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7 “戲弄”孩子造成的傷害會伴隨一生,家長別大意,要學會拒絕

文|空谷幽蘭育兒

儘管有些人並非故意,不是有意要想傷害孩子,但是大人的很多行為真是不妥。家長把孩子領出去,有的親戚或朋友會逗孩子,他們用一種孩子不能接受的方式,把孩子逗弄得感到害怕而大哭。作為家長應該拒絕這種行為,別讓其他人戲弄孩子。

孩子因為別人的戲弄而大哭,其實並不是壞事

辰辰是一個乖巧可愛的小女孩,在一次家庭聚會上,親戚們都來逗辰辰玩。雖然大家逗弄孩子是出於喜歡,但有的孩子並不能接受。辰辰的一位叔叔說:“來,叫叔叔!”因為辰辰此前沒有見過這位叔叔,她感到有點害怕,低著頭不說話。後來叔叔拿出個紅包,硬讓辰辰和他說話。

最後叔叔乾脆抱起辰辰,“這孩子咋不說話呢?膽子也太小了吧!紅包想不想要啊?想要就叫叔叔。”辰辰看著這位陌生的叔叔,“哇”地一聲就哭出來了。而旁邊的人則笑著說這孩子認生,卻絲毫不覺得這樣的行為有何不妥。

“戲弄”孩子造成的傷害會伴隨一生,家長別大意,要學會拒絕

在現實生活中,家長對於這樣的情景並不陌生,別人會這樣逗孩子,連家長自己都會犯類似的錯誤。當孩子不按照大人的意願來,旁邊的人就開始給孩子貼上一些莫須有的標籤,比如孩子膽子小,不愛說話,太內向等。大人覺得這樣的行為並沒有什麼,只是喜歡這個孩子就逗一逗,畢竟大家都喜歡可愛的小孩嘛。但把孩子當成戲弄的對象,這樣的過程真的有意思嗎?這是會傷害孩子的。家長們平時很注重孩子的教育,卻不知道有些無意識的行為傷害了孩子。

這種行為不是喜歡孩子的表現,也不是單純地逗孩子,這就是在戲弄孩子,是拿孩子開玩笑。

孩子在這樣的場合中內心是很複雜的,感受不到對方的善意,他們只會害怕,對於陌生人更加恐懼,如果父母不及時制止這種行為,孩子會覺得沒有安全感。這樣的事情發生多了,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比如他們的內心總是會惶恐,不願意去相信別人,一點小事就會感覺到憤怒不安,以後會害怕與人交往。我們認為孩子不懂,正是因為這是一張白紙,所以我們塗上什麼就是什麼了,造成孩子將來性格缺陷。

“戲弄”孩子造成的傷害會伴隨一生,家長別大意,要學會拒絕

真心提醒各位家長,不要覺得無所謂,更不要參與到這種戲弄當中,當孩子表現出不配合時時,家長再去強迫孩子,這是很可悲的。面對這種情況,一定要及時拒絕,別把孩子置於這種境地,要第一時間站出來,給予孩子保護。

如果覺得不好意思或和對方溝通不暢,可以找一個合理的藉口,然後把孩子帶走,安慰一下孩子,看看孩子是否有排斥的情緒,簡單溝通一下,把傷害降到最低。家長若處理得不好,孩子會覺得很茫然,不知道別人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自己的爸爸媽媽都不保護自己呢,他們內心是很失落的。

那麼,當有人“戲弄”孩子的時候 ,家長應該怎樣做呢?

首先,家長要及時保護。

我們通常都不會離孩子太遠,孩子雖然不懂,但是我們可以分辨這些戲弄行為,及時趕過來,在孩子身邊保護好他。有的家長是覺得不好意思,就算心裡不願意也不想表現得很明顯,完全沒必要!和孩子受到的傷害相比,這一切都不重要。要告訴孩子:“大家都非常喜歡你,但是這種喜歡的方式不太好,不喜歡就說出來!”

“戲弄”孩子造成的傷害會伴隨一生,家長別大意,要學會拒絕

其次,讓孩子先離開一下。

如果孩子已經有排斥心理,他們會很不開心了,可能就差哭出來了,所以這時候說太多沒有意義。帶孩子到別處,先把注意力轉移開,讓孩子情緒穩定,然後再和他溝通。我們讓孩子表達內心的想法,也告訴孩子這樣的做法確實不對,他完全可以選擇不接受。

第三,在不能離開的情況,讓孩子勇敢地表達內心。

有些人是長輩,或者是不能得罪的人,不方便轉身離開,那麼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可以不用回應,或者大膽地向對方說出自己所想的,因為大人一般會跟孩子計較,自己不方便說的話,可以借孩子的口說出。

“戲弄”孩子造成的傷害會伴隨一生,家長別大意,要學會拒絕

​這種“被戲弄”的過程中可以樹立價值觀,如果家長能夠處理好的話,孩子便準確地分辨對錯,還會保護自己。我們都不願意得罪別人,但是也不能是非不分地做老好人。家長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行為,所以一定要竭盡全力保護孩子心理健康。在你們家孩子身上是否發生過類似的事,你是怎麼做的呢?歡迎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