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小米:專注科技創新啟動“手機+AIoT”雙引擎

在創業的九年裡,小米創造了無數屬於小米的商業奇蹟。今年7月22日,一年一度的《財富》世界500強名單發佈,小米以1749億元的年營收規模躋身其中,成為了2019年世界500強榜單中最年輕的企業。而在10月發佈的2019福布斯全球數字經濟100強榜中,小米位列第56位。

從2010年創立,並於2011年發佈“小米1”而一炮走紅開始,一直以來,大眾對小米的評價都是讚美與爭議相伴相生。然而不管怎樣,躋身世界500強,已經是小米作為一家成功企業的最好證明。小米的創新思維,例如互聯網商業模式、粉絲經濟、新零售、AIoT佈局,也一直在被眾多公司複製和模仿。

創新的互聯網商業模式

幾年前,提起小米這個品牌,很多人想到的是“性價比較高的智能手機品牌”;然而幾年後的今天,再次談到小米時,人們能聯想到的是更多的智能硬件設備:筆記本、路由器、空調、掃地機、插線板、淨水器……在今年世界500強的榜單上,小米被歸類為“互聯網·零售”。這一對小米作為“互聯網公司”的定性,可以說是對小米商業模式的一種肯定。

小米最初的成功,歸功於雷軍在早期提出的“鐵人三項”,即所謂的“硬件+新零售+互聯網”。簡單來說,就是通過緊貼成本定價,主動選擇低毛利,利用強性價比帶動高效的新零售渠道,最大限度降低運營損耗,實現商品生產的最高效率。小米在市場定位中將自己的核心鎖定在了產品的性價比上,甚至提出了“硬件的利潤率永遠不會超過5%”的口號。在低利潤的前提下,為提高傳統產業的效率、降低成本,小米選擇了更為低廉的渠道,即互聯網和口碑營銷,並用打造單品、爆品的規模經濟降低生產成本,從而實現盈利。這一創新的商業模式,也成為了小米商業模式的基礎。

在小米模式中,用戶體驗同樣被格外注重。小米為“米粉”專門建立了小米論壇,並提出了“為發燒而生”宣傳口號。在小米論壇上,米粉可以真實地參與到新產品從研發到公關間的各個流程,為公司未面世的新產品提出一些用戶意見,並參與到公司營銷方式設計中來,這樣不僅能夠縮短開發節點,避免傳統開發模式耗時長的缺點,還能使小米更加及時地瞭解用戶需求,加強公司新產品與用戶之間的聯繫。同時,用戶對新產品的參與感,也能增加“米粉”的忠誠感。

除了線上論壇以外,小米還創建了線下新媒體營銷渠道“小米之家”,在提供提取手機、售後維修、周邊販售的同時,為“米粉”帶來社交體驗模式,增加企業與用戶、用戶與用戶之間的交流,從而提高了“米粉”對小米的認可度、黏性度與親密度。這就是小米所營造的“粉絲經濟”。

發力科技創新、品質與交付

除了商業模式上的創新以外,小米也沒有停止對科技創新的追求。在過去幾年裡,手機一直是小米的核心,小米還是繼蘋果、三星、華為之後第四家擁有手機芯片自研能力的科技公司。儘管小米手機最初的定位是“價格厚道”,但隨著智能手機的不斷更新換代,小米也在科技創新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與財力。

11月5日,在小米發佈會上,小米集團發佈了全球首款1億像素量產手機——小米CC9Pro系列手機。這是該公司首款五攝手機,支持十倍混合光學變焦、雙光學防抖,擁有四顆閃光燈,是一部號稱“不惜成本”的拍照旗艦機。國際權威相機評測機構DxOMark最新的手機相機排行榜顯示,小米CC9Pro尊享版取得總分121分的成績,與華為Mate30Pro並列第一。

事實上,今年以來,小米加速向科技創新突破,向高端化不斷推進,其成果也不斷顯現。比如,小米9帶來了20瓦無線充電技術;小米9Pro5G更是將這一技術提升到30瓦的超級無線閃充,同時支持10瓦無線反向充電;不久前,該公司推出的小米MIX Alpha5G環繞屏概念手機則帶來了全新的環繞屏形態,被外界視為小米對未來手機形態的一次大膽探索。

而在11月21日首屆“世界5G大會”的論壇上,雷軍更是預言明年極有可能迎來5G市場的騰飛,5G換機潮即將來臨。“小米會全力推動5G手機的研發和推廣,為消費者帶來更優的產品與體驗。”他表示。在雷軍的規劃中,小米的智能手機產品將在不放棄“性價比高”的優勢下,進一步向中高端進軍。其兩大主品牌小米和紅米Redmi將各自獨立,小米將專注先進技術的率先導入,立足中高端到旗艦市場、佈局新零售線上下全渠道;Redmi將死磕極致性價比和電商市場。除此之外,小米的黑鯊、美圖、POCO品牌,將在遊戲用戶、女性用戶、海外極客用戶的垂直賽道上全面發力。

瞄準物聯網,佈局AIoT

在2019年1月11日的小米年會上,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宣佈了小米下一個五年的核心戰略:“正式啟動‘手機+AIoT’雙引擎。”並且提出“All in AIoT,未來5年投入至少100億元”。

AIoT(AI+IoT),即所謂的人工智能+物聯網平臺,簡單來說,就是萬物互聯中的各種硬件設備。隨著5G網絡即將商用,未來越來越多硬件設備開始能夠聯網,並可以通過語音控制,這些都屬於AI+IoT的產物。可以說,物聯網技術與人工智能追求的是一個智能化生態體系,而早在佈局“手機+AIoT”之前,小米已經打造了能為小米用戶提供廣泛服務的新零售生態鏈,在AIoT、智能生活領域具有領先的優勢。

在認識到單一的手機產品不足以支撐企業在宏觀戰略上尋求持續性的發展後,小米創新地選擇打造以手機為核心的生態鏈,塑造下一個階段的業務佈局,提早佈局物聯網,為自身持續性成長奠定基礎。由此,小米的產品不再侷限於智能手機,而是以消費者作為核心,不斷向外圍產品延伸。除了耳機、小音箱、移動電源這類小米熟悉領域的手機周邊外,小米還開發了空氣淨化器、淨水器、電飯煲等智能硬件,以及毛巾、牙刷、行李箱等生活耗材。依託“小米商城”和“小米之家”,小米成為了全球範圍內最早系統佈局智能家居的企業之一。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表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小米的IoT平臺上已經接入1.97億臺智能設備,在消費類物聯網領域目前是全球領先的。”

隨著5G時代物聯網的建設以及智慧城市的推進,智能家居擁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與空間。如今的物聯網市場,是萬億級的藍海市場。根據IDC預測,2017年全球物聯網總體支出同比增長16.7%,略高於8000億美元。到2021年,全球物聯網支出將達到1.4萬億美元。而這正是小米正在開啟的未來戰略。

誕生於移動互聯網時代,展望萬物智能互聯的超級互聯網時代,小米科技成功最重要的秘訣,也許就在於其對產業發展趨勢的敏感度,以及對創新的不懈追求。正如雷軍所說的那樣,“要持續性找到新的風口,率先站上風口,並且在風中維持自己身體的平衡。互聯網的日新月異使我們必須始終全神貫注,要有大象跳舞的力量和細緻,也要有正確的價值判斷。這個價值判斷,我個人認為,就是互聯網帶給我們所有人的對技術的崇敬,對透明與平等的信仰,對效率和體驗的不懈追求,對創新創業熱情的尊重與渴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