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顫抖吧,小菜販,電商新一輪大戰即將在此打響

在互聯網巨頭滿足了人們的即食的需求之後,它們又瞄準了上游產品——蔬菜。

可能很多人感覺,蔬菜有啥玩的?配送起來還很難。

巨頭們不會這樣想,它們首先想的是這個市場夠不夠大,否則十億砸下去了,結果只有一億的市場,那豈不是虧大了?

蔬菜是我們每天都要吃的食物,它的營養豐富程度自不必贅述。

假如每人每天平均消耗1元的蔬菜,那麼全國1天的市場就是14億左右,一年的消費額就在5000億以上,這該是多大的市場!

顫抖吧,小菜販,電商新一輪大戰即將在此打響

誰要是可以成為這個市場的老大,市場估值至少在500億美金以上。值得注意的是,現在雷軍和美團投資的美菜網估值已經達到了70億美金,大有爭當老大的感覺。

在美菜網的影響下,美團旗下的美團買菜、阿里旗下的菜划算、叮咚買菜等多家公司紛紛進入菜場這個大市場。

在這些巨頭的衝擊之下,最先受到影響的必是你家小區門口的菜販們,它們的蛋糕已被互聯網巨頭盯上。

誰將贏得這場勝利?我們將拭目以待。

1

電商的核心優勢在哪?

互聯網巨頭入局菜場,無論從資金角度還是從商業模式角度,那都是小商販們比不上的。

我們拿阿里的菜划算來舉例,七個字完美概括了它的核心優勢“又快又好又划算”。

顫抖吧,小菜販,電商新一輪大戰即將在此打響

首先,外賣的成功驗證了快速配送服務的可行性。很多外賣都能做到一個小時內送到的標準。

菜划算成立時間較其他平臺來說算是最晚的一家,因為在時效性上要求更加嚴格,明確表示29分鐘內必達。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是29分鐘呢?為啥不湊一個整數呢?

那是因為它要與其他平臺形成對比,美菜網與叮咚買菜都成立於2014年。

美菜網對於時效性的要求是“110”,即晚上11點前下單,上午10點前送達。

叮咚買菜則對時效性更加嚴格一些,網上下單後,30分鐘內必達。

由此可見,菜划算主要對標的是叮咚買菜,突出的就是比叮咚買菜快一點。

其次,產品質量好。好在哪裡?好在食材採自原產地,公司嚴把質量關。

畢竟沒人喜歡爛菜和有農藥的菜,這涉及到了食品的質量安全問題。

最後,划算才是硬道理。無論一個商品有多快有多好,如果價格貴的離譜,那麼市場也就不復存在,前面的一切努力也就白費了。

2

生鮮電商主要模式

雖然最近巨頭們都在加註菜場投資,實際上還是在關注生鮮市場,因為菜場APP中又有一些海鮮、米、面等日常用品。

從目前來看,生鮮電商目前主要分為三種模式:

第一種是線上運營+前置倉模式;

第二種是店倉一體化模式;

第三種是社區拼團模式。

目前發展最為迅速的就是第一種模式,用戶在網上下單,商家在離用戶最近的一個倉庫調貨、送達。

美菜網、叮咚買菜、菜划算等通通採用這種模式,這種模式的好處就是不必太在意倉庫的臨街位置與否。可以是3樓倉庫,也可以是地下室倉庫。雖然總的來說建設費用不會太少,但是與臨街店鋪來比,費用小很多。

顫抖吧,小菜販,電商新一輪大戰即將在此打響

不過缺點是為了保證時效性,必須管理好數以萬計的配送隊伍,這個管理工作巨大。

據悉,叮咚買菜的前置倉在運行一年以上可以實現正向現金流。

店倉一體化主要是指有實體店的生鮮超市,比如說盒馬、永輝超市、小象生鮮等。它們的店鋪就是一個大型倉庫,人們也可以在網上下單,送到用戶家中。

這種模式屬於重資產投入,地段選擇、員工管理、運行效率等等都是很重要的因素,更主要的是價位較貴,所以很難大範圍普及。

社區拼團模式主要模式放的是拼多多模式,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是興盛優選。

它主要採用的是商品先由共享倉轉到總倉再轉到配送站,最後達到各個線下小店,用戶到店自提。

這種模式的難度在於建立強大的物流系統,一環扣一環,緊密相連。自提點又有點類似於菜鳥驛站,地段的選擇重要性弱一點,但是一定要離居民很近。

還有就是拼團模式最終的價格必須要便宜一點,否則人家還不如干脆到小區門口買了。

3

小菜販的機會在哪?

理論上來說,小菜販的未來是堪憂的,因為巨頭已經盯上了他們。

假如以後人們都在網上買菜,那麼小菜販就不得不轉型了。

在這個緊要關頭,小菜販們該如何自救?

要想知道如何自救,那就要先判斷誰才是最主要的競爭對手?

店倉一體化的生鮮電商很難成為小菜販的競爭對手,因為它們的目標客戶不一樣。一個是中高端客戶,一個是普通居民。

社區拼團模式還沒形成氣候,因為拼團就會涉及到稍微複雜一些的操作過程,而且價格優勢不太明顯。

因此,最大的競爭對手莫過於美菜網、叮咚買菜等這類競爭對手,他們在拿菜價上存在較大的優勢,其次快速送貨上門也是一大亮點。

那麼它們存在缺點是什麼?

(1)大多對於最低買菜額存在一定的要求。比如說有的買菜要30元以上,有的是20元以上,否則要加配送費。這就相當於間接引導消費者花30元以上的。

可是,有的家庭人口少,並且喜歡新鮮蔬菜,所以每天都要買一次,但是一次消費可能只有10元就夠了。

可是網上買10元蔬菜,它們不收配送費的話是要虧本的。如果收配送費,那麼它的價格就沒有優勢。

(2)情感需求。很多買菜的人是老頭老太太,他們最大的樂趣就是每天早起到菜市場買菜。不僅可以鍛鍊身體,還能買到最新鮮的蔬菜。

最主要的是他們可以跟同小區的老頭們一路開開心心的聊聊,到了菜市場也能得到批發商的熱情接待,這種情感訴求是網上不存在的。

(3)挑菜是一種樂趣。蔬菜是一種易壞體質,稍微的磕磕碰碰就會爛掉。沒有人希望自己買到一顆爛菜,所以挑菜是一種樂趣。

假如說電商提供已經挑好的蔬菜,那麼勢必增加人工成本,蔬菜的價格優勢就會很小;假如電商不提供已經挑好的蔬菜,那麼口碑就會差掉,這是一個難題,時刻在考驗著創業者。

因此,假如你是一個小菜販,在變革來臨前一定要針對電商的以上弱點猛攻,這樣你就會有一席之地。

創業小貼士:

商場如戰場,商業的本地很大程度上是存量市場的競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隨著越來越多的互聯網開始盯向小微個體戶,個體戶成了一個沒有安全感的話題。

希望各位創業者能夠心懷天下,充滿善意。假如有一天,你佔據了蔬菜市場的50%市場份額,但是也請你儘量思考一下這些菜販的未來問題。

一個人的成功只是卑微的,一個社會的成功才是偉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