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一個市分三大方言區,一個鄉九種方言,江西上饒方言為何這麼複雜

江西算是中國方言比較混亂的省份之一,所以“十里不同音”,很可能一個縣之中幾個村子之間方言都不互通,但是,如果總體來看其實江西的方言也還是有邏輯的,江西絕大多數人口屬於漢族江右民系,說的是江西話,也就是贛語(贛語分很多種,江西大概2/3的人口使用贛語);然後江西也有客家人分佈,南部贛州,北部銅鼓縣等客家人地區說的是客家話;此外九江城和贛州城因為特殊歷史原因,使用官話(九江是江淮官話,贛州是西南官話)。

一個市分三大方言區,一個鄉九種方言,江西上饒方言為何這麼複雜

江西的贛語覆蓋區

但是,江西有這麼一個地級市的方言情況非常亂,其一個地級市內,比較大的方言就有3種,這就是上饒!這個地方竟然有徽語、贛語和吳語三種語言分佈!在江西,上饒絕對是方言情況最為特殊的地級市,沒有之一。

一個市分三大方言區,一個鄉九種方言,江西上饒方言為何這麼複雜

上饒怎麼這麼奇怪呢?大家先來看看上饒的情況吧,上饒位於江西最東北,和安徽以及江浙地區相鄰,說到這裡大家可能理解一點了,邊界地區受周邊文化影響大, 正常,但上饒其實還不止如此,說實話這個上饒和安徽和浙江的瓜葛還真的蠻大的。

大家看看上饒這個地圖吧,像個“啞鈴”一樣,兩頭大中間小,這麼怪異的形狀其實就是建國後形成的,建國後分出了景德鎮和鷹潭兩個小的地級市,上饒就成了這個樣子,其實廣義上的贛東北地區是包括上饒,鷹潭,景德鎮三個地級市的!

一個市分三大方言區,一個鄉九種方言,江西上饒方言為何這麼複雜

有人可能想問,這也實在是太大了吧,對的,問題就在這裡,事實上贛東北地區從唐朝中期以來,一直都是分兩個行政區劃的,一個是鄱陽湖湖區,一個是信江流域;到了明清時期,這兩個地方就是饒州府(府城鄱陽縣)和信州(廣信)府(府城上饒縣),“饒信分治”,清清楚楚。

一個市分三大方言區,一個鄉九種方言,江西上饒方言為何這麼複雜

但是,要說清楚一個問題,這兩個地方並不是一直屬於江西的,其中饒州府絕大部分時間是屬於江西的行政區劃(唐朝江南西道,北宋江南西路)等,當然,元朝的時候饒州路是屬於江浙行省;而信州地區呢?這裡基本就一直屬於江浙地區的行政區劃。

一個市分三大方言區,一個鄉九種方言,江西上饒方言為何這麼複雜

整個贛東北都是江浙行省在管

元朝江西東北地區是鄱陽府(饒州府)、廣信府、鉛山直隸州,而在明朝初期,為了方便漕運,這裡一股腦全部劃分給江西來了!饒州地區其實沒什麼,這裡是廣義的贛文化區;但信州其實一開始就是和浙江聯繫在一起的,屬於吳文化區!宋代詞人辛棄疾的名句:醉裡吳音相媚好。並不是在江浙寫出來的,而是在江西的上饒!因為上饒本來就操行吳語。

而民國時期,因為特殊原因,又出現了“婺源隸贛”這檔子事,原屬安徽徽州府的婺源被劃分到江西來了,加之明清時期徽商本就在贛東北地區影響很大,所以上饒又很受“安徽文化”的影響,於是上饒地區就出現了三個大方言區。

一個市分三大方言區,一個鄉九種方言,江西上饒方言為何這麼複雜

而同時,從民國時期開始,贛東北“饒信分治”的局面漸漸被打破了,建國後的1952年,這裡更是成為了一個整體,於是贛東北一個地區就出現了3種大方言:贛語,吳語和徽語,就饒州府地區多使用贛語,原信州府地區操吳語,同時北部靠近安徽的地方,還有徽語,同時,這也是贛東北地區行政區劃讓人看上去很奇怪的原因。

而且,這還是大的方言區,上饒地區還有各種小方言,比如閩南語等的方言島,其中最極端的是上饒縣鐵山鄉,一個鄉竟然有9種方言,可謂讓人眼花繚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