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寶寶都是“順毛驢”!當他大喊大叫時,寶媽這樣溝通最有效

寶寶都是“順毛驢”!當他大喊大叫時,寶媽這樣溝通最有效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寶寶大喊大叫,那種聲音簡直是“震耳欲聾”。每到週末我想好好睡個懶覺時,樓下小區裡的小孩就成群結隊的大喊大叫,我發現他們無論高興還是生氣都可以發出同一種聲音,我的週末懶覺常常在早上八點就被小朋友們的聲音叫停了!那麼寶寶為什麼總是喜歡大喊大叫呢?當他們不分時間、地點喊叫時,家長應該怎麼和他溝通呢?

一、寶寶為什麼會大喊大叫

寶寶的語言表達功能還處於正在發育的階段,他還不能準確的表達出自己的心情和想法,家長可以把喊叫理解為是他的一種語言表達方式,當他玩到盡興的時候會莫名發出喊叫聲;當他受到驚嚇會發出喊叫聲;當他生氣、委屈的時候也會發出喊叫聲。所以家裡的寶寶經常無緣無故的大喊大叫,不過家長不用擔心,也不要責罵,這只是寶寶宣洩情緒的方式,只要家長給他正確的引導,教會他正確的表達方式,寶寶也可以很快的改掉喊叫的壞習慣。

寶寶都是“順毛驢”!當他大喊大叫時,寶媽這樣溝通最有效

二、寶媽和寶寶溝通的技巧

當寶寶容易衝動、容易激動時,寶媽要幫助寶寶改掉這些不好的習慣,多和寶寶溝通,教會他什麼才是正確的做法,當然,寶媽和寶寶在溝通中是有很多技巧的,在溝通的過程中寶媽要注意這幾點:

1. 多聽寶寶說。本來寶寶就在學習如何進行語言表達,寶媽就應該把“發言”的機會讓給他,這也是寶媽尊重寶寶的表現,鼓勵和引導寶寶慢慢說出心裡的想法,當他學會並且敢於把話說出口時,下次他自然就喜歡換一種表達方式,不再大喊大叫了。

2. 不要否定寶寶。小孩和大人一樣,都喜歡被認可、被接受,在寶寶嘗試著表達的時候,家長不要急著去否定他,聽他把話說完,如果有不合適的地方,在寶寶表達完自己的觀點以後,父母再指出問題,並且告訴寶寶正確的是什麼。

3. 家長不要高高在上。很多父母和寶寶之間都是領導與被領導、命令與被命令的關係,在寶寶眼裡,爸爸媽媽總是高高在上,自己必須要聽他們的話。父母應該和寶寶建立起平等的關係,不應該有“我是家長,就聽我的”這種想法。久而久之,就會和寶寶的距離越來越遠,寶寶也就越來越不願意向父母袒露心聲。

寶寶都是“順毛驢”!當他大喊大叫時,寶媽這樣溝通最有效

三、親子間為什麼要多多溝通?

寶寶要和父母多多溝通,這有利於拉近彼此間的距離,同時雙方都要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寶寶在觀察父母的一言一行,父母也在留心注意著寶寶的一舉一動,既然是這樣雙方就應該有個互動的過程,這樣的話寶寶可以體諒父母,父母也能理解寶寶。另外,親子間常常溝通,可以提升彼此的信任感,有了信任,寶寶比較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父母也比較容易瞭解寶寶的“心事”,有了好的溝通,就可以有效的避免寶寶不分青紅皂白的大喊大叫。

寶寶都是“順毛驢”!當他大喊大叫時,寶媽這樣溝通最有效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那些事好像是自古就流傳下來的“難題”,常常表現出“你說你有理,他說他有理”的局面。其實,只要孩子和家長多多溝通,就會發現,孩子並不都是“胡攪蠻纏”,家長也不是那麼嚴肅拘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