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是世界政治經濟,而不是世界經濟——IMF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在談論什麼?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發佈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將2019年世界經濟增速下調至3%,較今年7月份預測值下調0.2個百分點。這個下調的數字表明,今年世界經濟的增速將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最低水平。事實上,此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經連續四次下調世界經濟增速預期,從年初的3.7%一直下調至7月份的3.2%,直到10月份第五次下調至3%。不但如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還將2020年世界經濟增速預期從7月份的3.5%下調至3.4%。這說明今明兩年世界經濟形勢嚴峻,不容樂觀。

但更為重要的是,人們要問,世界經濟增速放緩的真正原因是什麼?為什麼人們期望的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最有可能復甦繁榮的小週期不能持續?世界經濟恢復繁榮的可能性是否存在,其途徑是什麼?

IMF最近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清楚指明瞭致使世界經濟整體增速放緩的三大原因,全球範圍內的關稅增加和貿易爭端加劇,製造業的低迷,以及投資和資本品的需求不足。這表明,IMF不是在一般意義上談論世界經濟增速放緩的問題,而是在更深層次的世界政治經濟意義上來探討這一問題。儘管作為世界經濟組織的IMF有所顧慮,其發佈的報告不那麼直截了當,但其隱含的批評和擔憂是真切的。

經濟學原理認為,由於其本身所具有的引領性、驅動性、溢出性等特點,國際貿易帶動著、驅動著並最終決定著全球範圍內的生產擴大和投資擴張,因而,才成為並一直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在最近一個小週期的全球性經濟活動中,2016和2017年全球經濟復甦增長的趨勢是很明顯的,這得益於當時全球性的關稅增加和貿易摩擦還沒有展開。正如今年10月8日IMF新任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所發表演講中指出的那樣,僅僅在兩年前,全球經濟還在同步回升。按GDP衡量,全世界將近75%的地方都在加速增長。但十分遺憾的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勢頭卻在近兩年戛然而止。

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嚴重影響了國際貿易的正常開展,並給世界經濟帶來傷害。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全球貿易額增速已降至1%,是2012年以來最低水平。IMF預計,2019年包括貨物和服務在內的全球貿易額增幅或僅為1.1%,遠低於2018年的3.6%,且低於7月份的預測值1.4個百分點。2020年全球貿易額有望增長3.2%,也較7月下調了0.5個百分點。受全球貿易下挫趨勢的影響,世界經濟明年仍將處在低增長的調整期。為此,如上文所說,IMF才將2020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下調至3.4%,和7月份的預測相比下調0.1個百分點。受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以及結構性問題影響,發達經濟體今明兩年經濟增速將分別被調整為1.7%和1.7%,其中今年增速預期較7月份時下調0.2%,明年則維持不變。

事實證明,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國際貿易政治經濟措施,不但已經危害了全球貿易和世界經濟的增長,更嚴重的是其不確定性對全球經濟信心的打擊和經濟預期的動搖。正如IMF首席經濟學家吉塔·戈皮納特指出的那樣,更高的關稅和懸而未決的貿易政策不確定性打擊了投資積極性,也抑制了各界對資本貨物的需求。更為關鍵的是,如果國際貿易問題長期不能在世界貿易規則體系和多邊體制下得到解決,則世界經濟發展的暗淡前景就會成為人們必須面對的現實。在全球範圍內的經濟信心和經濟預期難以樹立和確立起來的情形下,在不確定性陰影一直籠罩的情形下,很難想象全球投資的增加和生產的擴大。這種不確定性的存在,不但在全球層面產生嚴重影響,在地區層面和雙邊層面,其負面效應的顯現更為直接。英國脫歐和日韓之間圍繞貿易“白名單”的爭端已經對這些國家的經濟增長產生了重要影響。受到脫歐僵局影響的英國,經濟前景陰霾重重,IMF將其2019年GDP增長預期自1.3%下調至1.2%。日本採取的將韓國踢出貿易“白名單”等的單邊措施,不但未給本來不景氣的日本經濟帶來提振,根據IMF的預測,日本2019年GDP增長預期將僅維持在0.9%的水平。

