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深度分析!初中選擇學校,不是隻研究學區房這麼簡單

小學是孩子教育的第一步,初中是孩子教育的第二步。選擇好的小學,順理成章就會選擇好的初中。

那麼對於很多家長來說,幼兒階段沒有對小學做長遠的規劃,那麼初中就應該做好孩子教育的規劃。


在初中教育規劃當中,很多家長逃不過“學區房”。學區房的選擇,僅僅是為了讓孩子進入優質初中,享受優質教育這麼簡單嗎?


初中的選擇不僅僅是買學區房這麼簡單,背後是我們給孩子選擇的教育路線、社交環境,還有家庭要承擔的經濟、社交、規劃的壓力。



學區房作為幼兒升小學、小學升初中的途徑,被越來越多的家長們所追捧,優質學校學區房價格飆升、熱點樓盤藉助優質學校聲望銷量攀升的情況層出不窮。再加上,外部政策不斷調整,我們在給孩子做教育規劃的時候,又該如何規劃?該考慮哪些?

深度分析!初中選擇學校,不是隻研究學區房這麼簡單


以終為始 以目標為導向

在給孩子選擇初中的問題上,堅持的第一原則是“以終為始”,孩子未來初高中、大學的選擇要先有規劃,再倒過來思考小學和初中。

如果未來有出國留學打算,是選擇國際校,還是走國內高考;如果未來有理科性質的職業選擇,是選擇理科強的學校,還是選擇皆強的學校······未來規劃,需要在每一個階段性教育上,做好前期的鋪墊。


這麼做是因為讓孩子在過程中間去轉教育體系或者轉學,雖然說家長的選擇也許過程中發現未必適合孩子,可以調整,但不意味著就不提前規劃。


針對這個問題,分享一位家長對孩子教育的規劃:

我對孩子的規劃是:

9年優質公立教育+3年高中國際教育+海外名校,這中間的靈活度是也許會在初二提前選擇國際教育,取決於他對於公立教育的適應度和初升高的出路。

我這麼選擇的原因主要有三個:

一是基於自身的經濟情況、父母文化背景、工作背景,我還是主張孩子的早期教育最好和家庭有很多的重合之處,不要讓孩子在所處的環境有異類的感覺;


二是基於我們對圖圖性格的認知,他在有規則有約束的環境中沒有任何的不適,而且數學、語文的基礎公立學校更勝一籌;


三是關於更遠的以後還是希望孩子在國內長期發展,對於文化的深入瞭解和社交圈子都要從小開始。


基於這個方向,在給孩子選擇學校上,目標就很明確了,既要有公立教育的教學質量保證,又要強調素質教育和國際化視野。


優質初中比直升更重要

重慶公辦校小學升初中的方式實行就近劃片入學,小學畢業之後直接就讀劃片的初中;民辦校招生的方式是擇優錄取。


在選擇初中的時候,到底是擇取優質的初中好還是直接就讀劃片的學校好?針對這個問題,看了好多專家、家長的觀點,絕大多數還是支持直升,畢竟擇取學校是為了更好地選擇。


針對這個問題,分享一位家長對孩子選擇優質學校的想法:

之所以我堅定地選擇優質學校,是基於兩個原因:

學校實力和文化的沉澱,不是單靠幾屆生源的改變,而孩子經歷的每一天才是最寶貴的教育;


理智地考慮初中的出路,我們有自己的幾個優先次序計劃,都在我認為很理想的幾個出路範圍內。


我是在15年買的學區房,當時還是單校劃片,現在的形勢已經大變,從朝陽區開始,海淀、東城、西城已經或即將多校劃片。現在開始選房的家長面臨的不確定性更高,如果有機會,我還是建議買確定性出路的,除非你把學區房看作房產投資,而非教育投資。


選擇好的學校,一是充分考慮了孩子的學習情況,二是想要孩子接受更多教師和學生資源。本著孩子自身需求,選擇好的學校或者對口直升,就不那麼難。

深度分析!初中選擇學校,不是隻研究學區房這麼簡單


墊墊腳尖 夠一夠

說到選擇學校,對大多數人來說逃避不了學區房,逃避不了談錢。


這個不僅僅是孩子教育的問題了,還牽扯到整個家庭的收入規劃、理財思路,學區房的漲跌風險也因各地政策階段不同而不同。


如果學區房對於一個家庭的可預期收入來說是一筆絕對大比重的投資,確實還是要慎重評估風險,量力而行,畢竟後續孩子的教育開支也是一筆不小的錢;


如果父母的收入都還處於上升通道,我還是建議墊墊腳尖夠一夠,畢竟教育選擇是更有長遠眼光的,讓孩子換賽道、換學校不如大人早期多付出些。教育投資對中產家庭來說依然是最值得投資的賽道。


擇取學校只是第一步

沒有哪個名校能讓孩子一路躺贏,擇取學校只是最初的第一步,真正的努力要在家長、在孩子;


也沒有哪個學校一定是完美的、最好的,選擇了就不要徘徊,物盡其用是最大的智慧;


更沒有哪一種規劃能夠保證孩子獲得最好的教育,畢竟一生中影響孩子成長、發展的因素太多。


好學校很重要,

好老師很重要,

孩子的未來,也許成事在天,

但最初的謀事家長們還是要盡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