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最佳辯手郭敬明:多虧對方送人頭

郭敬明以導演的身份又出來了。

騰訊視頻新上了一檔節目《演員請就位》,形式大體上類似於《演員的誕生》,只不過參加比賽的演員更多,也更嫩,知名度整體也比較低。像是不知名小演員的“創造營”。

節目有四位導演坐鎮,富婆趙薇,美籍華人陳凱歌,鮮少失手的李少紅,還有……暢銷書作家,鮮肉劇教父郭敬明。


最佳辯手郭敬明:多虧對方送人頭


第一期播出之後,圈粉一堆的竟然是郭敬明。

最佳辯手郭敬明:多虧對方送人頭

發生什麼了呢?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除了四個導師之外還有兩個坐鎮的嘉賓演員,李成儒和王迅。郭敬明組的董立、郭俊辰一起表演了一段《悲傷逆流成河》的片段,演完之後,主持人沙溢問李成儒什麼感受,李老一點B臉沒給,叮噹一頓批,而且就前兩句批了演員臺詞水平不行,後幾句都是針對背後的作者郭敬明。

最佳辯手郭敬明:多虧對方送人頭

還記得當年《最強大腦》舞臺上,doctor魏和郭敬明的精彩對決麼。郭導肯定不是能受得了這氣的人吶,當場懟了回去,其中的一句話被廣為流傳,奉為金句:“你可以永遠不喜歡你不喜歡的東西,但請允許他存在。你可以繼續討厭自己討厭的東西,但請允許別人對他的喜歡。”

最佳辯手郭敬明:多虧對方送人頭

說完這句話之後,進一步拔高——電影就是因為有千千萬萬個故事,才迷人,才能讓我們在電影裡一起做夢。

抑揚頓挫,一氣呵成,現場,剛剛被李成儒家長式口吻教訓的觀眾爆發出了掌聲。小四(郭敬明)被直接捧上熱搜,網友稱其是最佳辯手。

其實在整個第一期的節目裡,都能看到郭敬明旺盛地表達欲。

先導集裡,沙溢參演郭敬明導的短片,就某一個細節展開探討,郭敬明說一個演員應該是儘量讓劇本合理化而不是總想著要改劇本;陳若軒和明道在演出《破冰行動》的時候,陳若軒最後的嘶吼時間略長,郭敬明說演員一定要學會克服自己的虛榮心;劉雅瑟演《滾蛋啊腫瘤君》之後,郭敬明點評說演員的表演一定要有審美……

是不是最佳辯手不知道,但郭敬明還真的很明白怎麼說話。

先提問再回答,先贏一分

拿郭敬明和陳若軒的一段舉例。郭問陳,你覺得整場表演裡面哪一段讓你覺得最有發揮。陳若軒也是單純,挑了最後一段,就是爭議滿滿的那段嘶吼,然後郭接過話題,說其實最能發揮演技的是剛剛陳凱歌導演現場調整的那一段對峙戲,然後再展開敘述。


最佳辯手郭敬明:多虧對方送人頭


整個過程全場觀眾包括很多屏幕外的觀眾都是看得頻頻點頭,“還挺有道理的”、“看來他還真是肚子裡有點貨”。

實際上,這種提問方式就已經先把自己抬高了一級。你仔細感覺一下,郭的提問方式像不像家裡準備給你講道理的長輩或者學校老師。

提問的人是我,也就意味著這個話題的最終解釋權在我,我是主動方,而被提問的演員只能被動地接受郭扔來的問題,這在無形之中,高低位就已經出來了。

其實這種說話方式我們生活中常常遇見,當你想顯擺點什麼事的時候,可能就會先問對方相關的問題,然後自己再接過話把一通講。這種方式並不高級,而且用得不好很容易引起反感。這就要說到郭敬明的第二個高明之處。

以退為進,用消除距離感的方式增加距離感

郭點評劉雅瑟的表演,表示對方的表演需要更張弛有度一點,在點評的間隙一直在說“我說的不一定對啊,我只是說我的看法”、“只是純粹地探討啊”、“沒關係我就是說出來,你不用太當回事”。


最佳辯手郭敬明:多虧對方送人頭


這些話陳凱歌說會顯得禮賢下士,但郭敬明說其實是抬高自己。

前者是公認的大導演,江湖地位在那呢,他在點評演員的時候所有人都會默認是上對下指點。而郭敬明是一個太有爭議的導演,甚至是負大於正的爭議,他點評演員的時候可能不少觀眾心裡都犯嘀咕,這哥們夠不夠分量說人家。

所以郭對著劉雅瑟說,不是批評,純粹是探討,意思就是我郭敬明作為一個導演可以點評你,可以批評你,但是我沒有,現在我只是在和你探討。

比如你第一次見某個人,這個人見面跟你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別有負擔,我們就正常交流就好”。你的第一感覺肯定是:這人誰啊?是不是什麼大佬但我沒認出來啊?

