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未來十年,房價穩中有跌


未來十年,房價穩中有跌

預判房價的走勢,既要研究基本面,也要研究技術面。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和研究證券市場區別不大。對於基本面的研究,最重要就是分析影響房價走勢的供需的因素。目前大家覺得房價貴,很大原因是因為供需結構不平衡導致的。長期發展租賃市場,是能夠較好解決供求結構化不平衡的問題。

中國房地產供需結構化不平衡,主要表現兩方面:

一是區域的不平衡,簡單的說,有些地方人多地小,導致供不應求,比如像深圳;而有些地方房子很多,但是沒多少人,比如中國大多的縣級城市。

二是個人(或是家庭)持有房產數量的不平衡,中國有少部分持有較大比例的房產,在房子稀缺的一線城市,持有10套以上房產的人大有人在。

城市均衡發展是解決第一個不平衡的主要方法,發展城際軌道交通是次要方法。而發展租賃市場確實是能夠很好解決第二個不平衡,能夠促使持有大量房產的人將手中的房子拿出來買賣或是出租。房產稅出臺會增加持有房產的成本,必然會導致大量持有房產的人拋售房子,或是通過出租獲取租金來彌補自己持有成本的損失。當然,這裡可能有人會說,難道這些持有這麼多房子的人現在沒把房子拿出來出租嗎?我想說的是,這個比例大概是50%。那麼至少可以釋放相當一部分住房出來,另外一個很關鍵是改變預期。

所以,從基本面來看,中國不缺房子,結構化的不平衡在未來會得到不斷改善。房價下跌的邏輯就成立了。這裡再次強調,房價下跌不是說會暴跌,甚至可能都不是絕對值的下跌,最大的可能就是房價不漲,隨著人們收入提高和通脹的存在,其實就是在相對下跌。

從技術面來講,我們這裡不去分析短期的成交量走勢的問題,也沒必要分析資金博弈的問題,因為短期這些東西受政策監管比較嚴格。我們需要著重關注的是預期的東西。房價之所以能夠上漲的這麼高,最關鍵是投資需求的參與,那麼作為投資需求的人,需要看重是什麼?預期!

說到底,投資就是因為有很好的前景預期,你才會去投資。而現在政策導向、市場風向都在改變投資者的預期。退出途徑和年限受限、持有成本增加,對於投資來說是很大的打擊,如果投資者對房地產市場的預期普遍下調,那麼最終肯定會形成共振效應——拋售現有房產,並且不再購買新的標的,最終比如導致短期價格的下跌。

總體來說,房地產作為國內重要經濟支撐在短時間難以撼動。所以未來房地產的發展要與經濟發展保持一種平衡關係。基於這樣的大背景,以及上述的分析,未來十年的房價大概率是穩中有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