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手把手教你種西葫蘆!掌握3個高產原則,一棵就能結好多瓜

西葫蘆又叫做角瓜、白瓜,葫蘆科南瓜屬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西葫蘆原產於北美洲南部,在明末清初從西洋傳入我國,在世界各地均有種植,是世界上重要蔬菜之一。

西葫蘆的營養十分豐富,富含多種氨基酸、鹼物質,並且鈉鹽含量低,是公認的保健食品,因而深受廣大市民的喜愛。西葫蘆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均可以種植,尤其在我國的東北、華北、西北等地區普遍栽培。由於日光溫室的快速發展,西葫蘆的栽培種類、栽培面積以及產量都有了大幅度提,從而使西葫蘆逐步實現週年供應。今天,農學博士就給大家講一下西葫蘆的高產種植技術。

手把手教你種西葫蘆!掌握3個高產原則,一棵就能結好多瓜

一、西葫蘆的形態特徵

西葫蘆的根系十分發達,入土較深。在直播種植時,植株的主根入土深度可以達到2米以上。西葫蘆的根系生長快、易老化,斷根後再生能力差。莖為蔓生,長度在0.5-1米,中空,易劈裂和折斷。植株的真葉掌狀深裂,互生,葉面粗糙多刺,顏色為綠色,個別品種的葉脈交叉處有銀白色花斑。葉片較大,葉柄長,易折斷。西葫蘆為單性花,雌雄同株。雌花通常不具備單性結實的能力,必須經過授粉後才能坐瓜。西葫蘆的果實為圓筒形,果面光滑。嫩果皮綠色、淺綠色或深綠色,一般會有網紋或無網紋,成熟果實為黃色,果面無白霜。西葫蘆的種子為橢圓形、扁平,灰白色或淡黃色,千粒重在140-200克,有效使用期為3年。

手把手教你種西葫蘆!掌握3個高產原則,一棵就能結好多瓜

二、西葫蘆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溫度

西葫蘆屬於喜溫性蔬菜。種子發芽的最適溫度為25-30度,最低溫度為12度,在20度以下的環境,種子發芽率很低,在低於12度、高於35度不能發芽。西葫蘆的開花結果期要求15度以上,發育的適溫為22-33度。根系伸長的最低溫度為5度,一般的大棚溫室應保持在12度以上,才能保證植株的正常生長。

2、光照

西葫蘆對光照要求較高,由於大棚溫室冬季光照弱,西葫蘆往往開花較晚。西葫蘆屬於短日照植物,苗期的短日照條件有利於增加雌花數、降低雌花節位,節、葉生長也正常。在西葫蘆的結瓜期,晴天強光照有利於坐瓜,不易化瓜,可以顯著提高早期的西葫蘆產量。

3、水分

由於西葫蘆的根系強大,吸收水分的能力強,故而比較耐旱。但植株根系水平生長較多,葉面積大,蒸騰作用強,連續乾旱也容易引起葉片萎蔫、長勢弱,容易出現花打頂和發生病害,因此,在種植過程中,對土壤溼度要求較高,但不宜過高,以防止發生各種病害。冬季種植時,需要嚴格控制水分,以促根控秧,並適當抑制莖葉生長,促進根系向深層發展,為豐產打下堅實的基礎。

4、土壤條件

西葫蘆不耐鹽鹼條件,適宜的土壤pH值為5.5-6.8。對礦質營養的吸收,以鉀最多,氮元素次之,其次是鈣和鎂,磷元素最少。在有機質多而肥沃的砂質壤土種植易獲得高產、優質產品。

手把手教你種西葫蘆!掌握3個高產原則,一棵就能結好多瓜

三、西葫蘆的高產種植技術

1、品種選擇

在種植西葫蘆時,適宜選擇植株矮小、株形緊湊、葉片較小、雌花節位低、生長髮育快、耐寒性強的品種。目前市面上常見的有早春一代、灰採尼、鄭州一窩雞等。

2、培育壯苗

一般採用營養缽育苗或營養土塊進行育苗。育苗的最適合時間為10月10日至11月25日。具體方法為:將種子平放入穴內,蓋上1.5-2.0釐米厚的營養土,在覆土後及時蓋地膜,以保溫提溫。苗前保持較高的溫度,一般掌握在28-30度。等到種子有出土跡象時,將地膜去掉,並加蓋60目的防蟲網,以防蚜蟲、白粉蝨、斑潛蠅等。在出苗後,我們需要將溫度控制在18-22度。西葫蘆的育苗期一般不澆水,如果底水不足或苗土沙化嚴重出現乾旱的時候,用噴壺噴水,切忌大水漫灌。在子葉展開時,需要對苗床噴施殺菌劑,如惡黴靈、普力克等加農用鏈黴素,可以有效防治猝倒病、立枯病等,苗期一般需要15-20天。

手把手教你種西葫蘆!掌握3個高產原則,一棵就能結好多瓜

3、選地定植

在種植西葫蘆時,我們應選擇近2-3年未種過瓜類作物,土壤中病菌基數低、線蟲少的田塊進行定植。如果不得不選用近期種過瓜類的田塊種植,則應在定植前進行土壤處理,具體方法有水旱輪作、翻田後曝曬、高溫悶棚、藥劑燻蒸消毒等,進而可以保證田塊適合西葫蘆長季節栽培。

