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樑思成《中國的佛教建築》佛塔(上)


本文節選自梁思成先生所著《中國的佛教建築》一文,於1961年12月發表於《清華大學學報》第8卷第2期,後收錄入《梁思成全集·第5卷》。原文是為信仰佛教的外國讀者寫的一篇簡要歷史敘述,將佛教建築在中國發展的全部過程做了概括性的介紹。本號在編輯時增加了配圖。圖片主要來源於梁先生所撰其它文章中的插圖和古建愛好者網友所攝照片。音頻引起喜馬拉雅,朗讀“大豆佛”。

梁思成《中國的佛教建築》佛塔(上)

▲歷代佛塔類型演變圖(梁思成《圖像中國建築史》)

在中國的佛教建築中,佛塔是值得作為一個特殊的類型而加以闡述的。從笮融建造他的金盤重樓起,在將近兩千年的長期間,凡是規模較大的寺院組群中,往往也包括一座或若干座塔。經過長期的發展,中國曆代的匠師創造出許多不同的塔型,大量佛塔遍佈全國,成為一分極其豐富的遺產。


前面已經說到,中國初期的佛塔都是木材建造的;但是由於木材本身容易焚燬,特別是佛塔本身的高度,再加上上面金屬的塔剎,容易誘導落雷,所以木塔的壽命一般都是很短的。再加上香火失慎,或是戰爭的破壞,如何取得佛塔的永久性問題,早已受到古代的高僧信士和工匠們的注意了。

梁思成《中國的佛教建築》佛塔(上)

▲嵩山嵩嶽寺塔平面圖(梁思成《圖像中國建築史》)


梁思成《中國的佛教建築》佛塔(上)

▲嵩山嵩嶽寺塔立面和剖面圖(引自 都護在燕然 新浪博客)

在公元520年,我們看到了對於這個問題的第一個答案,那就是河南嵩山嵩嶽寺塔,中國現存最古的一座磚塔。在它以前以及和它同時的木塔,平面都是四方形的,並且是一層層地架疊上去的。這座塔卻一反傳統形式,平面作十二角形,在一座很高的塔基上,加上一座很高的塔身,再上去就是十五層很密的簷。這種形式是和過去三百年來傳統的木結構形式毫無相似之處的。雖然沒有文獻可證,但是我們可以大膽肯定地說它是模仿印度的一些塔型的。從這座塔上的許多雕飾部分看,例如以蓮瓣為柱頭和柱礎的八角柱,以獅子為主題做成的佛龕火焰形的券面等印度的裝飾母題是非常明顯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它創造了一座不怕雷火的永久性的佛塔。雖然在這以前五百年間磚已經被相當普遍地用在建築上,但是象這座塔這樣全部用磚結構而且達到將近40米的高度,它所反映的不僅僅是古代匠師在用磚的技術上極大的提高,而且反映磚的生產力極大的發展。從這座塔上我們看到社會生活需要和思想意識提出的要求,就向建築提出了新的課題。當生產力和匠師的技術達到一定水平的時候,就可以產生新的方法和形式來滿足這種要求。在結構上,這座佛塔由頂到底內部是空的,是象今天我們砌一座煙囪那樣砌上去的。內部的樓板和扶梯都是用木頭建造的。從這一現象看,說明當時的匠師在技術上還受到了一定的侷限。從藝術方面看,這座磚塔的輪廓線是異常優美流暢的。這條輪廓線正是幾何學上的拋物線形。這不僅說明當時的匠師已經掌握了高水平的幾何知識,而且在建造過程中能夠準確地把它砌出來。從佛塔的發展史看來嵩山嵩嶽寺塔,如同佛光寺大雄寶殿在木結構的殿堂中那樣,是一件最珍貴的遺產。


從這個時候起,以後將近五百年的期間是一個木塔和磚塔並存的時期。例如北魏的洛陽、唐的長安,所有數量眾多的塔,絕大部分都是木材建造的,但是磚塔的數量的比重在這五百年間,就逐漸增加,到了公元第十世紀以後,木塔就成為極其希罕的東西了。


偉大的唐朝(618—906年)給後代留下了相當數量的磚塔。在這些磚塔之中,有兩種主要的類型:一種是像古代的木塔那樣一層一層累上去的,我們可以叫這一種做“多層塔”;另一種是像嵩嶽寺塔那樣,在一個高大的塔身上承託著多層密簷的,我們可以叫這一種做“密簷塔”。此外,還有一種次要的塔型,那就是作為和尚墳墓的單層的墓塔。令人注意的是所有唐代的塔,除了一個例外,平面全部是正方形的。嵩嶽寺塔十二角形的平面,在以後兩千年間再也沒有再出現了。我們可以推測,這種四方形的平面是佛塔由誕生到成熟成型的發展過程中,廣大的善男信女在槪念上已經接受了四方形的多層木塔作為塔的標準形式。因此佛塔的平面必須是四方的,否則它就不象一個塔了。而且在塔的表面處理上也必須把木結構的柱樑、斗栱表現出來,因此唐朝的多層磚塔例如西安的大雁塔(公元701—704年)、

