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4歲兒子把零食放口袋忘付錢,超市要罰款10倍,媽媽的舉動被點贊

一般來說,孩子在三歲的時候就有了對錢的看法,到了四五歲的時候,他們就會知道應該用金錢來交換他們所需要的東西。

但是也有一些孩子受到父母的很好的保護,沒有跟隨他們的父母去一些購物中心或超市。

與外界的交流太稀缺,根本無法理解這些人類規則,他們也不知道錢的用途。

正是因為孩子的智力發育不成熟,所以會導致很多問題發生。

例如,前些時候,我看到超市的收銀員被一圈人包圍,結果發現一個四歲的孩子在他走的時候檢測出拿了一份零食,忘了付賬。

就在寶媽帶孩子出去的時候,她突然被櫃檯的職員攔住了,有人控告她和孩子偷東西,並要求母親支付十倍的賠償金。

4歲兒子把零食放口袋忘付錢,超市要罰款10倍,媽媽的舉動被點贊

這位媽媽也糊塗了,原來是孩子在自己沒有注意的時候,直接把一袋小吃放進自己的口袋裡,這才會鬧出這種烏龍事件。

看著咄咄逼人的櫃檯職員,還讓自己付出10倍的賠款,寶媽也不願意示弱:只是兩塊錢就能賣到的東西,還想讓我以10倍的補償,甚至20倍的補償,那還不如多買點。

只是現在的問題是,我想說我的兒子沒有偷任何東西,只是因為他太小,根本沒有錢的概念。

你們是不是太欺負人了?對於一個孩子來說,直接用"偷"這個詞來判斷孩子的行為合適嗎?

你負責嗎?如果你說我兒子現在偷東西,肯定會給我兒子的生活蒙上陰影!你必須向我兒子道歉!

寶媽的話也很有道理,旁邊的人也呼應道:孩子這麼小,絕對不偷東西,根本就沒有付錢的概念,超市也不用這麼認真。

櫃檯職員也覺得剛才說的話有點衝,她也臉紅了,趕緊讓媽媽把東西還了回來,把孩子帶走了。

就上面提到的烏龍事件而言,其實這在我們的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

有些孩子四歲就知道買東西,但有些孩子仍然沒有錢和交換的概念,不知道該拿什麼來交換這些東西,他們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

4歲兒子把零食放口袋忘付錢,超市要罰款10倍,媽媽的舉動被點贊

為了避免這個問題,寶媽和寶爸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1、讓孩子學會區分物體的所有權

首先,教自己的孩子區分物品的所有權,讓孩子知道什麼是自己的東西,哪些東西是別人的。

他們自己的東西可以用,但別人的東西不能隨意拿走,去超市不能隨心所欲地拿東西,如果孩子學到了這個,就可以避免這種烏龍事件的發生。

4歲兒子把零食放口袋忘付錢,超市要罰款10倍,媽媽的舉動被點贊

2、多帶孩子出去,掌握基本知識

父母可以帶孩子多出門,只有看得更多,才能瞭解到更多的生活規則。

如果孩子被關了很長時間,只是盲目地溺愛自己的孩子,使孩子不能長大。

無論是旅遊還是帶孩子散步,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在探索世界的過程中,孩子們一定會取得完整的進步,掌握一些基本的常識。

4歲兒子把零食放口袋忘付錢,超市要罰款10倍,媽媽的舉動被點贊

3、培養兒童需要的合理化

什麼是需求的合理化,讓孩子對金錢的價值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清楚地瞭解每一個項目的價值,讓他認識到這些東西並不都是他們自己的。

雖然有很多自己需要的,但我們必須理解哪些需要是合理的,哪些需要是不合理的。

不要讓孩子盲目地佔有東西,理解哪些需要,哪些不需要是非常重要的。

4歲兒子把零食放口袋忘付錢,超市要罰款10倍,媽媽的舉動被點贊

身為寶媽的我認為,我們應該經常教導孩子一些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常識。

讓我們的孩子知道他們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大人也應該給孩子更多的寬容和理解,幫助他們有一個非常光明的未來。

你們是怎麼去教育孩子要花錢買東西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