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軟銀孫正義折戟沉沙,投資共享經濟失敗,讓他感到羞愧和緊張

前幾年,共享經濟蔚然成風,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網約車、共享辦公等等都是共享經濟下的縮影。

幾年過後,幾家歡喜幾家愁,國內共享單車的兩大巨頭一個賣掉了,一個還在忙著退押金;共享充電寶作為當成人們最不看好的項目,漸漸地出現了轉機;網約車市場誕生了兩大巨頭,一個是Uber,另一個則是滴滴。Uber已經成功上市,市值545億美元,滴滴也一直在謀劃著上市,估值500億美元左右;共享辦公市場的代表作Wework則成了共享辦公領域的一個笑話,慘烈程度超過了ofo。

那個曾經幫助阿里巴巴度過難關的男人孫正義,也從阿里巴巴賺了好幾百億美元的回報,這也讓孫正義在我國的知名度大過國內很多知名投資者。

軟銀孫正義折戟沉沙,投資共享經濟失敗,讓他感到羞愧和緊張

但是,常過河哪有不溼腳的?這不孫正義就徹徹底底地折在了共享辦公獨角獸Wework上面。

1

Wework的矇眼狂奔

Wework成立於2010年,是一家提供共享辦公租賃場所的公司。

共享辦公租賃一般的操作思路就是自己去租一個又好又大的地方,然後把它再隔成若干個公司一起辦公的地方。通俗來講,Wework就是一家做二房東的公司。

不管市場反應如何,投資人很喜歡這種模式,於是Wework就開始了矇眼狂奔之路。

2016年,聯想控股和弘毅資本牽頭投資,WeWork本輪融資的估值達到了160億美元。截止2016年3月,WeWork已經在全球的23座城市擁有80個共享辦公場所,覆蓋了美國多個熱門城市。

2017年,WeWork聯合創始人米格爾▪麥凱維到訪中國,他表示非常看好中國市場。2018年,中國WeWork開啟了B輪的融資,淡馬錫控股、軟銀集團、軟銀願景基金等投了5億美元。此舉旨在為更多中國會員及創造者提供設計、科技、體驗及本土社區。

軟銀孫正義折戟沉沙,投資共享經濟失敗,讓他感到羞愧和緊張

2018年11月,WeWork Cos從日本軟銀集團公司獲得30億美元的新增投資,公司估值為350億美元。

2019年1月,WeWork估值達到了470億美元,並計劃在9月進行IPO。

9年來,WeWork在36個國家共開設了425個辦公地點,一舉顛覆了傳統的商業地產的世界。客戶數量超過3萬個,裡邊有小型創業公司,也有大型企業。

2

盈利模式市場並不認可

毫無疑問,WeWork的盈利模式不僅僅滿足於成為“二房東”。這個場地就像是租給創業者的一個“硬件產品”,WeWork還想為客戶提供一定的“軟件”服務,比如說法律服務、稅收服務等。此外,WeWork還想在初創業期資質較好的情況下,擁有優先成為投資人的資格。可以通過孵化賺取多倍的回報。

理論上,這種模式不管怎麼玩都是穩賺不賠的呀。

軟銀的孫正義也因此動心,曾經一度衝動到要以160億美元的價格買下這家公司。不過後來董事會將之否決,但是可以看出軟銀已經陸續在WeWork投資超過30億美元。

不過“二房東”跟房地產開發商有一個本質的區別,那就是房地產開發商可以在房子沒有蓋好的情況下就可以將房子賣掉,而二房東則必須將房子租好裝修好後才能開始賺錢,這裡邊有一個時間差,這個時間差就會浪費很多的成本。

而坐共享辦公怎麼才能賺錢?

首要目標當然是提高出租率。據WeWork表示,它的出租率已經高達84%以上,Wework的營收連續8年來複合增長率高達100%,2019年營收可能達到25億美元。

按理說這麼好的數據不應該出現資金鍊斷裂的情況呀,不過在Wework提交的招股說明書中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經營性現金流為-1.99億美元,投資性現金流為-23.6億美元,兩項現金流為負25億美元。

軟銀孫正義折戟沉沙,投資共享經濟失敗,讓他感到羞愧和緊張

由此可見,Wework很有可能是在拿新的房產項目的過程中速度過快,導致燒錢速度沒有跟上。原本470億美元估值的Wework到現在只有100億美元左右,而且公司管理層最近一段時間也經歷了較大變動,接連有5位高管離職。

如今資金鍊斷裂的Wework正在等待著軟銀的持續輸血,如果斷了的話,這個超級獨角獸就要真的死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