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為什麼孩子總要和你對著幹?父母學會這四招,孩子心甘情願配合

最近一段時間,閨蜜老向我抱怨帶孩子真是操碎了心,直呼:我太難了!

天氣漸冷,閨蜜想給孩子添件毛衣,剛套進頭,孩子就張牙舞爪,一股勁的掙扎著脫下,“不要,不要穿!”帶她出門遊玩,想幫她穿襪子,又被各種野蠻的扯掉,“不要,不要穿這個!”

想給她喝點水,硬是要自己弄,拿著杯子不喝水,袖口不一會兒就溼淋淋的,還大聲拒絕:“不要,不要喝水!”


為什麼孩子總要和你對著幹?父母學會這四招,孩子心甘情願配合

媽媽真是一個頭,兩個大。

孩子越來越難帶,自己脾氣越來越暴躁。

很多媽媽不約而同的在群聊裡問:“孩子是從哪學來的倔脾氣”?

孩子到了2歲左右,好像突然變了一個人似的。以前是特別聽話的可愛天使寶寶,一剎那,好像變得跟媽媽有距離感,各種胡攪蠻纏……

從一開始無論媽媽說什麼,他都搖頭說“不”,慢慢發展到不滿意就動手“打”人,誰的玩具都搶過來佔為己有,孩子似乎是越來越執拗,越來越不講道理了

很多媽媽開始擔心,照這樣發展下去,孩子不會成為熊孩子吧?


一般到了2歲左右的孩子,都會伴隨著這樣的叛逆行為,其實這是自我意識敏感期的表現。

自我意識是對自己身心活動的察覺,即是自己對自己的認識。它的形成原理包括:正確的自我認知、客觀的自我評價、積極的自我提升和關注自我成長。

大家普遍認為,嬰兒出生時同世界是一體的。其實,這種說法是不成立的。實際上,按照孩子成長特徵來講,當嬰兒長到了2歲左右,就開始發現自己同世界其實是分離的。嬰兒的自我意識也會隨之像種子一樣悄悄地萌發。

曾有一個著名教育專家孫瑞雪老師把自我意識敏感期看做所有敏感期中最重要的一個時期。她說:“我們將來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的未來是不是很強大,這樣一個強大的能力,都來源於一個自我形成的敏感期。”

如果嬰兒沒能順利度過這一時期,就無法形成自我。

所以,孩子在過渡這一階段也是十分重要的,作為父母還是需要多點耐心讓孩子形成一個良好的教育觀念。

當孩子喪失自我時,內心會充滿掙扎,他可能會屈從於他人,尋求歸屬,最終找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正因為有這些成長特徵,促使孩子看起來是叛逆的,但實際上,這些特性標誌正說明她們

開始走向獨立,漸漸形成自我意識。


為什麼孩子總要和你對著幹?父母學會這四招,孩子心甘情願配合

但真正面對脾氣犟的孩子時,總是容易被氣到原地暴炸,恨不得躲進冰箱裡去吸口冷空氣。

雖然網絡上流傳著各種各樣的育兒教育方法,但這些育兒宗旨普遍適用性不太強,實際運用起來一點效果都沒有。

總結下來就這麼幾個字:“冷靜、平等、包容”。

但是,怎樣把這些理念付諸實踐?

第一: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理解他”

例如:孩子的心愛玩具被同伴搶走了,怎麼心碎大哭、怎麼安慰、怎麼勸慰、利惑都不管用。

“寶貝,我的寶貝最乖了,媽媽給你買好吃的,聽話!”在此時此刻聽起來,反而更是刺激孩子哭鬧的誘因,一點效果也沒有。

理論告訴我們:在孩子感到悲傷難過、或者遭遇挫折時,家長應該允許孩子釋放自己的情緒

,並及時給予安撫。

對於這種事情,建議最好不要借用各種教科書式、條條框框的道德來要求孩子。


為什麼孩子總要和你對著幹?父母學會這四招,孩子心甘情願配合

比如說:“你比弟弟大,你要讓給弟弟玩”,“給弟弟玩一會兒就還給你了”這一類道德綁架式語言。

也千萬別借用嘲笑的語氣來諷刺孩子:“哭著羞羞臉、愛哭的孩子不漂亮”……甚至嚴重一點恐嚇孩子,“再哭壞人就來抓你了”,“還哭,媽媽不要你了”。

遇到這種情況時,最好的、最有效的辦法是告訴孩子,“我理解你,弟弟拿走了你的心愛玩具,你很難受。”、“寶貝不哭,媽媽理解被拿走心愛玩具時的感受”

