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淺談地下工事的天敵“鑽地彈”為何如此厲害

目前,隨著世界各國的軍事力量的飛躍式增長,武器裝備的威力更是呈幾何式的增長,傳統的防禦工事已經很難抵擋住現代武器的轟炸,於是各國紛紛將自己的打擊和防禦工事開始轉入地下深處,迫於現代武器的強大威力,工事的深度也是越來越深。那麼,為了針對這一情況,世界各國也開始研製新式的武器,這種新式武器被命名為“鑽地彈”,而在最近的前一段時間美軍也公佈了一段2018年拍攝的視頻,視頻中正是B-2隱身轟炸機投放的正是被稱之為“炸彈之祖”的鑽地彈。這種炸彈編號GBU-57,並且還擁有著地表最強非核炸彈的稱號。那麼,這種炸彈對於地下工事的殺傷力到底如何呢,不妨讓我們先了解一下它。

淺談地下工事的天敵“鑽地彈”為何如此厲害

B-2轟炸機投放鑽地彈

對症下藥

上文提到為了抵擋現代武器的強大威力,各國紛紛將自己的打擊和防禦工事修建到地下深處,而目前根據相關統計,大約已經有70多個國家擁有著較為完善的地下軍事設施,在這其中便有著以俄羅斯、朝鮮、伊朗等國以及一些北歐國家作為代表。依靠著這些完善的地下工事,在和平時期,這些國家可以將自己國家的軍事力量隱藏起來,戰時作為殺手鐧給敵人突然一擊,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不僅僅能夠避免使該國的軍事設施在首次打擊中極大概率的存活下來,並且擁有著對敵人實施二次反擊的能力。而鑽地彈的誕生就是為了針對其隱蔽性的特點對症下藥,利用其強大的侵徹動能,專門摧毀那些擁有良好防護的地面工事、機場跑道和地下加固的軍事設施。

實際上,從結構來看,鑽地彈可以被粗略的分成兩個部分,分別是彈體和戰鬥部兩部分。彈體通常選用空射導彈或者航空炸彈,彈體上通常設計有彈翼和可控穩定飛翼,可方便鑽地彈在飛行過程中修正方向,在彈道末段調整其飛行姿態、攻角以提高命中精度。而為了提高侵徹動能,有的鑽地彈還設計有火箭助推發動機,以增大其推力獲得更大的動能。

淺談地下工事的天敵“鑽地彈”為何如此厲害

巨型鑽地彈

作為鑽地彈的核心部分,其戰鬥部的構成並不複雜,主要由裝藥、侵徹彈頭、引信組成。裝藥一般根據彈體大小從數百公斤到數噸不等;為確保鑽地彈能攻破擁有岩層、鋼筋混凝土等堅硬防護的目標,侵徹彈頭一般用高強度合金材料製成;延時或智能引信將確保彈頭穿透目標外部防護層,到達地下一定深度位置時方才引爆,確保有效摧毀敵方地下防護設施。

就拿美國最新展示的GBU-57來說,其號稱“僅次於核武器的最大威力炸彈”, 全重突破了以往任何一款鑽地彈 達到13.6噸, 其彈體全長6.25米,直徑0.8米。CBU-57採用GPS制導,彈翼包括彈體中部的4片X形短彈翼和尾部的4片可摺疊柵格尾翼,通過GPS信號及時調整彈體滑翔姿態直至命中目標,圓概率誤差為1.2米。GBU-57 的戰鬥部外殼由高強度的鎳鑽鋼合金製成,依靠彈頭接觸目標瞬間釋放的動能,對加固混凝土目標的侵徹深度達到了61米,對硬岩石層的侵徹深度為40米,對超強加固混凝土的侵徹深度也達到8米。GBU-57的戰鬥部內裝有2400公斤AFX-757高性能複合高爆炸藥,爆炸後將瞬間產生高溫高壓氣體和巨大的衝擊波。據美媒報道,GBU-57空前龐大的體積和近14噸的重量,可將20多層大樓高的目標夷為平地。為了有效規避敵地面防空系統的攔截,GBU- 57鑽地彈目前只能由B-2A隱身轟炸機攜帶(

每架可攜帶2枚)。

淺談地下工事的天敵“鑽地彈”為何如此厲害

gbu-57a/b 型炸彈的尾部視圖,採用格柵尾翼.

