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用一萬元撬開養豬大門的他,如何成為躲過非洲豬瘟的“豬堅強”

用一萬元撬開養豬大門的他,如何成為躲過非洲豬瘟的“豬堅強”

用一萬元撬開養豬大門的他,如何成為躲過非洲豬瘟的“豬堅強”

農場主+

第1479期

用一萬元撬開養豬大門的他,如何成為躲過非洲豬瘟的“豬堅強”

“非洲豬瘟”,一個說到不想說的詞,它是惡魔,它是挑戰,它是文章中羅列出來的一條條驚心動魄的數據,它是我們坐在辦公室裡的臆想。

這不是源味探訪的做派,更不是梅子的作風,我們需要走進真實的豬場,去看看非洲豬瘟下養殖戶們真實的情況。湖南嶽陽公田鎮五龍橋村,一個躲過非洲豬瘟的小豬場向我們發出了邀請,希望我們去看看。

他說“我沒有品牌需要宣傳,也沒有滯銷的豬肉需要售賣,我喜歡你們的文章,想要和你們見面聊一聊未來的走向。更希望你們報道一下,我們這些白手起家的養殖戶在非洲豬瘟下的情況”。

“對路子”!得到邀請後的一週,源味探訪決定出發!


用一萬元撬開養豬大門的他,如何成為躲過非洲豬瘟的“豬堅強”


左起:農場主陳志祥、岳陽日報記者劉衍清、農場主+主編曹瓊


用一萬元撬開養豬大門的他,如何成為躲過非洲豬瘟的“豬堅強”


一個人的養豬場

看到“底層養豬者”幾個字,有些人可能會覺得有些不舒服,養個豬還分什麼中高低層,可現實就有這樣的區分,我們稱之為起點不同。

因為,有網易丁磊那樣高大上的大資本養殖者,也有阿里的人工智能養豬,但我認為,陳志祥這樣從兩隻母豬起步的養殖者,才最有代表意義。

當然,起點低表明了需要面對更多基礎性的問題。別人的問題是怎樣賣出高價,自己的問題是場子怎樣建起來,開始涉足養豬行業的陳志祥就面臨經驗問題、資金問題。

自小家中貧寒姊妹眾多,一家人卻只能依靠母親一人生活,早早輟學南下打工補貼家用,註定成為80後陳志祥的宿命。讀完初中孤身闖蕩珠海,有類似香港電影裡的情節,但和香港電影裡闖蕩江湖的豪氣沖天不同,大多數人只是滄海一粟,最後還是需要與年齡妥協,放下年輕的不羈,回鄉踏實生活。

16年回鄉探親遇到自己現在的老婆,陳志祥便決定留在家鄉創業養殖當地土豬。1萬的啟動資金如何上手?只有全部買上母豬,這樣一年下仔豬就可以讓數量翻倍,所以拿著一萬塊,陳志祥買了兩頭母豬開始了自己的養豬生涯。

仔豬多了就需要地方,傳統的農村豬圈已經滿足不了養殖需求,建立一個豬場迫在眉睫,向朋友借錢想辦法貸款,東拼西湊弄來30萬,建廠的資金有了,場地選在了不通車的後山,一切準備就緒。

除了一個人實在不能完成的,基本都是自己默默地去做,這樣可以節省不少人工錢,但是該建好的必須建好,所以陳志祥的養豬場雖然簡樸但五臟俱全。養殖區、操作間、消毒區、母豬產房、飼料種植、豬糞處理區、生活區都劃分得井井有條。

雖然可以看到很多DIY的成分在裡面,但是更能看出一個人的用心和全身心付出,甚至有一些屬於創業者的無奈,就像陳志祥說的那句話:“有債務在身、還要養活一大家人,你只能想盡一切辦法去節省著把事情做好,儘量就在山裡把豬養好”。

所以,除了剛生的小仔豬,他會花費重金買點好的給幼豬吃,其餘的飼料一切就地取材來源於村子,這也是我們在豬場沒有發現一個飼料袋的原因,為了省錢,很多飼料都是他自己摸索搭配的。

