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7 二戰蘇德戰場就是赤裸裸的"鋼鐵熔爐",發射的炮彈比雨點還密集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涵蓋國家最多,傷亡最慘重,直接經濟損失最高的一次大戰,這場戰役確定了三大盟國重新制定社會新秩序的伊始。戰後德國一分為二,也就是東德和西德,直到蘇聯解體才宣告統一。很多軍事學者認為柏林牆的摧毀象徵著二戰的真正結束。德國有如此遭遇,與其戰爭期間的身份息息相關。

二戰蘇德戰場就是赤裸裸的

到1939年為止,德國陸軍已經具備相當強大的軍事實力:10萬教官制度讓德軍迅速擴編,擁有幾十個精銳作戰師,作戰飛機將近3000多架,海軍雖然水面艦艇實力不算出眾,但是水下作戰力量方面德國還是名列前茅的。而隨後的閃擊戰也給希特勒等野心家帶來了極大的信心。

二戰蘇德戰場就是赤裸裸的

隨後,縱觀整個二戰,大體分為蘇德戰場,中日戰場和太平洋戰場,在鏖戰的慘烈中,這些戰場也有著各自的特點。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長期處於彈藥匱乏、武器落後的局面,雖然也曾出現過"德械師"、"稅警總團"等精銳部隊,並在南京保衛戰和淞滬會戰中給予日軍沉重打擊,但總體上卻依然蒙受著武器彈藥落後所帶來的沉重壓力,而這兩隻精銳部隊也在南京保衛戰與淞滬會戰中損失殆盡。抗日戰爭的整個過程,與其說輕重武器的抗衡,不如說是抵抗與意志的交錯更為準確。

二戰蘇德戰場就是赤裸裸的

而另一個重要戰場蘇德戰場,就是赤裸裸的"鋼鐵熔爐",保羅卡雷爾的經典著作《東線》中曾描述當時蘇德兩國重武器生產能力,德國在1942年增加了中型坦克和坦克殲擊車的產量,分別達到了994輛和792輛,重型虎式坦克優先供給502/503重裝甲營,所以只生產了78輛。而德國的勁敵,蘇聯同期則生產了12000餘輛中型坦克、2547輛重型坦克。這份數據一方面說明了蘇德戰場對於坦克等重武器的重度依賴,另一方面也為我們展示了蘇聯依託龐大的國土和烏拉爾工業生產區所爆發出的巨大生產力。

二戰蘇德戰場就是赤裸裸的

1945年,德國勢力徹底縮回本土,4月份,蘇聯兵臨城下,柏林成為了甕中之鱉。為了打通柏林市區的道路,蘇聯集中了3個方面軍的270個步兵師,另20個坦克集團軍、14個空軍集團軍,以250萬人的絕對優勢兵力進攻澤弗高地,以求獲得戰場的主導權。

二戰蘇德戰場就是赤裸裸的

進攻柏林時,蘇聯的大炮兵主義確實是強大:光是各種口徑的火炮就配備了42000門,密度比德軍計劃在重點方向"每公里正面600門火炮"還要大得多!在4月16日夜晚,蘇軍萬門火炮齊發,火光照亮了黑夜,澤弗亮如白晝!僅僅是在當晚,就有近100多萬發炮彈落入德軍陣地,一天,打掉一百萬發炮彈,這是什麼概念,這幾乎是中國抗日期間彈藥總和的二分之一。在隨後的幾天內,炮聲不絕於耳。毫不誇張地說,這炮彈的密集度真是比雨點還密集。

二戰蘇德戰場就是赤裸裸的

參戰的206萬作戰部隊,兵分三路以撕碎保衛柏林的三條防線。但是德軍憑藉著地形熟悉,給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以重大殺傷。即便在這樣的條件下,蘇聯紅軍也沒有佔到什麼便宜——更何況這還是1945年、已經是強弩之末的德軍!

二戰蘇德戰場就是赤裸裸的

從4月16日戰鬥打響,4月18日蘇軍才勉強登頂澤弗高地。20日清晨,朱可夫的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才勉強接近到榴彈炮射程之內——其麾下的幾個部隊,已經被澤弗高地上的3萬德軍打殘了。柏林戰役共歷時23天,蘇軍付出了傷亡47萬人的代價,才換來了二戰歐洲戰場最後一場戰役的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