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的國際貿易政治經濟學,在一定程度上觸及了國際貿易的某種本質。從最終意義上說,國際貿易不可能不含有政治的內容,但不能因此將國際貿易簡單地政治化。貿易和政治之間的聯繫是複雜的、曲折的,兩者之間存在著清晰界限。而且全球化時代的國際貿易,與帝國貿易和殖民地貿易有著實質的區別。如果帝國貿易和殖民地貿易確實使一些國家強大了,這樣的貿易卻是建立在國家之間嚴重的不平等基礎上的。而全球化時代的國際貿易是建立在一套國際社會所公認的規則基礎上的開放、自由、平等和互惠導向的貿易。如果全球化時代的貿易不能排除政治的內容,那這樣的政治內容就應該是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是以有利於雙邊、多邊和世界整體福祉的增進為指向的。而且全球化時代國際貿易中的各方,並不指望也並不可能做到贏者通吃,這樣的貿易如果通向政治,其實現的也應該是一種和平的並對各國繁榮都有所裨益的政治。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才說,IMF的報告不僅是在談論世界經濟,而且更是在談論世界政治經濟。事實上,針對一些國家的國際政治經濟錯誤認知和實踐,IMF的報告已經含蓄地提出了中肯的批評。IMF新任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就不無憂慮地指出,由於國際貿易緊張局勢等原因,全球的製造業活動和投資力度已大大減弱,而且服務業和消費可能很快也會受到影響。與此同時,這些裂痕還在擴大。如今爭端擴展到多個國家,並且蔓延到其他關鍵領域。她甚至警告,由於經濟體互聯互通,不消多時,更多的經濟體將會感受到這種影響。即使2020年經濟增長回升,目前的裂痕也可能帶來持續一代人的種種變化——供應鏈中斷、貿易部門各自為政、“數字柏林牆”使各國不得不在各種技術體系間作出選擇。

如果聽任錯誤的國際政治經濟認知和實踐,世界經濟的復甦和繁榮就難以預期。對此,IMF在報告中已經明確指出,地緣政治形勢的緊張和複雜,已經成為當下全球經濟增長的巨大障礙。實際上,圍繞敘利亞問題和也門危機的各方博弈,已經大大拖累了當下中東等地區的經濟增長並影響其增長前景,使得本來增長有望的這一地區也處於低迷狀態。西方國家對伊朗和俄羅斯的制裁,使得這兩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步履維艱。在拉美地區,委內瑞拉危機所引發的地緣政治衝突也大大不利於這一地區的正常發展。在歐亞大陸腹地發生的地緣政治事件,不斷引發全球能源供應的危機和價格波動,往往使得有關地區和國家的經濟雪上加霜。

相反,那些有著不同國際政治經濟認知和實踐的地區和國家則持續保持著增長的動力,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真正引擎,例如亞洲地區,特別是中國和東盟地區。近兩年,中國與東盟一些國家在南海問題上保持著剋制和理性,通過參與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東盟國家的發展得到大大促進,經濟上保持著持續穩定增長的態勢。

因此,只有出現一種新的國際政治經濟學,也就是如中國所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政治經濟學,“構建新型國際關係”的政治經濟學和“一帶一路”的政治經濟學,世界經濟才有望獲得增長和持續健康發展。因為,這是一種多邊的、合作的、平等的、包容的,互利共贏的政治經濟學,不搞對抗和不以鄰為壑的國際政治經濟學。IMF首席經濟學家吉塔·戈皮納特曾敦促政策制定者達成持久協議消除貿易壁壘、控制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並減少政策不確定性,以提振信心並重振投資、製造業和貿易,並呼籲各國要攜手努力,因為多邊主義仍然是氣候變化、網絡安全風險、新興金融技術挑戰等重大問題的唯一解決途徑。這是對中國式國際政治經濟學理論和實踐的有力呼應。

作為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印度,近年保持了良好的經濟增長勢頭,IMF對印度2019年經濟增長的預期是6.1%,明年的增長預期是7.0%。但如果印度在更早時候更少一些地緣政治顧慮,用更積極態度對接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印度的增長速度很可能會更快。好在近期習近平主席和莫迪總理的會晤開啟了中印合作的新時期,相信以和平合作為基石的中印關係發展,必定有利於世界上兩個最大新興市場的經濟發展,從而大大有利於世界經濟的增長。最近,新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取得實質性進展,中美兩個大國採取切實行動解決貿易爭端得到了全球市場的積極反饋。中方提出的“三個有利於”主張,即處理好中美經貿關係有利於中國,有利於美國,也有利於世界的和平與繁榮,受到美方贊同。

誠然,IMF在近期發佈《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所談論的不僅是世界經濟,更是世界政治經濟。但是,世界需要的是正確的國際政治經濟道路,而不是錯誤的國際政治經濟道路。這條道路需要世界各國共同努力去探討和實踐。

作者:戴長征,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教授,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