青飼料來自於上山的青草,田裡的紅薯葉還有專門種了幾畝的南瓜地。精細一點的飼料,來自於花生、米糠、玉米,哪家有就到哪家收購,自己打粉調配,省錢還能安心,養活一百多頭豬綽綽有餘。

用一萬元撬開養豬大門的他,如何成為躲過非洲豬瘟的“豬堅強”

用一萬元撬開養豬大門的他,如何成為躲過非洲豬瘟的“豬堅強”

用一萬元撬開養豬大門的他,如何成為躲過非洲豬瘟的“豬堅強”

用一萬元撬開養豬大門的他,如何成為躲過非洲豬瘟的“豬堅強”

用一萬元撬開養豬大門的他,如何成為躲過非洲豬瘟的“豬堅強”

就這樣兩年摸索下來,一個一百多隻豬勉勉強強可以存活的豬場在山坳裡活了下來,還因為與外界完全隔離、通風好,避免了非洲豬瘟的浩劫。

但是,這並不代表草根養豬者陳志祥沒有交過學費。因為沒有經驗,新生的豬仔死亡率高達80%,有被壓死的,有被熱死的,有被踩死的,前前後後也損失了6萬塊,而這6萬塊錢無疑是很多地方想方設法節省下來的。

吃住的問題解決了,預防的問題也要自己來,什麼季節打什麼藥,都在沒有錢的條件下被陳志祥弄得明明白白,他也成了半個獸醫,更成了山坳裡的野人。

夏季每天4:30起床工作,準備飼料,一直忙到上午10:00,然後吃飯休息,下午準備第二天的飼料和各種雜事,晚上需要思考怎樣把豬肉賣出去,聯繫人買豬,摸索自己的出售方式,生活就像陳志祥說的一樣“有時候你甚至沒有時間考慮你還有10幾萬的債沒有還,二胎寶寶馬上要降臨,因為你還有100多頭豬需要照顧”。

其實,陳志祥的豬場離家人所在的村落沒有太遠的距離,翻過一個小山就可以達到,來回也就30分鐘的路程,但是自從在豬場旁邊建了生活區,除了送豬肉基本很少回家,4歲的女兒看到相機中拍攝的陳志祥直接來了一句,“我想爸爸,他都不回來”。

意外之下我們確實也發現,從我們到豬場以後,一直都是他一個人包辦了一切,不是在殺豬送肉就是在調配飼料,晚上安排我們休息以後還在照顧母豬,聊天也是在收割青草或者吃飯時進行的,他一個人像一個不會停歇的發動機一樣,圍著豬場轉。

一個人的豬場,像極了每一個創業者的縮影,只有親力親為、拼盡全力才有機會生存下來。

用一萬元撬開養豬大門的他,如何成為躲過非洲豬瘟的“豬堅強”


用一萬元撬開養豬大門的他,如何成為躲過非洲豬瘟的“豬堅強”


用一萬元撬開養豬大門的他,如何成為躲過非洲豬瘟的“豬堅強”


用一萬元撬開養豬大門的他,如何成為躲過非洲豬瘟的“豬堅強”


用一萬元撬開養豬大門的他,如何成為躲過非洲豬瘟的“豬堅強”

顫慄的非洲豬瘟

前文我們說過,這個一個人的豬場躲過了非洲豬瘟的浩劫,但是真的對他沒有任何影響嗎?