這就是用消除距離感的方式增加距離感。

故弄玄虛,好好的話拐著彎說

郭敬明說演員要對錶演有審美,事實上表達的就是表演的情緒要有張有弛。他還說演員都要克服表演的虛榮心,大白話就是戲別演過了

這倒是很符合他寫作的風格。

在這個憂傷而明媚的三月,我從我單薄的青春裡打馬而過,穿過紫堇,穿過木棉,穿過時隱時現的悲喜和無常。翻譯:三月份,我喜憂參半。

你給我一滴眼淚,我就看到了你心中全部的海洋。翻譯:你哭完我就懂了。

很多我們以為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事情,就在我們念念不忘的日子裡,被我們遺忘了。翻譯:時間一長,啥都忘了。

凡世的喧囂和明亮,世俗的快樂和幸福,如同清亮的溪澗,在風裡,在我眼前,汨汨而過,溫暖如同泉水一樣湧出來,我沒有奢望,我只要你快樂,不要哀傷。翻譯:腦子裡過了遍電影,然後祝你幸福。

……

放大招,金句!金句!金句!

“你可以永遠不喜歡你不喜歡的東西,但請允許他存在。你可以繼續討厭自己討厭的東西,但請允許別人對他的喜歡。”

郭敬明對李成儒的反擊,最後的這幾句話被奉為金句在網上掀起不小的熱度。節目播出時,也能看到李成儒在聽郭敬明這幾句話的時候,眉頭緊皺,吃黃連一般。估計李成儒自己坐在那也得犯嘀咕:完了,這波要崩。

這波battle可以說是李成儒正好賣給了郭敬明一個人頭。


最佳辯手郭敬明:多虧對方送人頭


李成儒點評兩個年輕演員的戲,一張嘴就先給了八個字,他說自己看這段表演的時候“如坐針氈,如芒刺背”。

確實,郭俊辰和董力的那段水平爛得可以,尤其董力,可以媲美一點表演沒學過的普通人。但李成儒接下來的話就全是在給自己挖坑,他指責了一番兩個人臺詞水平太差,然後直接(毫無過渡,十分生硬)把矛頭轉向《悲傷逆流成河》的小說本身,他說有那麼多家國情懷、忠人義士,就非得演這麼個高中生搞對象的戲碼,還質疑說“這就是所謂的暢銷書”,最後總結:那我們這一代孩子看這些東西長大能好麼?

可以說,就算郭敬明沒還擊,李成儒這段話也夠他在網上糊一波的。

李犯了兩個大忌,一個是拔太高,一個是家長口吻

假如你在公司點外賣,突然有人過來跟你說,你的父母在老家捨不得吃捨不得穿,你卻連樓都不下,花著配送費在這點外賣。

這時候你什麼感覺?莫名其妙啊,我幹嘛了你在這說這個。


最佳辯手郭敬明:多虧對方送人頭


一個意思,就是話是這麼個話沒錯,只不過它出現的時機太莫名其妙了。劇本差是劇本差,就事說事沒問題,怎麼就直接拐到“家國情懷、忠人義士”那兒去了,毫無邏輯,所有人聽到那都是一頭霧水,黑人問號。

到最後,還接著拔高,我們這一代的孩子就如何如何,

這都哪跟哪。從不看字幕聽不清倆人的臺詞能轉到“我們這一代孩子”,真不怪有人看了這段摟不住火。

這種拔高式的教訓口吻本身就特別受年輕人的鄙視,太像中國式家長了,太像每個人童年時期聽過的那些話了——你考試怎麼考這麼低分,我和你爸含辛茹苦早出晚歸……你爸昨天下班還說給你買個新鉛筆盒……你奶奶身體也不好……


最佳辯手郭敬明:多虧對方送人頭


李成儒的這些話如果放在文化類節目裡都還過得去,《演員請就位》是什麼,純綜藝,娛樂場合

能感覺得出,李成儒是心裡對這類型的電影和整個社會的風氣積怨已久,事後採訪他也重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最佳辯手郭敬明:多虧對方送人頭

私以為,這才是真金句:不能用廉價的筆觸,來引起廣泛的共鳴。不過看得出,就算是到事後採訪,李成儒還沒反應過來自己的問題在哪——節目讓你聊的是表演,你就不該硬開話題去討論劇本如何、校園戀愛題材如何。

人家沒招你,你先動手就是錯。

到頭來讓郭敬明秀了一臉。的確在看節目的時候,很容易被郭敬明妙語連珠的氣勢唬住,但你仔細想想,這是一句完全沒有意義的話。

這就好像是在嘻哈節目裡比賽比到最後,主持人蹦出來說一句,其實這個夏天最大的贏家是說唱藝術;歌手比賽到最後說音樂沒有高低之分;駁斥地域歧視的時候有人站出來說,哪都有好人,哪也都有壞人……

聽起來很漂亮但是沒有意義,這裡說的沒有意義是指它本身沒有觀點。觀點就是傾向性,沒傾向性當然沒有觀點。

倒也不是說這種漂亮話不好,它有它的應用場景,但肯定不能是爭辯的場景下。沒有觀點的內容怎麼能拿出來爭辯呢?