儘可能的幫助孩子把所遭遇的痛苦都說出來,並表示理解孩子的心情處境,孩子才肯漸漸地平靜下來。

第二:就事論事

“不要含著飯不咀嚼”、“不要只顧玩”,跟孩子說了N次,從來都不聽話。當孩子不願意和人打招呼時,一般家長都會當面指責孩子沒禮貌,跟其他孩子相比較。作為成年人,常常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慮,從而漠視孩子內心感受。

還有些脾氣比較暴躁的家長,行為上過於偏激,常常把“你這孩子,太不聽話了!”“你真是沒出息!”掛在嘴邊。


為什麼孩子總要和你對著幹?父母學會這四招,孩子心甘情願配合


細想一下,這些指責,其實一點用處也沒有——既沒有減少你的憤怒,又讓孩子覺得很受挫。

凡事必有因果,當父母站在孩子行為背後的角度上,比如“反覆扔勺子”實則在探索空間、觀察家長反應、瞭解因果聯繫、獲得自我的力量感,也就不會覺得孩子在“無理取鬧”了。所以,

就事論事,這一關鍵很重要,不要動不動就借題發揮,把孩子的行為上升到個性、品格那樣的高度。

相反,作為父母更應該關注眼下,關心孩子為什麼這樣做,並給孩子普及一些認知,建議他該怎麼做,而不是直接怒罵、指責。

第三:遊戲心態

有一部動畫《小豬佩奇》一集中提到,豬媽媽建議孩子們收拾房間,遭到了佩奇的拒絕。豬爸爸巧妙化解,引導佩奇和喬治用組隊形式比賽“看誰收拾得快!”


為什麼孩子總要和你對著幹?父母學會這四招,孩子心甘情願配合

對孩子們來說,家長的指令往往是枯燥無趣的,可是,換成遊戲視角,一切都變得有趣生動了!

第四:讓孩子吃點苦頭

當遇到好奇心比較強又固執的孩子時,越不讓做什麼,人家越要做!哄她、給她好果子吃反而吃力不討好,那就讓他實踐出真知吧!

非要吃大人的菜?行!筷子尖蘸一丁點兒辣椒,來吃吧!一定要穿短袖?好的,那就穿上,咱們出門吧!非要摸開水壺?就讓他稍微感受一下熱度,讓他試試!

“辣”、“冷”、“燙”,對於沒有過相關生活體驗的孩子來說,是非常抽象的概念。

與其講一大堆道理,告訴他“什麼是燙?燙為什麼危險?為什麼你現在只能吃輔食?為什麼你必須要穿多一點?”還不如讓他親身嘗試一遍,但做這個事情之前,一定要保證在安全範圍內,讓他自己去試試。

一定要控制好熱水的溫度,端穩杯子,別失手;辣椒也別下手太重,淺嘗輒止,備好牛奶,緩解孩子口腔不適。

哈!對了,這個辦法同樣適用於孩子不肯好好吃飯,“不吃了?好的,那我收拾掉了。一旦離開餐桌,即使你想吃,也沒有食物可吃了。”

對於這個時期的孩子,就像一顆汲滿了養分的種子,生根發芽、衝破一切的束縛,為了長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而父母的角色便像扮演像園丁,只需負責澆水、施肥、除蟲、修剪多餘的枝葉,除此之外,我們無法對這顆種子再做些什麼。

我們只需靜靜地、帶著好奇去養育這株幼苗,看看他到底會結出什麼果子。尊重一朵花開的時間,尊重一棵樹長大的時候,就像尊重一個孩子成熟的過程。

關注「媽媽補習班」,每天學習專業有用的育兒知識,做新時代好媽媽!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用,記得給我們點贊並分享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