看著身邊一個個倒下的同行,陳志祥害怕極了,不僅停止了擴張的計劃,還在朋友親人的勸告下出售了自己能夠出欄的所有生豬,停止了母豬的受孕,用來降低自己的風險。

他說“當時到底賣不賣我糾結了很久,我自己是非常不願意賣的,我很清楚大批量的出售加上停止生產是很影響我未來的計劃,現實點說,我知道肯定會漲價的。

但是沒有辦法,我承受不起任何風險,一旦我的豬出問題那就是萬劫不復,面臨還債無望的境地,所以咬咬牙就出售了,從170頭減少到了75頭”。

可惜歸可惜,就陳志祥的情況來看,儘量售賣出去能夠售賣的仔豬還債,然後停止生產來躲避風險是上上策,畢竟非洲豬瘟無藥可治。

當下要做的就是伺候好剩下的豬大人們,如何從防疫方面下手,陳志祥也可謂費盡心思。

用一萬元撬開養豬大門的他,如何成為躲過非洲豬瘟的“豬堅強”

不管是進出餵養還是打青飼料都在生石灰上泡一泡

用一萬元撬開養豬大門的他,如何成為躲過非洲豬瘟的“豬堅強”

每天持續不斷地點香滅蚊子

用一萬元撬開養豬大門的他,如何成為躲過非洲豬瘟的“豬堅強”

每天進行豬廠殺菌

用一萬元撬開養豬大門的他,如何成為躲過非洲豬瘟的“豬堅強”

掛在豬場處的聲波滅鼠器,防止老鼠的侵入

我們可以看到,所有的防禦方式都很民間,相對於紅外線殺毒全封閉管理來說,陳志祥的方式太過簡陋,但這是一個資金不充裕的養豬者能夠做的一切,養豬他不僅認真,還比別人多了一份窮則思變的動力。

只是他和千萬養殖戶一樣,目前也只能躊躇不前,不敢大踏步的向前發展,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迎接“豬正常”。

但他依舊相信未來可期,目前他有一批穩定的客戶存在於他的朋友圈,裡面有他的老師、朋友、村民、朋友的朋友組成的回購率在80%的土豬肉粉絲團,足夠售賣他的生豬,每次殺豬在朋友圈預告後,基本都是快速訂完,甚至是無肉可訂。

他說“目前沒有想過什麼品牌,只想把自己養的豬賣給自己三輪車能夠達到的地方,最多在恢復豬肉流通以後,把豬肉快遞到遠方老鄉打工的地方給他們解饞。

但是品牌的夢一定會在,這段風波過後我想把我的模式摸索的經驗教授給想養土豬的村民,成立合作社一起發展,畢竟我一個人只能養一百多頭,不可能發展太多,一個人的力量太有限,想要規模化標準化有成立品牌的可能還是要靠大家”。

用一萬元撬開養豬大門的他,如何成為躲過非洲豬瘟的“豬堅強”

用一萬元撬開養豬大門的他,如何成為躲過非洲豬瘟的“豬堅強”

沒有絲毫退路,輸不起就是底層草根養殖戶的基調,頑強的精神與認真又是他們扛過所有磨難的眾生相。

陳志祥的養豬廠對很多大型養豬廠來說不值一提,我們也很難從他的銷售上學習到什麼精髓,但是這並不代表他沒有這樣的意識,只是清晰的認識到就目前的近況來說只能有所不為,饅頭需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這也許能夠給我們一年都想要回本的農場主們一些啟示。

用一萬元撬開養豬大門的他,如何成為躲過非洲豬瘟的“豬堅強”

我很難用我手中的筆描繪出,他一個人建廠、一個人在山頭養豬的艱辛,更難做到感同身受,瞭解他一路的不易。但就養豬本身來講,它是一個低門檻的事情,沒有多少花裡胡哨的東西。

年輕人可以養,老年人可以養,有錢的可以養,沒錢的可以養,只要我們知道豬肉是走進每個家庭餐桌的,豬肉是每個孩子每天必須要吃的食物,那麼每一個豬場都會有自己的活路。

而在梅子心中,養殖場沒有所謂的大小,只有豬肉的好與不好,就像每個消費者看不到每一個養殖者背後的心酸一樣,我們只需要做好能做的,放棄好高騖遠,多一點踏踏實實。

你覺得草根養殖戶最大的難點在哪裡?歡迎留言!

排版 | 小抽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