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圓樓,圓樓

圓樓之謎

恣嘎啦悠(張愚)2015年 首發於 “淄博二三事”

圓樓,真正地道的張店人會叫它“圓悠樓”(老張店話會把一個物體很圓說成“剛圓悠欄”)。它在張店的中心路上矗立了近50年,張店人的確對她是有感情的,但在她身上還有幾個謎一樣的問題難以解開……

謎一就是它的建築時間,市文物局的針對圓樓進行文物暫行保護的批文寫的是“始建於1964年”,但是已經證實的是它建成於1965年(建設了一年也是有可能的)。

謎二就是當時張店流傳了一段風趣的民謠:“一條馬路一座樓,一個公園一個猴,一個警察看兩頭”。批文引用了這段民謠,並認定“一座樓”就是圓樓。其實這段民謠產生的背景是六十年代初淄博市政府由博山“遷都”張店時,描述當時張店略顯荒蕪的景象的一段民謠。

人民公園始建於1960年,規模很小,動物也很少。三馬路(現在的金晶大道)的確只有一座樓,但卻是鐵路醫院那座德國人建造的樓。

在圓樓建成之前,三馬路上已經有了相當多的樓房,如:向建國十五週年獻禮(1964年10月)而建成的張店百貨大樓(張店百貨一店)、張店飯店、新華書店等一批有關民生的服務設施都已建成和投入使用,如果“一座樓”指的就是圓樓的話似乎有點那個。

圆楼,圆楼

還有謎三,由於牽扯到拆遷問題,就不再詳細說了……

圆楼,圆楼
圆楼,圆楼

(2013年,圓樓拆除前,本地媒體拍攝的照片)

總之,圓樓既沒有漫長久遠的歷史也沒有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更不是偉人、名人的舊居,我們試想文物部門真正把圓樓定為文物暫保單位,它可令人信服的理由應一是它的圓形拱頂的造型,在當時都是火柴盒式的建築當中的確可稱得上標新立異,堪稱地標建築。

二是它是一個時代的記憶,有較高的歷史斷代價值,應當把它保留下來(咱張店實在沒有其他可保的建築了)。

三是張店人對它那種樸素的情感,在張店人的眼裡它就是“白宮”,就是“故宮”,就是“大明宮”!咋看咋順眼,咋看咋嘚勁兒。

圆楼,圆楼

在筆者多方瞭解圓樓的歷史時還有多種版本的說法,一種說法是報請山東計委經委批准建設的是“淄博市手工業產品展覽銷售銷售綜合門市部”;

還有一種說法是當時修建的是“毛澤東思想展覽館”,建成以後感覺規模不夠宏大,又移交給了淄博市手工業管理局。

反正已經從我們的視線裡消失了的圓樓留給我們許多的解不開的謎,也留給我們許多忘不掉的痛,我們下一個要保的建築是哪一個?

我們總應該給後人留下點兒什麼吧,張店無歷史(相對來說),但張店不可無記憶。

圆楼,圆楼

圓樓——那一座見證張店城區變遷的標誌性建築!

《圓樓往事》文 / 波升 首發於 《魯中晨報》

憶張店,不可能不憶圓樓。說起圓樓,老張店無人不曉。現在很多張店人憶起往事,圓樓還常常是能找到的共同話語。

天藍色、半球型、圓圓的樓頂,在當時一片水泥、磚瓦灰色或褐紅色的建築中,用天藍色油漆塗在光光的水泥面上,顯得格外亮眼。

圓樓的全部建築是個四合院式的組合建築。主樓位居西南角,臨街面對的是現在金晶大道與商場東街路口。其中西樓和南樓的西部與主樓是一體。南樓的東部是辦公樓。東樓是宿舍樓。北面高大的平房,是食堂和會議室等。院子的大門是南樓東部與西部接合部二樓下的門洞,迎門正中有一座屏風,東面的宿舍樓前用紅磚插花建了一堵花牆,正中是個圓形的拱門。