在種植之前,我們需要深翻土壤,耕深在25釐米以上為宜,每一畝土地施入充分腐熟的優質農家肥1000-2000公斤、磷酸二銨20-25公斤、過磷酸鈣70-90公斤、硫酸鉀15-20公斤。我們一般採取溝施和普施相結合的方法,過磷酸鈣宜集中施入,按照80釐米行距築畦並覆蓋地膜。

西葫蘆的栽培密度不宜過大,行株距為80釐米×50釐米,一畝地保苗1600-1800株即可。而適度稀植有利於通風透光,可以減少病蟲害發生,同時有利於田間作業,充分減少對植株的損傷。

4、田間管理

(1)水肥管理

西葫蘆的水肥管理上,在幼苗期至開花坐果之前,以中耕保水、控水控肥為主,以有效防止因土壤水肥過多而出現的徒長或“瘋秧”。在根瓜果實開始膨大時,一般在根瓜長到5-6釐米時,開始澆水追肥。結合灌水,每一畝土地追施磷酸二胺15-20公斤,第二、三果實膨大時,我們可以進行第二次追肥,每畝種植地追施尿素20-25公斤。在這以後,應一直保持土壤溼潤。一般在每次採收以後,都應及時進行追肥澆水。灌水追肥後,我們要格外注意放風排溼,以防止灰黴病的大面積發生。

(2)保花保果

在棚室內栽培時,西葫蘆易出現化瓜,必須進行人工輔助授粉。其方法是:每天上午的6-10時,採下雄花並去掉花冠,將雄花的雄蕊輕輕在雌花柱頭上塗抹,即可完成人工授粉,每朵雄花一般可以授3-4朵雌花。當然,用適宜濃度的2 4-D處理柱頭和果柄,可以有效防止化瓜,促進果實膨大。向幼果柱頭噴施0.1%速克寧藥液,可以有效防止灰黴病為害幼果。

(3)激素處理

在冬季雄花較少時、溫度低時,花粉少,可用激素處理以防止落花落果。最常用的激素有2, 4-D,處理時間在早晨的8-10時,冬季適宜濃度為100-200mg/kg、春季25-30mg/kg。塗抹在剛開的雌花花柱基部和花冠基部之間,也可以塗抹在幼瓜上,但千萬不要塗到植株的莖葉上。為了防止重複塗抹,我們最好在2, 4-D中加入紅色染料。

(4)整枝吊蔓

吊蔓是調節長勢、增加生長空間、合理利用光能、增產增效的一種新型栽培措施。在植株開始甩蔓時,我們就要及時拉繩吊蔓,並注意抑強扶弱,使龍頭保持等高。在吊蔓時動作要輕,以避免碰斷頂尖。

手把手教你種西葫蘆!掌握3個高產原則,一棵就能結好多瓜

5、病蟲害防治

(1)病害

猝倒病:在發病的初期,每一畝土地用殺毒礬64%可溼性粉劑60-80克配製成500-600倍液,或每畝土地用甲基託布津70%可溼性粉劑50-70克配製成600-800倍液,進行葉面噴施。在保護地內,一畝土地可以用百菌清5%粉塵劑1公斤進行噴灑。

病毒病:西葫蘆的病毒病,應該以預防為主,控制和殺滅蚜蟲、斑潛蠅等傳播害蟲。

白粉病:一畝地可以用奧寧25%可溼性粉劑2500-3000倍液,在發病初期進行噴施。對於設施種植的西葫蘆,一畝地需要用百菌清45%煙劑110-180克或者速克靈10%煙劑200-250克,進行燻煙。

灰黴病:每畝西葫蘆地用速克靈50%可溼性粉劑1000-2000倍液,在發病初期噴施。保護地內,每畝土地可用百菌清45%煙劑110-180克,進行燻煙處理。

褐腐病:在發病初期,推薦一畝地用殺毒礬64%可溼性粉劑65-80克配製成500-600倍液,進行噴施,防治效果極佳。

​(2)蟲害

蚜蟲:一畝地用啶蟲脒20%乳汕16-20毫升配製成2000-2500倍液或氯氰菊酯10%乳油4000-8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

白粉蝨:在為害初期,每畝地用10%吡蟲啉1500倍液或1.8%阿維菌索3000-4000倍液進行噴施。

紅蜘蛛:在為害的初期,一畝西葫蘆用苯丁錫50%可溼性粉劑1000-2000倍液,進行全面的噴施。

6、適時採收

西葫蘆盛瓜前期採收標準為單瓜重500-600克,中期單瓜重700-800克時採收。在天氣好、水肥足、植株生長旺盛時,單株可同時結3-4個瓜

。我們應加大通風,重施水肥,做到及時採收。西葫蘆盛瓜期時間長短與管理技術有關,水肥不足、溫度過高、病蟲嚴重、採收偏晚等都會導致植株早衰,嚴重縮短盛瓜期。

手把手教你種西葫蘆!掌握3個高產原則,一棵就能結好多瓜

結語:西葫蘆在我國東北、華北、西北等地區普遍栽培。由於日光溫室大發展,西葫蘆的栽培種類、栽培面積及產量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從而使西葫蘆逐步實現週年供應。因此,學習西葫蘆的高產種植技術,對於提高農戶的經濟效益,至關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