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分類註冊+窗口指導改變公募生態:權益類基金或迎爆發式增長利好

金證券記者 張賀

“分類註冊加上窗口指導,將大大影響公募基金的產品結構,利好股市,利好個人投資者,對借債券基金避稅的機構是比較大的利空。”深圳公募界資深人士對《金證券》記者說。

自今年10月起,證監會正式實施公募基金常規產品分類註冊機制。對誠信及合規風控水平較高、中長期投資業績突出的基金管理人申報的常規產品將實施快速註冊,對未納入快速註冊機制的其他常規產品,進一步規範註冊流程。

與此同時,證監會將鼓勵基金公司發行權益類產品,包括股票型、混合型基金,以及權益類ETF產品,並加快審批速度;而對債券型基金、債券指數基金等非權益類產品,將在申報數量上加以限制,超額在報產品要求撤回。

權益基金快速註冊“不超過10天”

《金證券》記者獲悉,證監會決定自10月起開展公募基金產品註冊機制改革優化工作,對不同基金管理人申報的常規產品適用差異化的註冊流程,分為快速註冊和常規註冊兩類。

適用快速註冊機制的基金管理人合規風控需滿足總體監管要求、單類產品中長期業績較為突出;適用產品範圍包括主動權益類、被動權益類、混合類、債券類4大常規產品,不包括含有創新屬性,需宏觀審慎管理的基金產品。納入快速註冊程序的常規產品,原則上取消書面反饋環節,大幅提升註冊效率,權益類、混合類、債券類基金註冊期限不超過10天、20天、30天,比原註冊週期縮短2/3以上,遠低於法定6個月的註冊週期。

對未納入快速註冊機制的常規產品,證監會將進一步規範產品註冊流程,常規產品採取滾動申報方式,權益類、混合類、債券類基金註冊週期原則上不超過30天、40天和75天。上述改革措施推出後,常規產品註冊效率提升約1/3。

“今年監管層一直鼓勵發權益類產品,大家的一致感覺是,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包括指數基金、ETF,可以隨時申報不受限制,1個月之內基本獲批。分類註冊實施後,週期縮短至不超過10天,更是大大加速。”上海某公募基金產品人士對《金證券》記者說,本次公募註冊改革最核心的思路是大力發展權益,合規發展債券。分類註冊實施後,對注重中長期投資、用心做好投研的基金公司是個利好。

窗口指導助推權益基金爆發式增長

在分類註冊實施的同時,證監會窗口指導的消息也被證實。

多位公募基金人士對記者表示,自10月18日起陸續收到證監會窗口指導,總體思路是限制固收類產品上報數量,鼓勵權益類基金髮展。

“這次是按照每家公司產品情況來進行電話窗口指導的,每家產品不同接到的指導也不一樣,預計近期會有一些細化的政策出來。”深圳資深公募人士對《金證券》記者表示,此次窗口指導對債券基金是一個收緊的態勢。

根據目前的窗口指導內容,對於普通債券基金產品,目前各家公司只能申報一隻,並要求同時承諾,發行上限為10億元,且六個月內不開放產品申購;與此同時,已經上報的多餘產品要求撤回。此外,證金債指數基金產品和攤餘成本法債券基金,每家公司每年只允許各發兩隻,批一隻再報一隻。定製的債券基金產品,也設置了10億發行規模上限,而且要求封閉期延長到一年。對於權益類產品,包括股票型、混合型基金,以及權益類ETF產品,則“不受限制,隨時鼓勵大家上報”。

《金證券》記者注意到,截至2019年10月12日,共有2039只公募基金募集申請在證監會排隊待批。其中60%以上都是債券型基金,而股票型基金僅62只,佔比僅為3%,混合型基金380只,佔比18.6%。

“分類註冊實施再配套窗口指導,毫無疑問將大大改變基金產品的申報方向甚至是未來的公募生態”,深圳資深公募人士分析,管理層的目的就是引導基金管理人提升主動投資管理,注重中長期投資,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將成為基金行業的新的風向標,權益基金可能迎來爆發式增長。

多位公募基金基金人士均表示,公募權益基金數量與規模不足、持有A股市值比例不高、多數債基淪為機構投資者避稅通道,是此次監管層“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原因,窗口指導最終會利好股市,利好個人投資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