雖然圓樓的樓房都是二層,但主樓有十七米高,從圓樓頂算起,圓樓要比西樓和南樓西部高五米多。南樓西部又比東部高一米多。圓樓主樓前面是灰色的水衝石,二邊側樓是水衝石框紅磚立面,整體望去,錯落有致,灰紅相間,天藍樓頂,很有氣勢。

圆楼,圆楼

圓樓建起以前,我們家住在灰大樓西面施工時的工棚中,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屋漏地潮,通風撒氣。一天,父親回家說,我們可能要到城裡住了,家裡人都盼望著。父親是單位的基建科長,我當時上小學,中午飯都是到父親單位的食堂吃。父親畫了很多草圖掛在他辦公室的牆上,每天午飯後,總有人來議論。特別是樓的拐角怎麼建,大家各述己見,最後形成共識的是父親畫的那張圓樓的草圖。

六五年,圓樓建成。圓樓門前掛的牌子是“淄博市地方工業產品展銷部”。主樓大廳到頂。主樓一層,迎面櫃檯展銷的是博山美術琉璃的產品,各種琉璃藝術品晶瑩透亮,吸人眼球。樓頂垂掛的是巨大水晶琉璃渡金吊燈,五、六米高,氣勢非凡。一樓迎門的內牆邊,隨牆而弧分向向上的樓梯,在高高的大廳烘托下,給人以不同凡響的印象。周邊的牆上掛著一幅幅琉璃珠珠簾子,或竹林熊貓,或牡丹福貴,或桃花飛燕,或菏塘花豔,讓人一飽眼福。

西樓一層是淄博美陶生產的美術陶瓷,大師的作品,妙趣橫生。淄博服裝一廠、二廠的服裝,在穿補丁衣服的時代,看看就是個奢望。張店木器廠生產的成套木製傢俱,很多家庭連想都不去想。二層是各種無線電零件,修收音機的,修鐘錶的。還有外地的漆器、貝雕畫等出口工藝品,更不是一般大眾的用品。

東樓一層是周村樂器廠生產的銅鑼、銅號、銅火鍋,淄博製革廠的各種皮革,博山鞋廠的皮鞋,都是些鮮有買者的產品。在物資緊缺的計劃經濟年代,圓樓的產品以展為主,銷售的為少。當時很多人被園樓獨有的建築樣式和內部陳列的手工業產品所吸引,到城中看圓樓成為一景。特別是開業的第一年,到了晚上,圓樓外被順建築輪廓佈置的彩色燈泡照亮,圓樓內燈光通亮,營業到晚上八、九點,在當時晚上週圍一片黑暗的情況下,來看熱鬧的人絡繹不絕。

圆楼,圆楼

圓樓的建成,標誌著張店城區南北發展的走向初具輪廓。五十年代的張店城區實際上是分為二個組團。一個是以東西走向的杏園路、洪溝路、安樂街、興學街為主體的城市街區。沿路分佈著張店主要的商店、醫院、學校、教堂、區機關辦公樓、火車站、汽車站、工廠等。一個是南北走向,主要是與城區相聯的,以一馬路為標誌分段劃分的張店人民公社十個生產大隊。

雖然六十年代初市裡就將現在的人民路確定為市中心,並命名為當時的中心路,實際的城區,與當時建立在中心路旁的市委交際處(後稱魯中賓館)、市委大樓、西大樓(當時的市人委)之間,還是大片的農田和村莊。沒有城市的建築,沒有城市的道路。園樓的建成及二年後建成的市展覽館,與貫通後的張店三馬路,成為張店城區南北發展走向的標誌。

圓樓建成後,標誌著張店城區開始有了現代城市的模樣。我們家搬到圓樓宿舍時,圓樓東面還有牌坊,周圍是騾馬市場。時常還會有馬戲團支起高高的帳篷表演馬戲。不到一年後建成了體育場,有二個足球場,一個標準田徑跑道,一個跳高沙池,一個跳遠沙池,一個帶看臺的燈光藍球場,一個排球場,二個藍球練習場。隨後建了淄博第一個標準游泳池,建了乒乒乓球練習館。

