星空,令人神往;他又像深邃的淵潭,令人沉淪。萊溫斯基就遇到了這麼一個男人,她痴迷了,她淪陷了,這看似並非什麼大事,但不同尋常的在於這個男人是美國總統,這個男人是位有婦之夫。他的身份地位、社會標籤註定了這份愛情的悲劇。

山雨欲來:悲劇前的曇花

1995年,作為美國白宮見習生的萊溫斯基邂逅了克林頓,四目相對,溫情流露,心跳加速,一念沉淪,她一腳墮入了深淵。冥冥中似乎有一種魔力驅使著她不可救藥地迷戀上那個男人,她內心的愛意越發洶湧,再不可壓制,她勇敢地對總統表達了自己的情感,踏上了不歸路。

在政府關門,希拉里在國外處理事務的時機下,萊溫斯基得到了更多的機會,與克林頓發生了一次次的親密關係。

與克林頓的著名事件已過去21年,被世界羞辱的萊溫斯基怎麼樣了?

張愛玲有言:“女人一旦愛上一個男人,如賜予女人的一杯毒酒,心甘情願地以一種最美的姿勢一飲而盡,一切的心都交了出去,生死度外!”萊溫斯基忘記了身份地位、倫理綱常,也沒有意識到自己要揹負的社會輿論,更未想過如何承擔東窗事發伴隨的災難。她徹底沉淪在了這份“愛情”裡,盲目享受於即刻的溫存,卻從未想過那只是一朵曇花

風馳雨驟:悲劇的爆發

所有見不得人的事都有被撕開外衣的那刻。1998年,萊溫斯基的好友崔普背叛了她。崔普將萊溫斯基透露的與總統交往的內容錄了音,並交給了檢察官,萊溫斯基被囚禁於酒店內配合調查。

窗簾緊閉,滿室昏暗,外面的聲音被一併隔開,徒留室內的錄音一遍遍重複,漸漸變得刺耳,充斥她全部的大腦,擾亂了她的心緒。她終於有了些許清醒。她變得慌亂,慌亂於可能要面對的滔天壓力,慌亂於可能要飽受的譴責,慌亂於她發現自己的聲音在那錄音裡顯得極為糟糕。

調查的結束並未給悲劇畫上句號,錄音開始在電視與網絡上大肆傳播,不斷為悲劇添磚加瓦,四面八方的譴責與羞辱排山倒海般向她襲來,她被貼上“婊子”、“蕩婦”、“蠢女人”的標籤,成了別人的笑柄與談資。

與克林頓的著名事件已過去21年,被世界羞辱的萊溫斯基怎麼樣了?

克林頓面對越來越多的證據和要被彈劾的壓力,

不得不上電視向世界認錯,但他拒絕向萊溫斯基道歉。她的愛成了他眼裡的錯誤與汙點。她所以為的蜜糖,成了他眼裡的砒霜,愛情以滿目瘡痍的姿態告終,現實將萊溫斯基狠狠從沉睡中拍醒。

風雨過後:21年後的她

愛情告終,悲劇仍有餘響。醜聞讓她不得不背離家鄉,赴往英國讀書,醜聞也讓她的求職之路坎坷漫長。

可這個飽受爭議、歷盡千帆的女人仍舊不甘,她渴望有一束光穿過黑暗,於其指尖跳躍,她想剝開那層層的陰霾,她相信她可以捱過那一個個晦暝的夜。

黑夜帶給她痛苦,帶給她渴望,也帶給了她反思。2004年,她在自傳《我的生活》中表達了對那份愛情的羞愧,她認識到了過去的錯誤,也渴望著擁有一段新生。

她在黑暗中等待,至“拉鍊門”事件過去了21年她已然從黑暗裡站起,四十多歲了的她走上了一條全新的路,從別人口裡的“蕩婦”蛻變成了為網絡暴力受害者爭取權益的社會活動家。

她曾在於《羞辱的代價》這一演講中說道:“你能挺過來。我知道這很難,肯定會伴隨痛苦,肯定不會又快又輕鬆,但你可以通過你的堅持,書寫一個不同的故事結局。”她挺過了漫長黑夜,迎來了光明,她願將那光與更多人分享。

與克林頓的著名事件已過去21年,被世界羞辱的萊溫斯基怎麼樣了?

悲劇已經過去,她不再也不願再畏畏縮縮地躲著、怕著,她選擇親自在公眾面前將自己層層剝開,勇敢地重提那段曾令她失去尊嚴與名譽的愛情。

對於所有已發生的事,或許只有勇敢去地面對,才能讓它真正地過去,她願意面對過去,甚至與人分享,用自己的經驗為在黑暗中的人指一條路,讓那些迷茫無措、痛苦不堪的人得以書寫不同的故事結局。

因為經歷過,才會更懂得。萊溫斯基深切感受過經受網絡暴力的痛苦,這過來人的身份讓她更持有一份同理心,與此同時,社會心理學碩士的身份也為她提供了資本。走過了陰霾,體會到了溫暖陽光的她期望著將那光撒往更多的地方,惠己及人。

曾經,眾多人在網絡上對她羞辱、謾罵,那些惡言曾如萬箭般向她直直刺去,網絡平臺曾給了她錐心之痛,而現今,她對於網絡平臺,卻是選擇了放下怨恨併合理地施加利用。

她開通了推特,在社交平臺上將自己走過黑暗、從痛苦中解脫的經驗同更多人分享,並給予那些網絡暴力受害者鼓勵,激勵他們對生活抱有期待與希望。她在這個曾羞辱過她的世界不斷髮聲,為了各個角落的受害者爭取權益,也爭取更多人的支持。

但一個人的過去畢竟會給他留下一些印記。這條路對於她來說,或許依舊險阻,在這條路上,會有爭議,會有懷疑,經驗的分享甚至可能會給她帶去又一次次的羞辱,但她不再畏懼,她願頂住壓力,用自身教會受網絡暴力的人如何堅強,如何反抗,如何擁抱希望。她願將曾經的痛化作力量,將痛後的反思化為武器,去開闢,去披荊斬棘。

與克林頓的著名事件已過去21年,被世界羞辱的萊溫斯基怎麼樣了?

四十多歲的她已擁有了婚姻,也有了人生新的目標與方向,這一條路,她走得漂亮。

萊溫斯基犯過錯,錯在面對一份不可能的愛,選擇了放縱,學不會壓制;錯在她背離公序良俗,不顧另一個女人而自私地追求自己的愛情;錯在她沒有認清自己而傻傻地沉淪。但犯過錯並非意味著必須永遠被打入地獄,對於那段過去,她有後悔、有歉疚,但對於未來,她依舊相信。

風雨帶來的不只是痛,還有覺悟。所有的路都是歸途,那條全新的路不只是她開闢未來的路,更是她尋求自我救贖之路,她願帶著犯錯後的反思,用自己的力量給予更多人溫暖,她真正迎接來了風雨之後的彩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