我說你寫得東西差,你不聊自己,而是站在讀者的立場上說,要尊重他們的好惡。

不爭辯。高明,圓滑。


最佳辯手郭敬明:多虧對方送人頭


最後隨便聊幾句

80後有三個作家最紅,韓寒、郭敬明、張悅然。前兩個人的書迷相互鄙視,曾經頗有那麼點“既生瑜何生亮”的意思。

上海郊區的韓寒喜歡王小波,初中以來就和應試教育不對付,叛逆的本質是頻繁地琢磨事,所以他寫出來的東西不追求文字上的華麗,敘事求淺白,思想放得足;郭敬明是四川自貢的人,酷愛寫作,對文字的駕馭能力極高,寫東西快,連續兩屆拿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據說第二次拿獎的文章是在早自習半個小時攢出來的。

曾經郭敬明去參加魯豫有約,被問到一天能寫多少字,郭表示說他的雜誌常常第二天就要印了,前一天他的版面還沒內容呢,晚上的時候可以臨時突擊幾萬字。同樣的問題,魯豫也問過韓寒,韓寒說他狀態最好的時候,一天能寫七千字,極限了。


最佳辯手郭敬明:多虧對方送人頭


郭敬明在不止一篇作品裡寫過他眼裡的上海。

拎著LV的年輕白領從地鐵站嘈雜的人群裡用力地擠出來,踩著10cm的高跟鞋飛快地衝上臺階,捂著鼻子從衣裳襤褸的乞丐身邊翻著白眼跑過去。

寫字樓的走廊裡,坐著排成長隊的面試的人群。

星巴克裡無數東方的面孔匆忙地拿起外帶的咖啡袋子推開玻璃門揚長而去,一半拿出咖啡匆忙喝掉,一半小心拎著趕往老闆的辦公室,與之相對的是坐在裡面的悠閒的西方面孔,眯著眼睛看著《shanghai daily》,或者拿著手機大聲地笑道"What about your holiday?"

外灘一字排開的名牌店裡,服務員面若冰霜,店裡偶爾一兩個戴著巨大蛤蟆墨鏡的女人用手指小心地拎起一件衣架上的衣服,虛弱無力,如同摸到毒藥一樣只用兩根手指拉出來斜眼看一看,在所有店員突然容光煥發像借屍還魂一般想要衝過來介紹之前,突然輕輕地放開,衣服"啪"地蕩回一整排密密麻麻的衣架中間。

字裡行間,讀得出,他曾經仰視過很久大城市的繁華

,採訪裡他也表示過這點。郭敬明骨子裡是自命不凡的,而這一點又讓他陷入了自卑。四川自貢的小城人滿心歡喜地踏足上海,被身邊的同學和眼前的一切一次次刷新三觀,從那時起,第四維才變成郭敬明


最佳辯手郭敬明:多虧對方送人頭


韓寒對待世界的方式是不在乎,他的書和電影都喜歡寫小鎮和平民,悅己為先。郭敬明不一樣,

他在乎,而且也不遮掩自己的在乎,他很希望賺錢,好在,他確實也很會賺錢。

《小時代》也好,《悲傷逆流成河》也好,早在十多年前,所謂的青春文學、傷痕文學都是假矯情的代名詞,文壇並不認可這樣的文字內容,但話說回來,太多的人在年少時抱著這樣的書淚流滿面。

我在高中時期幾乎看過所有最小說,對最世文化的落落、李楓、笛安、蕭凱茵等作家如數家珍,《小時代》的原著全都讀過……但以上這些話,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我是不會輕易承認的。


最佳辯手郭敬明:多虧對方送人頭


朋友間開玩笑說,在電影院看《小時代》被人抓包,就像是捉姦在床一樣尷尬。高中生變成歲月蹉跎後的脫髮中年人,我們不再接受郭敬明創造的愛恨情仇,曾經能夠接受的淺白,現在不能,我們變了。

幾年前的《天天向上》,《陪你度過漫長歲月》劇組到訪,我看到寫書不愛加標點符號的安東尼已經成了家,提起過去寫過的零零散散,他沒多提,就是笑笑。電視前,想起高中時期抱著最小說看安東尼的自己,我也笑了。


最佳辯手郭敬明:多虧對方送人頭


83年出生的郭敬明已經快到40歲了,同期的韓寒順利轉型成了導演,作品口碑和票房一直不錯。時隔多年,不在乎的韓寒成了資本寵兒,在乎的郭敬明沉寂了

看節目的時候,我一時恍惚,口若懸河的郭敬明好像初到上海的小四。也許對郭敬明而言,需要躋身的,遠不止一個浮華的上海。

既已安身,便求安心。


最佳辯手郭敬明:多虧對方送人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