久經風霜,不斷地推陳出新

之所以說鑽地彈飽經風霜,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鑽地彈在很久以前就誕生了,並不是橫空出世的新式武器,而是這種專用於對地攻擊的機載武器發展至今已過大半個世紀。目前,美國、英國、德國、瑞典、意大利、俄羅斯、印度等國都在積極研的發鑽地彈武器。

追溯歷史,鑽地彈的發明者其實並不是美國人。早在二戰期間,德國就曾研製過可穿透4米加強混凝土的炸彈。盟軍方面,為了應對德國擁有高強度保護的U艇洞庫和V-1/V-2導彈地下工事,英國航空工程師巴恩斯▪沃利斯研製成功了一種名為“高腳櫃"的巨型炸彈,由英美兩國共同生產。這種具有良好穿透力的炸彈,長近6.4米,重約5.4噸,配備Torpex D1炸藥,外觀呈流線型,可由英國皇家空軍“蘭開斯特”四發重型轟炸機從7000多米高空投擲並自旋穩定下落,爆炸後可形成一個24米深、30米寬的彈坑,並能穿透5米厚的混凝土防護層。1944 年,該彈炸燬過德軍位於法國佈雷斯特的U艇洞庫,該洞庫有超過6米厚混凝土防護;在攻擊位於法國的索米爾隧道過程中,炸彈穿過山體,在地表下18米的隧道內爆炸併成功摧毀目標;在空襲德軍“提爾皮茨"號戰列艦時,配合新型光學瞄準裝置的“高腳櫃”炸彈,又成功地將其炸沉。

淺談地下工事的天敵“鑽地彈”為何如此厲害

投放“高腳櫃”的蘭開斯特四發重型轟炸機

淺談地下工事的天敵“鑽地彈”為何如此厲害

被"高腳櫃"超重型炸彈擊中的"北宅"

雖然今天美國的導彈很先進,但是這一切都離不開德國,在德國戰敗之後,美國就獲得了德國的許多先進武器裝備,這些裝備為美國日後的科研進展提供了非常大的幫助,也是美國的武器裝備一直領先於世界的重要因素。二戰後,隨著威力驚人的核武器出現,巨型常規鑽地炸彈的發展速度曾一度放緩,但出於對蘇聯龐大地下工事體系的忌憚,美國一直未放棄對鑽地彈的研究。冷戰初期,配備核戰鬥部、具備打擊地下目標能力的核炸彈,一度成為鑽地彈的主角,如美國在20世紀60年代研製的B53,以及後來的B61-11/12型鑽地核彈。除核炸彈外,而對局部戰爭和地區衝突的威脅,美軍還相繼研發出多型常規鑽地彈並投入實戰使用,從而迅速取代英國,成為當今世界數量最多、性中GBU-28 鑽地彈、參能最強、譜系最全的“鑽地彈大國”。

淺談地下工事的天敵“鑽地彈”為何如此厲害

美軍研製的gbu-28激光制導重型鑽地彈

1984年5月,以MK84型航彈為基礎,美國開始研製專用於攻擊地面/地下、 或峽谷和絕壁內的機庫、指揮部、彈藥庫等加固軍事目標的BLU-109“鼴鼠”鑽地彈戰鬥部,次年便研製成功,並先後配備於GBU -12、GBU -16 GBU -24 GBU -27、GBU-31聯合直接攻擊彈藥和AGM-154“聯合防區外武器”等多型彈藥上使用。BLU-109鑽地彈戰鬥部,長2.4米,直徑0.37米,重874公斤,可侵徹1米多厚的加固混凝土結構。海灣戰爭中,美軍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製造的阿米里亞防空洞事件,就是配備BLU-109戰鬥部的GBU-27激光制導炸彈所為。不過,伊拉克、科索沃和阿富汗等戰場的實戰經驗表明,BLU-109戰鬥部的引信設計強度存在一定缺陷,彈體在侵徹目標過程中引信容易受損,以至於有時無法成功起爆,此外,BLU-109戰鬥部的侵徹能力也有所不足。

淺談地下工事的天敵“鑽地彈”為何如此厲害

美國空軍研發增強型blu-109鑽地戰鬥部

後來,在舉世聞名的海灣戰爭之中,鑽地彈也被大量的使用,而在戰爭之初,美軍便發現BLU-109戰鬥部侵徹能力不足、難以徹底摧毀伊軍地下指揮所的問題。當代號“沙漠風暴”的空襲行動發起後,美軍便確認了現有的BLU-109戰鬥部無法擊毀伊軍地下指揮部,於是決定緊急研發一款新型的鑽地彈。為節約時間,直接截取陸軍M110型榴彈炮的203毫米口徑炮管作為彈體,配以BLU-109B戰鬥部的現成引信和GBU-24B的制導系統,迅速研製出編號為GBU- 28的新型鑽地彈。其彈長7.6米,彈重增至2268公斤,裝藥為304公斤高爆炸藥,可穿透30米厚普通土層或6米厚加固混凝土,侵徹力相比GBU-27提高了3倍。在1991年2月底的對伊空襲中,GBU-28成功擊穿了此前未摧毀的地下目標,取得良好效果。

