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北極冰海潮汐下的冒險,鑽進冰洞採貽貝的因紐特人

北極冰海潮汐下的冒險,鑽進冰洞採貽貝的因紐特人

圖源:他者others資料整理

他們要看透漲潮速度的欺騙性,一開始很慢,突然會變得很快。

一年中至少有6個月,魁北克努拿維克省(Nunavik)最北部,位於哈德遜海峽(Hudson Strait)附近的康吉克蘇華克村(Kangiqsujuaq)都在冰封之中,650個因紐特人跟他們的狗是這裡罕見的生命跡象。整個冬天,他們主要以獵海豹和馴鹿、冰釣北極紅點鮭為食。

此外,他們也會在最冷的幾個月、冰層最厚時,鑽入冰海下采集貽貝。每隔兩週,月滿月虧和這裡獨特的地理環境使得這片北冰洋能產生驚人的巨大潮汐,一些海灣的海平面能降低15米左右,冰層下因而形成一個冰洞,因紐特人就騎上雪地摩托,前往那裡採貽貝。

北極冰海潮汐下的冒險,鑽進冰洞採貽貝的因紐特人

在冰原上尋找合適的開洞採貽貝之地

2011年BBC推出的著名紀錄片《人類星球》讓因紐特採集貽貝的事廣為人知,2017年,《紐約時報》記者Craig Smith也來到這裡,跟隨兩位因紐特人到冰洞下一探他們採集貽貝的現狀。

“(冰下)美麗而又怪異,從外面透進來的陽光讓它呈現出一片幽藍。耳中能聽到滴水聲,口鼻中湧入帶著鹹味的潮溼空氣。那天的氣溫是零下20華氏度(-29℃),但冰下卻是宜人的32華氏度(0℃)。”他寫道:“地上佈滿巨藻,偶爾還能看到螃蟹,以及一團團魚籽——它們是可以食用的,來自被因紐特人稱為‘醜魚’的四角床杜父魚。但兩人的目標是附著在岩石上的肥美的紫貽貝。他們一邊用燈照路,一邊徒手把冰涼的貽貝毫不費力地拽下來。”另外,這裡的海草也可食用,不僅好吃,而且是治療感冒的良藥,——冰海底下遍地是寶

北極冰海潮汐下的冒險,鑽進冰洞採貽貝的因紐特人

《紐約時報》拍攝的專題

他們只有1小時不到的時間,得趕在漲潮前離開冰洞,否則只有死路一條。他們在冰洞裡時,海冰依然隨著潮汐不斷移動,另一個風險是,他們鑿開的入口也可能被掩埋了。如何判斷一個好的入口取決於貽貝採集者的經驗——這是決定生死的判斷。因紐特人也可以從冰洞的空氣中察覺出漲潮是否已經開始,空氣裡含有的水氣增多就說明是離開的時候了。他們還要看透漲潮速度的欺騙性,一開始很慢,突然會變得很快,Smith記錄的數據是:漲潮速度可以達到每分鐘30釐米。

氣溫越低、冰層越厚,退潮時形成的冰洞就越大。但全球氣候變暖對北極圈內的影響極為明顯,對比BBC拍攝的《人類星球》中的畫面和《紐約時報》刊登的照片,就能發現冰洞明顯變小。同時冰層也變得不結實,冰洞坍塌的可能增加,要找到安全的入口更難了。

北極冰海潮汐下的冒險,鑽進冰洞採貽貝的因紐特人

落差巨大的冰海

冰封期本身也在縮短,冰層變得一年比一年薄,因紐特人開雪地摩托也變得越來越危險,這或許也帶來了一些好處——因紐特人的傳統狗拉雪橇又逐漸回到他們的生活中。“在變化多端、無法預測的氣候中,狗要比雪地摩托來得可靠得多,”《人類星球》的導演Nicolas Brown在BBC的採訪中說:“它們總能找到回家的路,在風暴中自帶一套萬無一失的導航系統,而且它們還能靠嗅覺判斷冰層的厚度。另外在絕望關頭,它們也是食物。”

採集貽貝的因紐特人深知風險,而且他們也可以從超市、集市上買食物,有不少因紐特人就此放棄了採貽貝的傳統。在過去,採集貽貝是生活在魁北克昂加瓦半島(Ungava Peninsula)上的因紐特人世世代代的傳統,現在只剩在康吉克蘇華克村和他們附近的人,依然在冬天深入冰洞尋找祖先發現的海味。

北極冰海潮汐下的冒險,鑽進冰洞採貽貝的因紐特人

鑿冰洞

在因紐特人完全依靠大自然而生的年代,他們的主要食物就是各種肉類,馴鹿、鯨、魚類、海豹,這個幾乎寸草不生之地讓因紐特人根本吃不到蔬果,正是貽貝中含有的豐富維生素讓他們得以平衡營養。人類與生俱來的適應能力讓因紐特人發現了貽貝,掌握了採集方式,在生態條件最嚴酷的地方生存下來。

The Right Way採貽貝的正確方式

一些超市有時會做營銷活動,比如開展比賽:誰能在半小時內往購物車裡塞最多的東西就不用付錢。這也和因紐特人採貽貝時和時間賽跑有的一拼。畢竟,他們也不用付費,只是冒生命危險而已。