香積寺塔(公元681年)、興教寺玄奘塔(公元669年)等都屬於這個類型。顯然由於磚的材料本身以及用磚技術的限制,斗栱和簷椽部分是大大地簡化了。

梁思成《中國的佛教建築》佛塔(上)

▲西安香積寺塔,建於681年(左:梁思成《圖像中國建築史》,右:錦陽軒主 攝)

梁思成《中國的佛教建築》佛塔(上)

▲西安興教寺玄奘塔,建於669年(左:常盤大定、關野貞《支那文化史蹟》,中:梁思成《圖像中國建築史》,

另一類型,密簷塔在唐代也採用四方形的平面。這種塔一般的不用柱樑斗栱等表面裝飾,完全以它們的輪廓線取得藝術效果。其中傑出的例子,有嵩山永泰寺和法王寺的兩座塔,雖然準確年代無可考,但都是第八世紀的東西。

梁思成《中國的佛教建築》佛塔(上)

▲河南嵩山永泰寺塔(左)和法王寺塔(右)(梁思成《圖像中國建築史》)

這一塔型在中國相當普遍,遠到西南雲南昆明、大理也有唐代的密簷磚塔。例如昆明的慧光寺塔,大理的崇聖寺塔,都是傑出的例子。但是最重要的應該說是西安薦福寺的小雁塔。它和慈恩寺的多層的大雁塔,已經成為西安城市輪廓線的不可缺少的構成因素了。

梁思成《中國的佛教建築》佛塔(上)

▲大理崇聖寺塔(左)、昆明慧光寺塔(右)(二葉舞鶴草 攝)

梁思成《中國的佛教建築》佛塔(上)

▲西安薦福寺小雁塔及平面圖,建於707-709年(左:梁思成《圖像中國建築史》,右:錦陽軒主 攝)

在唐代諸塔之中,我們應該特別提到慈恩寺大雁塔。它是唐代高僧玄奘法師從印度回到中國以後,在翻譯他由印度帶回的經卷的時候,特別建造起來的為保存印度帶來的梵文原本用的,因此這座塔在中國的佛教史中就有特殊意義。

梁思成《中國的佛教建築》佛塔(上)

▲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建於701-704年)平面圖及剖視圖(左:梁思成《圖像中國建築史》,右:李乾朗《穿牆透

在所有這些塔中,內部的樓板扶梯也同前一個時代一樣,是用木材建造的。顯然這已經成了一個問題,到了十世紀以後才得到瞭解決。在唐代的磚塔中,還有為數眾多的高僧墓塔,除了極少數如玄奘塔那樣是多層塔以外,全部都是單層正方形的小塔,其中許多是用石料建造的。例如

山東長清靈巖寺的慧崇塔(第七世紀前半建造的)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種塔一般有兩層重簷,頂上有磚或石制的剎,高度一般不超過四或五公尺。但是在唐代墓塔中,有一個孤例,那就是嵩山會善寺的淨藏塔(公元745年)。它的平面是八角形的;表面上用磚砌出柱樑斗栱和門窗等。這座單層的小小的八角形磚塔,可以被認為是後來八角塔的始祖。

梁思成《中國的佛教建築》佛塔(上)

▲山東長清靈巖寺慧崇塔 (左:梁思成速寫,自《梁思成全集·第9卷》,右:卍善無畏 攝)

梁思成《中國的佛教建築》佛塔(上)

▲慧崇塔平立剖面圖(傅熹年《中國古代建築史·第二卷》)

第十世紀中葉以後,磚塔已經成為絕大多數,木塔已經寥若晨星了。從這時候起,在佛塔的形式上和結構上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二百年以前在淨藏塔上一度出現的八角形平面,到這時候,突然變成了佛塔的標準平面形式了。這個平面形式的突然改變,原因何在,中國的佛教史家和建築史家還沒有找著令人滿意的解釋。這一現象是很值得硏究的。在技術上,五百年來木樓板、木扶梯的問題也得到了解決。宋朝以後的塔再不是像砌煙通那樣砌上去了,而是在塔的內部用各種角度和相互交錯的筒形券的方法,把內部的樓梯、樓板,塔內的龕室等同時砌成一個整體,消滅了過去五百年來外部用磚結構,內部用木結構的缺點。塔身更加堅固了。

梁思成《中國的佛教建築》佛塔(上)

▲河南登封會善寺淨藏禪師塔及平面圖 (梁思成《圖像中國建築史》)

梁思成《中國的佛教建築》佛塔(上)

▲河南登封會善寺淨藏禪師塔及平面圖 (Acot一杯茶 攝)

第十世紀中葉以後,更發展出豐富多采的佛塔類型;雖然基本上還是以多層塔和密簷塔兩個類型為主,但是不同的地區還創造出不同的地方風格。而且兄弟民族對於塔的類型的創造也有不少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