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要過年了,鹹魚鹹肉鹹雞子醃起來

要過年了,鹹魚鹹肉鹹雞子醃起來,豬肉太貴就算了哈哈


要過年了,鹹魚鹹肉鹹雞子醃起來


要過年了,鹹魚鹹肉鹹雞子醃起來


要過年了,鹹魚鹹肉鹹雞子醃起來


在鹽城,老人都知道這麼一句過年的民謠,說:“廿三,糖瓜粘;廿四,撣塵期;廿五,做豆腐;廿六,去割肉;廿七,殺雞鴨;廿八,白麵發;廿九,滿香斗;三十日,熬年夜;正月正,過大年;五馬日,接財神;正月半,看花燈。”說是民謠,“老鹽城人”忙年還真就和民謠唱得一樣。

“從臘月開始,人們先準備糯米粉、磨面;一過臘月半,就蒸年糕、漲餅、炒米。”王登佐說,有的人家會在年糕上打上紅戳印。臘月廿以後,不論大家小戶都要“請”香燭、菩薩像等。富裕人家會把要採購的棗子、紅白糖、油炸果、大糕等寫在紙上,稱作“打年貨單”。臨近春節,家家戶戶還要買魚。在鹽城西鄉則有搶買鯰魚的習俗,取意“年年有餘”。

你別以為到這就算忙好了,按照傳統習俗,人們還要送灶接灶。王登佐說,以前,民間家家灶間裡都設有“灶王爺”的神位。人們稱之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負責管理各家各戶的灶火。民謠中的“廿三,糖瓜粘”就是說的農曆每年臘月廿三或廿四的祭灶。送灶以後,人們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即從臘月廿三日起到大年三十晚上止,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做“撣塵日”或“除塵日”。

等到“大年三十”這一天,“老鹽城人”的習俗更多:一是祭祖,祈求祖上保護子孫健康平安;二是留“隔年陳”,即將中午飯中的鍋巴完整無損地從鍋中剷下來,置於篩中保存好,寓意一年到底都有餘糧;三是炒“幹元寶”,即除夕晚上,家家炒花生、瓜子、葵花籽;四是發“壓歲錢”;五是守歲爬門板;六是防災塵,即在除夕和正月初二晚上睡覺時把鞋子反過來放,正月初一和初三晚上正過來放,使災神不能撒上災塵。

而在鹽城有些地方,大年三十這天還要在神案上安置“供飯盆”(亦稱聚寶盆),內置白果、青梅、紅絲、果棗、大糕,並用松枝插於盆內,讓松枝夾著花生、果棗,同時剪貼紙錢粘其上,稱其為“搖錢樹”;有的用芝麻秸貼包黃紙插於灰堆之上,稱其“封堆”;有的用彩色紙包裹花木於家前屋後,叫“封樹”;有的要往碓臼裡放些稻子,叫作“壓稻”;有的朝磨子裡面放些麵粉,叫“壓粉”等等。

“鹽城年俗的主題是,祛災除禍,祈盼平安,追求幸福。這些依附於‘過年’並一直流傳下來的習俗,都是我們的祖先留給後世的非常寶貴的文化遺產。”王登佐認為,雖然現在的年輕人不可能像過去一樣,處處當心,樣樣遵循,但尊重一下傳統,注意些忌諱,心裡生出敬畏,還是有必要的。這樣對來年的期盼會更大,過年的味道也會顯得更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