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中國人在美國的從商經歷,活得真屈辱

國寶銀行的創辦人孫啟誠,1952年16歲的他從香港移民美國,年輕時是一名律師,在美國生活多年之後發現當時號稱是“中國味兒”的美華銀行實際上對待華人存在很大的偏見。

當時,華人在這些銀行貸款很難,可是貸不到款就意味著沒錢買房安不了家,貸不到款也意味著沒有本錢做生意,也就無法在美國立足。

於是孫啟誠開始考慮開一家真正屬於中國人自己的銀行,能夠專門為社區裡的同胞排憂解難。國寶銀行因此成立了。

看著越來越多的同胞成功從銀行貸款買了房,生活越過越好,孫啟誠很滿足,因為這就是他開銀行的初衷。

中國人在美國的從商經歷,活得真屈辱

天有不測風雲。2008年美國發生嚴重的次貸危機,國寶銀行也在那次危機中虧損不少。

危機過後,美國政府花費納稅人7000億美元的稅款填補虧空,以求挽回美國經濟秩序崩潰的趨勢。

然而,更大的陰謀才剛剛開始。

2009年5月,地檢署指控國寶銀行的員工和高管參與了有系統的詐騙行為丶做假和捏造貸款單 。

2012年5月31日,總部在紐約唐人街的國寶銀行連同兩名貸款主管,被紐約曼哈頓地區檢察官辦公室起訴,罪名從偽造商業記錄丶民用貸款欺詐丶嚴重盜竊丶串謀等共182項。國寶銀行被指控涉入了一起貸款欺詐陰謀。

中國人在美國的從商經歷,活得真屈辱

美國著名的金融危機,“始作俑者”竟然是一家很小的華人銀行?

這些指控在孫啟誠實在是太荒唐了,因為國寶銀行根本沒有次級貸款更沒有倒賬(壞賬),在被指控的5年時間裡,國寶總共賣了3000個貸款給房利美,3000個裡只有9個有問題,而且都得到了及時處理。

但是次貸危機之後,作為納稅人的美國民眾因為自己繳納的稅款被用來填補虧空,不滿情緒高漲。

這時候需要有一個“背鍋俠”成為這些壞情緒的出口,於是“小到可以進監獄”的國寶銀行成為那些“大到不能倒”的美國銀行的替罪羔羊。

中國人在美國的從商經歷,活得真屈辱

國寶銀行

最屈辱的還有銀行的工作人員所承受的不合理對待……

在逮捕涉嫌欺詐的國寶銀行僱員時,他們竟將華人員工用手銬銬在一起,頗有“遊街示眾”的意味,這種逮捕方式在美國完全沒有先例,連美國律師都覺得震驚。

除了這種當眾的羞辱,美國媒體也毫不手軟的落井下石,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都在大肆報道這些“ 不守規矩丶愛玩貓膩的黃皮膚華人” 。

可以說,那段時間國寶銀行以及銀行員工所承受的已經不是屈辱,而是侮辱。

中國人在美國的從商經歷,活得真屈辱

被連銬起來的華人員工

當時在地檢署工作的孫啟誠的小女兒看到這一幕後憤而辭職,因為她不再相信美國政府的正義和公平,反而看到了他們的無能和自大,真的是攢夠了失望。

中國人在美國的從商經歷,活得真屈辱

孫啟誠的女兒

不過無論是孫啟誠還是他的四個優秀的女兒,他們絕對不是隨意任人揉捏的軟柿子,為了證明國寶銀行的清白,他們請來一整家律師與100多位律師丶180多項控罪以及整個地檢署大陪審團苦苦周旋了五年時間,整理了90萬頁的相關文件,最終在2015年6月5日,經過一個月的審理,陪審團認定兩名被告和國寶銀行無罪。

中國人在美國的從商經歷,活得真屈辱

遲到的公正

五年時間,孫啟誠從75歲耗到了80歲,為了讓美國給自己正義,他花費了1000多萬美元。

其實,如果當初選擇認罪,只需要交600萬美元罰款就可以了事。

官司勝訴之後,孫啟誠感嘆:“我在官司打完時,有一句話我說,公理是看你能付出多大代價,到底你能夠承擔多少?這個道理我說我懂了。”

中國人在美國的從商經歷,活得真屈辱

孫啟誠的妻子

有多少華人當初懷揣自己的“美國夢”毅然決然地來到美國,最終卻發現自己根本連追夢的成本都沒有。

沒有有形的資金成本,更沒有無形的生存技能和美式思維等成本。

這時你才發現自己在面對屈辱和不公時,連還擊的力量都沒有。而真正能給你安全港灣的,只有隔海相望的祖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