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海南文昌馮家灣水產養殖整改取得階段性成效

海南日報記者27日從文昌市會文鎮獲悉,為做好生態環境整治和生態修復,文昌積極探索尾水治理新模式,全面推進養殖尾水治理工作和馮家灣水產養殖綜合體示範園區建設,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效,水體持續變好,產量提高10%以上。

煙堆村委會昌郎仔村是會文鎮海水養殖較為集中的區域,全村26戶100多畝43個高位池進行對蝦、石斑魚養殖。村莊傳統的高密度水產養殖方法,大量的殘餌和糞便排入水體,導致養殖池水富營養化。而每年1至2次的尾水直排入河更是影響水環境。煙堆村委會昌郎仔村村民意識到可持續發展水產業的重要性,經過村民自主商議,利用養殖區域4個池塘建設生態塘,進行尾水沉澱過濾再排放。

會文鎮煙堆村委會牛河溝原是一條名副其實的黑臭水體,經過全面清理淤泥等整治工作,如今已恢復了原來的模樣。為保證尾水治理有成效,會文鎮利用昌郎三村高位養殖區空地進行三級沉澱過濾池建設。目前,昌郎三村正在進行空地淤泥清理,預計下個月竣工使用。

隨著養殖尾水治理工作的持續推進,馮家灣養殖戶自籌資金2000萬元,自覺做好養殖場水管清理、改排和養殖尾水治理工作。會文鎮多方籌集資金3538萬元,對馮家灣區域河流和黑臭水體進行全面治理,目前,已完成770家工廠化養殖場和310家池塘場尾水處理設施建設,治理率分別為98.5%和42.8%。經過治理,馮家灣區域各河溪和近海水質不斷改善,養殖戶所養殖的水產品因水質變好,發病率減少,產量提高了10%以上。

為進一步做好生態紅線內養殖退出轉移安置工作,文昌市還在會文鎮沙港崀地區規劃建設馮家灣水產養殖綜合體示範園區和實施生態環境修復。目前,已完成沙港崀養殖戶土地測量和地上附著物評估工作,簽訂退出協議125戶1820.95畝。(出處:海南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