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什麼樣的畢業生值200萬年薪?



什麼樣的畢業生值200萬年薪?


“向華為學管理”系列(三)


導語

《華為基本法》中說,一切工業產品都是由人類智慧創造的。華為沒有可依託的自然資源,唯有在人的頭腦中挖掘出“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礦”......


華為對人才高度重視,在《華為基本法》中“人力資本的增值要大於財務資本的增值”一條,已成為華為人力資源管理與招聘的重要指導思想。而“以奮鬥者為本”也是華為公司最核心、最重要的價值觀。


其實,“人”就是華為的管理哲學。


高薪的人力資源管理激勵機制


任正非稱:“2019年我們將從全世界招進20?30名天才少年,明年我們會招進200~300名。這些天才少年就像‘泥鰍’一樣,鑽活我們的組織,激活我們的隊伍。”


華為2018年根據財務報告進行初次估算,企業內的18萬名員工將會得到人均110萬元人民幣的年收入。這比2017年員工的平均70萬元的年薪又增加了40萬元左右。


目前,華為的股權激勵如下:骨幹員工(佔全體員工的40%)有比例地持股;優秀員工(佔全體員工的30%)集體控股;新員工和普通員工(佔全體員工的10%~20%)適當參股。最重要的是,員工入職三年後,基本就獲得擁有股權的資格。


再看員工的晉升通道:


李一男:23歲研究生畢業後進入華為;入職半個月,因為攻克萬門程控交換機的技術難關,幫助華為拿下農話市場,晉升為主任工程師;兩年後,25歲的李一男升任總工程師、中央研究部總裁;27歲時成為華為常務副總裁。在華為,只要是人才就沒有發展阻礙。可以說,華為對人才在機制上的認同、保障、激勵是非常完備且令人羨慕的。


任正非及華為整體上下都認為,“華為人”這支龐大的隊伍才是真正推動華為不斷向前的主要動力。


崇尚科學,重視科學家


華為“長期重視與堅持基礎研究”。例如,任正非很重視科學家,在企業內部,任正非用很高的接待規格來向科學家致敬。


任正非說:“在編的15000多位基礎研究的科學家和專家是把金錢變成知識,我們還有60000多名應用型人才在開發產品,把知識變成金錢。我們一直支持企業外的科學家進行科研探索。”

他同時也指出,未來三十年,在贏者通吃越來越成為行業規律的趨勢下,必須要抓住科學技術和商業變化的風雲潮頭,成為頭部領導型企業,才能有機會去分享技術進步和創新的紅利。要創新與領先,就必須依靠科學家......


人才隊伍搭建


再看華為的部分研發戰略:


1.聚焦主航道。任正非將其當作是磨豆腐,“中國有十三億人民,比如,我們幾家企業磨出好豆腐,你們幾家企業好好去發豆芽,把豆芽做好,13億人每個人做好一件事,拼起來就是偉大的祖國。”


2.把10%的銷售業績(不是毛利、利潤)用來研發。2018年華為的研發費用就已經達到了700多億元。


3.大量的研發人員。2015年報顯示,當年年底,華為有員工17萬人,其中研發人員的比例佔45%,即76500人。


4.產品研發既面向客戶,也面向未來。


5.從模仿到顛覆式創新。


6.小改進,大獎勵;大建議,只鼓勵。


7.崇拜技術,反對盲目創新。


8.強攻5G技術,以一流的企業為標準。


9.“鮮花插在牛糞上”的創新戰略。


再看華為的產品戰略:


1.全球領先的產品戰略。學習對手、超越對手,並在全球領先。


2.提前多年潛心在底層開發,如鴻蒙操作系統。


3.產品使用,需要營銷部門提供意見,這樣融合才能夠滿足市場要求。


4.不再支持非常複雜的產品功能,而是將市場需要的功能開發到極致......


有了如上的研發戰略及產品戰略,就有了對科學家的明確定位:全面超越的專家隊伍。所以,任正非提出:華為必須靠自己的整體優勢取勝......華為要加大戰略性投入,容得下世界級人才,建立起全面超越的專家隊伍。即把握先機,在理論構建能力、科學家數量、產品質量等方面超過業界。任正非還提到不搞“田忌賽馬”的人才戰略,這樣才能取得整體優勢,而不是取巧。


很顯然,華為對科學人才隊伍的搭建是很重視數量和質量的。


科研形勢喜人


華為的科研成果:


首先是專利數。華為現有近8萬項專利獲得授權,許多還是基本專利、核心專利。最可喜的是,在美國專利排名前20的企業中,華為位列第19位,專利數量為1680項。在企業專利整體數量下滑的趨勢下,華為專利數較上一年明顯提升了12.4%。


華為專利數量的迅速上升受益於5G技術的發展。中國已經成為5G標準必要專利最多的國家,佔全球三成多。而在全球5G標準技術貢獻最大的企業前10名排行中,華為以1975項專利位列第一,佔比超過15%,也超過愛立信、三星、諾基亞和高通。


華為的科研成功:一是走對了“賽道”;二是籌備了人員;三是建立了有吸引力的人才機制;四是形成了系統,擁有近八萬人的體系化、全覆蓋式研發系統;五是不少專利是基本專利、核心專利,這使華為並不懼怕可能會面臨的全球壓制。


人力資本成長大於財務資本成長


《華為基本法》早就明確了,“人力資本不斷增值的目標優先於財務資本增值的目標”。這種對知識、知識型人才、知識資本的認識,可以說在中國開闢了新認知,尤其是在移動時代、數字時代、智能時代,知識會越來越重要。華為遠走在時代的前面。


可以看到,如今基本是知本家的創業更成功。企業家也需要具備很深厚的知識儲備。


《華為基本法》中說,一切工業產品都是由人類智慧創造的。華為沒有可依託的自然資源,唯有在人的頭腦中挖掘出“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礦”......精神可以轉化成物質,物質文明有利於鞏固精神文明。我們堅持以精神文明促進物質文明的方針。


我們應該相信,越來越多的企業是這種類型的企業。所以,科學家的重要性會越來越突出。華為科學家的高薪酬,為中國企業在人力資源的制度、薪酬、激勵等方面提供了樣本。


學華為,別學表面


華為“以客戶為中心,從而開發出最好的產品和提供最好的服務”。


其中,開發最好的產品,即招最好的人才;提供最好的服務,即打造良好的營銷、銷售、服務系統。在企業諮詢服務過程中,有不少專家說:“華為,你學不會。”


這主要源於華為的幾個核心因素:價值觀、以客戶為中心、研發-技術-產品的認知、格局與胸懷、科學管理與人文管理的結合等,都需要深入研究、分析,並融合自己特點,找到最合適自己的經營管理之路。


華為不只是靠高薪資吸引、留住人才,甚至每年都必須有5%的淘汰率。如何像華為一樣形成科學的人才發展機制,是企業應該重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