因紐特人以最快的速度鑿開冰層,滑到洞裡,上面的同伴放下一把梯子,隨即開始採集儘可能多的貽貝。這項作業的最佳時間是在新月和滿月時,此時退潮時間最長,從上面透過冰面的裂縫也能看到裸露的海床。採貽貝時有人負責關注潮水,一旦他們發現狀況就會大聲提醒同伴。聲音在冰洞中有奇怪的效果,回聲會被冰吸走。

北極冰海潮汐下的冒險,鑽進冰洞採貽貝的因紐特人

冰洞中的氣氛既美妙又迷幻

採貽貝人Mary Qumaaluk告訴《人類星球》,這是風險極大的工作,在影片裡,潮水來臨時她大聲呼喊:“水來了!我們趕緊離開!”他們在出洞時洞口也已經變小,好在所有人都及時擠出洞口逃出生天。紀錄片播出後不久她就去世了,死於車禍。

100-Dollar Experience花一百美金成為貽貝採集者

隨著努拿維克的第一個國家公園皮因瓜盧伊特(Parc national des Pingualuit)在2007年開放,還有拍攝採貽貝的紀錄片播出,原住民擔心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這裡會讓當地貽貝被過度採集——每個到這裡來的人都想親身體驗一番。

最好的解決遊客問題的方式就是發展出一套能利於當地發展的旅行計劃。Adventures Kangiqsujuaq旅行公司應運而生,這家完全由因紐特人管理的公司旨在幫助族人發展自己的生意。在他們提供的服務中就包括帶遊人深入冰洞,和因紐特人一起採貽貝,價格是100美金兩人。不過旅行公司和族人商議決定,限制前往靠近村子的採集點的人數,為遊客專門開發了在海灣另一邊的地點。但出於安全考慮,遊客只能呆在鑿開的洞口附近,因為冰層不穩定,也不允許他們大聲叫喊,一切都得聽從因紐特嚮導的指揮。這項體驗吸引了來自德國、日本、意大利、法國等國家的旅行者,他們都表示“這感覺實在是太棒了,就像活在紀錄片裡一樣”。

北極冰海潮汐下的冒險,鑽進冰洞採貽貝的因紐特人

和北極圈裡所有的地方一樣,皮因瓜盧伊特國家公園中的冰山也在融化

旅行公司的服務不止於此。很久很久以前,康吉克蘇華克村及附近地區就有人類居住的痕跡了,這裡的考古價值也很高,曾出土了180個雕刻著人和動物臉的滑石,它們是1000年前生活於此的多塞特古人留下來的。加拿大還為距離康吉克蘇華克村40公里處發現了大量巖畫的誇加它裡克(Qajartalik)申請聯合國世界遺產,一旦成功,就會為康吉克蘇華克帶來更多遊客。

“對原住民來說,旅遊業完全是新的領域,我們希望可以慢慢地、正確的發展,讓原住民接受而不是抵制它。” AventuresKangiqsujuaq的負責人說,在他們的官網上,只有一些歷史、自然信息,想要獲得他們的服務只有通過郵件諮詢。

Aventures Kangiqsujuaq對自己的族人和土地都瞭如指掌,為不同特長的族人建立了不同的檔案,能為到這裡來尋找考古遺址、觀賞野生動物或是戶外體驗等不同需求的旅行者找到合適的嚮導陪伴。採貽貝就得跟著Juusipi Napaaluk,他是族裡受人尊敬的長老,經驗豐富。

北極冰海潮汐下的冒險,鑽進冰洞採貽貝的因紐特人

因紐特嚮導

65歲的Juusipi小時候就經常到這一帶來採集貽貝,9歲前每年冬天仍舊生活在因紐特人的傳統冰屋裡,去採貽貝坐的是狗拉雪橇。但是在1960年代,加拿大政府出於“安全原因”下令殺掉許多狗,他們的日子一度變的很艱難,但康吉克蘇華克村還算幸運,這裡的獵物和貽貝都很充足,因而不像其他村子那樣鬧過饑荒。環境、氣候、生態都像海冰一樣不斷變化,但因紐特人有一點還和他們的祖先一樣——儘可能適應這一切。

一位加拿大遊客回憶了自己跟隨Juusipi採集貽貝的經歷

Juusipi Nappaalk開著自己的雪地摩托,拉著傳統因紐特雪橇gamutiq到酒店接上我,“一個小時後水位就會降到最低,我們得趕緊出發。”他說。我搭上他的雪地摩托,緩緩穿過高低不平的冰海。

抵達目的地後,Juusipi有條不紊地查看冰面,尋找冰層最薄的地方。他幾次敲擊冰面,根據底下傳來的回聲判斷這裡是否會是個好入口。一旦找到位置,就開始鑿冰,直到形成一個直徑半米的入口通向冰海深處。

北極冰海潮汐下的冒險,鑽進冰洞採貽貝的因紐特人

跟隨因紐特嚮導在冰洞中採貽貝的遊客

我們身處的冰洞大約1.5米高,Juusipi用頭燈掃了一圈周圍的環境,綠光透過冰面,最終停在我們頭頂冰層的藻類上,隨後,我就在他的指點下在海藻中尋找貽貝的蹤跡了。當時是下午1點左右,可以從透過冰的光線判斷太陽已經在西沉。

兩人在45分鐘後出洞,算是無驚無險。

至於貽貝的口味,這位遊客沒有提到,但Craig的描述是這樣的:“入口時還帶著來自海灣的涼氣。它們嚐起來和生蠔非常接近,但餘味較苦。我還是更喜歡用意大利番茄醬調味的那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