圆楼,圆楼

當時三馬路正在熱火朝天的施工,瀝青路面已從火車站鋪到鐵路醫院,到圓樓已鋪好路基石,往北到張店浴池,正在開挖土方。這是張店區第一條瀝青馬路。不到一年,三馬路建成。

當時同時在火車站路口、洪溝路口、新村路口、商場路口設了四個紅白條紋相間的交警指揮台。這是全市第一次路口有交警執勤,市裡舉行了隆重的慶祝儀式,前面有多輛三輪摩托車開路,小孩們都覺得很是威風。

圓樓周圍很快就成為當時張店城區最繁華的商業中心。這是當時張店城區建設新規劃完成的第一座樓,隨後先後建成的,圓樓南,路東有張店區第一處開放式小公園、五金交電公司等。路西有鐘錶店、呢龍服裝門市部、張店百貨大樓、傢俱商店、工農兵照相館、蔬菜公司等。圓樓北,有市人民銀行、藥店、張店浴池等,路西有工農飯店、新華書店等。加上填河拓寬建設了商場西街,將原來在一馬路的大集全部遷了過來。人來人往,熙熙攘攘。

圆楼,圆楼

圓樓當時最有名氣的事,還是從圓樓建成後開始的張店區元宵燈會。當時,三馬路修到新建的張店飯店時,五馬路,商場東路也都修好了。從這一年開始,張店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十六連續三天晚上都是元宵節民間地方文化習俗大展演。到了下午,各支扮玩的隊伍就開始在火車站

廣場集合。天剛開始黑,扮玩的隊伍開始沿三馬路,邊表演,邊前行。

圓樓門前的十字路口是主表演場。前面甩火球的開路,後面緊跟著敲鑼鼓的、扭秧歌的、劃旱船的、扮毛驢的、大頭娃娃、踩高蹺的,還不時的放掛鞭炮,來幾個二踢腳,好是熱鬧。特別是新華藥廠、農藥廠、山鋁的燈光彩車和高高的芯子,你較我勁,爭奇鬥豔,觀眾熱評,鼓舞人心。

很多人是從周圍十幾裡、幾十裡的地方趕來,下午三、四點鐘,路邊就站滿了等待的觀眾,裡三層,外三層。元宵燈亮時,人山人海,熱鬧非凡。連續幾年,市領導都從圓樓東樓院內外牆的掛梯,攀上圓樓的樓頂,觀看錶演,與民同樂。

住在圓樓內的大人、小孩也近水樓臺先得月,在樓頂居高臨下觀看演出,免除了擁擠的麻煩,很是讓外面擁擠的人羨慕。扮玩的隊伍在主場表演的格外帶勁,一般表演三輪後才拐彎向東,沿商場東路,到五馬路後往南行,回到火車站廣場結束。後來,共青團路、展覽館建起,表演的中心才移到了三馬路共青團路路口。

圆楼,圆楼

圓樓展銷的工藝品,以現在的眼光看,很是平常,但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很多人還是第一次見。但是遇到了那個年代,圓樓開展沒有幾年就了關門。幾年後,圓樓才又開門成為科技器材大樓,主營收音機、鐘錶等。很多年來,不論圓樓內部經營如何轉變,但圓樓獨有的建築樣式和風格,仍然吸引著路人駐足觀看。

圆楼,圆楼

(現在依然有人用牆繪的形式紀念圓樓)

說起張店城區,圓樓一直被很多人當做地標,也曾被市文物主管部門立碑標為市級文物建築。我們小時候爬四寶山,從山頂往城裡望去,最先定位的第一眼,就是那天藍色的園樓頂,像一顆晶瑩的藍寶珠,鑲嵌在城區的中央。

現在的張店城區,早已是高樓林立。幾十年前的圓樓,已在舊城改造中掀過了它歷史的最後一頁。但它就像時光中一抹難以忘懷的的亮點,仍然留在老張店人的記憶之中。

圆楼,圆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