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離家400公里紮根嶽西深山九年,她被孩子們稱為“映山紅姐姐”

離家400公里紮根嶽西深山九年,她被孩子們稱為“映山紅姐姐”

在嶽西縣包家鄉,只要提起“韋文靜”這個名字,很多家長和學生都會豎起大拇指稱讚:“了不起,一個外鄉人,為了偏遠山區的教育,能堅持9年,不容易呀!”

學生、家長眼中的韋文靜老師的確令人欽佩,9年前,她響應母校安慶師範學院的號召和倡議,孤身一人,來到包家中心學校,幹起了“頂崗支教”的工作。很多人都想象不到,這個柔弱的小姑娘,用實際行動耕耘著三尺講臺,培育著一批又一批學子成長成才。

“映山紅姐姐”,來了就不再離開

韋文靜的老家在安徽省定遠縣,距離包家鄉有400多公里的路程,為了學生,她很少回家。“看著學生們對知識渴望的眼神,我就心軟了,學生們離不開我,我也離不開學生。”韋文靜說。

最讓韋文靜開心的是,包家的學生,勤奮、善良、努力,有上進心,外向的韋文靜很快就和他們熟絡起來,併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她被學生們親切地稱為“映山紅姐姐”。

離家400公里紮根嶽西深山九年,她被孩子們稱為“映山紅姐姐”

談起當初為何來到包家鄉,她依然很激動。“從‘頂崗教師’,到‘特崗教師’,再到正式成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很喜歡這個光榮的職業,更喜歡和學生們在一起共同成長。”

她主要教授英語課程,對於山鄉的孩子來說,英語課程十分重要,學不好,就有可能被大學拒之門外。她深知山裡孩子需要什麼,所以一直努力著、付出著、奉獻著。

離家400公里紮根嶽西深山九年,她被孩子們稱為“映山紅姐姐”

在包家鄉,學生的單純、同事間的隨意、家長的憨厚,都給她留下深刻的印象,愈發地捨不得離去,她在心底已默默決定:不再離開!

包家鄉地處深山,學校條件十分艱苦,學校宿舍裡一張床,一個簡易衣櫃和一張辦公桌,就是她全部的家當。她把包家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父母來看望她,極力勸她回家,她選擇繼續留了下來。如今,她已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丈夫也是一名人民教師,女兒已經有4歲了。

“雲中課堂”,讓孩子收穫真知

包家中心學校在大別山主峰白馬尖附近,海拔有1700多米,山高嶺大,被稱作“雲中課堂”。

離家400公里紮根嶽西深山九年,她被孩子們稱為“映山紅姐姐”

由於山區家長對英語學科重視不夠,所以學生的英語成績參差不齊。韋文靜不僅在課堂上把每一節課上好,還利用課間、課後等時間,點對點給學生們補缺補差。多年來,她所帶的班級,英語成績位居全縣前列。

“孩子們上課回答問題,說的基本上都是當地方言。一開始我聽不懂,要慢慢適應,後來時間長了,也就能懂一些。”韋文靜笑著說,雖然自己還是不太會說,但基本能聽懂,我要求學生們上課必須說普通話,這樣才能促進他們健康成長,更好地融入社會。

韋文靜除了給學生學習上的教導以外,還給予學生們生活上的幫助。朱桂英是韋文靜所帶班級的學生,在一次體育訓練中,朱桂英忘記帶運動鞋,韋文靜知道這一情況後,把丈夫送給她的運動鞋拿給朱桂英穿。朱桂英沒有辜負韋文靜的辛苦栽培,2018年順利考上大學。

“以校為家”,將奉獻進行到底

韋文靜看著學生一天天成長進步,內心十分欣慰。學生讓她收穫了快樂,她讓學生收穫到知識的源泉。她和學生們一起學習、玩耍,週末時去學生家裡家訪,學生和家長們真心喜歡她。孩子們喜歡和她聊天,有問題也會找她幫忙,因為他們知道,韋老師一定會盡力幫助他們。

離家400公里紮根嶽西深山九年,她被孩子們稱為“映山紅姐姐”

除了教學以外,韋文靜還熱心公益事業,遇到家庭困難的學生,她會盡己所能提供幫助,捐款捐物。包家中心學校經常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她都積極踴躍報名參加。2018年夏天,包家鄉發生洪澇災害,包家中心學校受災嚴重,她帶頭排水排澇,及時消除校園安全隱患。

“韋老師甘當鋪路石,願為螺絲釘,她的先進事蹟值得學校裡的每一名教師學習。”包家中心學校副校長陳尤仁如此評價韋文靜。

離家400公里紮根嶽西深山九年,她被孩子們稱為“映山紅姐姐”

9年來,韋文靜依然記得來時的初心和使命,她沒有後悔,也沒有絲毫怨言。她把無悔的青春歲月奉獻給了包家這片紅色的土地,包家中心學校也見證著她的成長。

她紮根基層,奉獻青春的事蹟先後被新華社、新華網、安徽日報、安慶晚報、嶽西網等媒體報道轉載,其本人先後榮獲“最美綠色園丁”“安慶好人”“嶽西縣道德模範”“最美嶽西人”等榮譽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