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喜劇的勝利:再見,鮑里斯

本文作者曾飈,英國時政時評人,旅居英國多年
文章繫個人觀點

2019年大選,保守黨贏得了上世紀80年代以來史無前例的勝利。這個結果一直是筆者期待與預測的。然而網絡與現實中,對於保守黨的批評,成為潮流時尚,近乎霸凌,使得很多英國人失去與人討論的興趣。

好吧,終於在12月12日,讓選票來終結一場爭論,開啟一個新的未來。面對如此明顯的差距,會讓很多工黨網紅愛好者閉嘴,也許會讓老謀深算的保守黨支持者更加沉默。

再見,鮑里斯

當勝利真的如期出現,筆者突然覺得是時候與鮑里斯說再見了。至少,我們要告別一個戰術層面上的鮑里斯,想象一個價值觀和戰略層面上的約翰遜。

保守黨此次選戰戰術是教科書級,殿堂級的,簡單地說,保守黨通過“楔子戰術”,把所有大選議題窄化到一個選項:脫歐,還是留歐。


喜劇的勝利:再見,鮑里斯

所謂楔子戰術,源自筆者對鮑里斯多次競選的理解,面對當代政治中間派擴大,同時兩極化嚴峻,左右派人群縮小的情況,如何爭取中間派成為關鍵。誠然可以在價值觀上吸引和鑑別自己的選民,然後面對一個日益複雜多遠、信息混亂的時代,一場短線操作的選戰,技術層面上優越性和效率是最實際的。那麼楔子戰術,就是通過一個單一議題,根據選民對它做是與否的選擇,快速地進行決策,迅速地撕裂中間選民板塊,鑑別出自己的支持者,贏得選票。而這個技術核心是議題選擇和媒體話題設定。

保守黨選擇脫歐當作這個楔子,將傳統的NHS(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和教育淡化,甚至對自己在經濟上的成績也束之高閣。面對工黨對保守黨在NHS上的猛攻,保守黨甚至採取了鮑里斯對待“照片門”的手段,直接把對方手機搶過來,放進口袋。或者乾脆,不參加採訪,把話悶在自己嘴裡。

喜劇的勝利:再見,鮑里斯

相比之下,保守黨對於脫歐議題的推動不遺餘力,他們的口號就是“Get Brexit Done”,至於NHS,警力,教育,保守黨基本上不屑於深入探討,答案就兩個字:給錢。事實證明這個策略很有效,支持脫歐的工黨優勢選區,這回基本上選擇了保守黨。

勝利到手了,從今往後,鮑里斯已經不是那個給你帶來歡笑的金髮怪咖。阿鮑的專欄、評論和劇場已經結束,英國曆史上,一個狂放不羈的政治人物,像老兵一樣消失,但一個令人不安的巨人陰影在浮現。

喜劇的勝利:再見,鮑里斯

更加不確定性

如果你認為保守黨叫囂的不確定性是指不知道能不能離開歐盟,跨國公司不敢招人,英鎊匯率動盪起伏,那麼隨著保守黨多數政府成立,這些即將消失。

而另一個更大的不確定性正在浮現,那就是價值觀的不確定性。中美貿易戰並未完全終止,華為在英國5G命運並未完全裁定,中英黃金時代會有多久?畢竟北約已經公開聲明中國崛起是一個挑戰。

作為一名政客,鮑里斯在英國國內形象飽受爭議。此次選舉,筆者遇到一名投了保守黨四十年票的中年選民,他直接說,這次我不投保守黨了,鮑里斯這樣的人,在我的公司工作,我立馬開除他。

喜劇的勝利:再見,鮑里斯

鮑里斯並非是一名政治喜劇明星,他是英國很多傳統政治禁區和價值觀的挑戰者,以佯狂被髮的姿態,探測衝撞諸多禁忌,他嘗試關閉議會,他對抗議會的法案,發出不簽名的首相文書,他敢於輸掉所有投票只贏關鍵一場,他搶記者的手機,他不參加自己不喜歡的採訪,最致命的是,他和特朗普長得有點像。

這些所有的冒犯,背後有其實質的目標嗎?鮑里斯的價值觀是什麼?人們突然發現,自己被脫歐和阿鮑喜感所矇蔽,沒有真正問過“鮑里斯到底是誰?”

緋聞是政客的臭豆腐,顧家則是議員王室打蠟的油,鮑里斯從不屑於糾纏前者,更不會主動擺拍舐犢情深的大幅照片,畢竟子女都是名校畢業,都大了,說不定也看透了這種無意義的秀,拒絕配合。也許在所有高級政治人物子女中,鮑里斯的家教不算是失敗的。

鮑里斯本人也不是一個貪財之人,他的職業生涯至今,基本上沒有置地買房的行徑,不能說甘於清貧,但與布萊爾大相徑庭。如果職業政客是一個褒義詞的話,鮑里斯配得上這個稱號,過去二十年來政治人物中,布朗也是一例。他們認真地定義了搞政治與做生意的區別,提高了政治的專業含量。

喜劇的勝利:再見,鮑里斯

這種為政治而生的人物,往往是價值觀鬥士。在這點,鮑里斯的很多牌還沒有翻開,與特朗普把政治當生意來考量不同。價值觀的衝突,有可能是鮑里斯這樣的政治人物感到最興奮的戰場。比如,如何處理蘇格蘭獨立的獨統問題?即將離開歐盟的英國,誰會是英國的朋友?

丘吉爾留給英國的形象是一名落寞的戰爭英雄,二戰首相,他的黯然離去被庸俗地解讀為沒把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搞上去。但是不要忘記,丘吉爾一篇鐵幕演講,揭開了二戰之後兩個世界的衝突與對抗。今天的鮑里斯,將很容易贏得“脫歐首相”的歷史聲譽,那麼脫歐之後呢?也許很多人在期待著這名英國政治精英中的精英發表一篇演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