進人21世紀後,美軍認為,潛在對手的地下目標防護能力正在不斷增強,而自身的打擊能力仍存在不足,針對現有鑽地彈侵徹能力和命中精度的短板,分兩條主線開始了新一代鑽地彈的研製工作。其中一個方向是,減小彈體體積和重量,提高制導水平和命中精度,便於普通戰機大量攜帶的小口徑智能鑽地彈藥,其代表作是2001年開始研製的GBU- -39/40鑽地彈。二者具備基本相似的外觀,都配備有滑翔彈翼、尾翼和可編程多用途引信,彈長1.76 米,彈徑0.18米,彈重129公斤,戰鬥部重27公斤,威力可穿透2米厚強化混凝土或1米厚鋼筋混凝土結構,輔以GPS/慣性導航系統,圓概率誤差控制在5米左右,在伊拉克和加沙地帶的空襲中,都取得不錯的效果。另一個方向便是,2004年啟動的巨型鑽地彈項目,其改進重點放在了提高彈體動能、裝藥威力和侵徹效果上,這便是我們開始提到的GBU-57鑽地彈。從侵徹效果和爆炸威力上看,歷經四次升級的GBU-57,確實是當今世界除核武器外對地下加固掩體最具威脅的武器。如果換裝更具破壞力的新型裝藥甚至核彈頭,未來這種巨型鑽地彈的威力將會更加恐怖。這也是美軍之所以選擇公開它的重要原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對手的造成一種心理上的威懾。

淺談地下工事的天敵“鑽地彈”為何如此厲害

巨型鑽地彈

未來發展

鑽地彈就好比是鋒利的長矛,地下工事則是最後的保命盾牌,兩者之間的較量必定會摩擦出大量的火花。為了應對這種鋒利的長矛,地下防禦設施的數目在大量增加,據國外有關估計,全世界約有70多個國家擁有深層地下掩體,總數目高達1萬多個。另一個是運用高科技大力提高地下防禦設施的挖掘深度和抗毀強度。主要技術有:異型表面技術,是在坑道入口等處構築凹凸不平的表面,使鑽地彈偏轉,攻擊角增大、甚至跳彈而不能鑽地;彈道偏斜技術,即構築尺寸與直徑相當的石塊堆積層,並利用彈道擾動裝置對彈體控制系統實施干擾,使鑽地彈攻入石塊堆積層而消耗其動能;遮彈偏航技術,就是構築特製的偏航板或帶鋼筋混凝土填板的混凝土防護層等,使彈道彎曲、彈體偏轉、變形甚至斷裂;綜合防護技術,是綜合運用隱蔽、偽裝、分隔、分散、干擾等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鑽地彈的攻擊效能。針對盾牌的各種防禦手段,作為長矛的鑽地彈自然也是與時俱進,針對以前鑽地彈鑽地深度不夠、發現識別地下目標能力有限以及毀傷精度尚不夠高等問題,外軍正在著力探索新的技術手段:一是通過提高彈頭速度和採用新的戰鬥部來提高鑽地深度;二是對引信進行優化設計,研製既耐衝擊、又能在最佳時刻引爆的新型引信;三是增大投擲距離,使鑽地彈能夠從對方防空火力圈外發射攻擊對方目標;四是提高自主攻擊能力和命中精度。此外,鑽地彈還有一個重要發展趨勢,就是向小型鑽地核彈方向發展。據外刊報道,科索沃戰爭中,美軍為了轟炸原南聯盟普里什納機場的地下機庫,曾投擲了多枚號稱“掩體粉碎機”的GBU-28型常規鑽地彈,然而,戰爭結束後美軍卻發現,地下機庫裡的米格-21型戰機等卻毫髮未損。於是,美軍決定轉而研究威力更大的小型鑽地核彈。據悉,新型鑽地核彈的研製主要是在兩種現有鑽地核彈基礎上改進,重點是使彈頭能穿透更深的土層、岩石和鋼筋混凝土工事,以打擊最深層地下目標。在這場矛與盾的較量之中,任何一方都不想落敗,但是在小編看來,小編更希望盾牌是最後的勝利者,因為這一方面我國曾經有過非常大的教訓,當年的大使館時間就是由鑽地彈造成的,作為守護生命的最後一道防線,地下工事這枚盾牌更是許多人活下去的希望,更是一個國家擊敗侵略者的有反擊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